真確 世界其實是越變越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018/08/05/factfulness/

真確13問

這13個問題希望讀者們,大致用直覺想一下,裡面沒有陷阱題沒有腦經急轉彎,答對與否跟智商跟學歷也一點關係都沒有,讓我們開始了解這真確13問。(答案都有聯合國數據佐證)
1.現今全世界的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
□ (A)20%
□ (B)40%
□ (C)60%
2.世界上的多數人是生活在哪裡?
□ (A)低所得國家
□ (B)中所得國家
□ (C)高所得國家
3.在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
□ (A)幾乎翻倍
□ (B)大致不變
□ (C)幾乎減半
4.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
□ (A)50歲
□ (B)60歲
□ (C)70歲
5.現今全球有20億個兒童,年齡介於0到15歲之間。根據聯合國的估算,到了2100年全球會有多少個兒童?
□ (A)40億
□ (B)30億
□ (C)20億
6.根據聯合國的估算,到了2100年全球會再增加40億人,而主要原因是什麼?
□ (A)兒童人口增加(不到15歲)
□ (B)成年人口增加(15歲到74歲)
□ (C)老年人口增加(75歲以上)
7.過去100年間,全球死於天災的人數是如何變化?
□ (A)幾乎翻倍
□ (B)大致不變
□ (C)幾乎減半
8.現今全球約有70億人,下列哪張圖正確呈現人口分布的狀況?(每個人像代表10億人)
📷
9.現今全球多少2歲兒童有接種疫苗?
□ (A)20%
□ (B)50%
□ (C)80%
10.全球30歲的男性平均接受過10年的學校教育,而同齡的女性平均接受過幾年的學校教育?
□ (A)9年
□ (B)6年
□ (C)3年
11.1996年,老虎、熊貓和黑犀牛都列為瀕危動物。現在這3種動物裡,哪幾種面臨更迫切的危機?
□ (A)2種
□ (B)1種
□ (C)0種
12.全球多少人口享有電力?
□ (A)20%
□ (B)50%
□ (C)80%
13.全球氣象專家認為接下來一百年裡平均氣溫會⋯⋯
□ (A)更暖
□ (B)一樣
□ (C)更冷
正確答案如下:
1.C 2.B 3.C 4.C 5.C 6.B 7.C 8.A 9.C 10.A 11.C 12.C 13.A
第13題幾乎送分,如果發現你前12題答得不好,你並不孤單有80%的人其實比不過黑猩猩(作者本人的幽默,意思是比黑猩猩隨機用猜的還差)。
📷

為什麼我們答的不好?

綜合作者的觀點跟我個人觀點結合,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人類有直覺偏誤,簡單來說就是你的直覺會騙了你,可以參考下圖兩個箭頭,箭頭的直線用尺量真的是一模一樣長的,但是視覺錯覺會讓人覺得向外指的箭頭比較長,其次是媒體報導宣染,世界上許多人離開了學校對於知識上的認知就是透過媒體,不論是報章雜誌,新聞報導,社群網路其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吸引您寶貴的眼球,如世界正在一點一滴慢慢的變好這樣的新聞,可能就不容易吸引你的注意力,最後是結合上我個人認知的註解,幾十萬年來從智人開始演化到人類的我們,靠的就是杏仁核(大腦部位)快速對危險或不好的訊號做出反應,所以人大腦對悲傷或慘痛的記憶會相較幸福的事情相對深刻,導致無意識的認知世界沒有的們想像的樂觀,以下導讀我將介紹我認為三總最常見也較好理解的直覺偏誤。📷

二分化直覺偏誤

本文作者分享了一個經驗是他在瑞典授課時播放了紀錄片,片中情節非洲人名為了保住孩子用盡各總方法因為當時他們兒童的存活率大概只有50%,而其中一位同學就舉手發表心得說『他們』
可能永遠無法像我們這樣生活,大致對話如下:
作者:抱歉,你所謂的『他們』
學生:我是指其他國家的人民。
作者:瑞典以外的其他國家嗎?
學生:不是。我指的是.......非西方國家。他們沒辦法過我們這種生活,行不通的。
作者:這樣啊!你認為日本呢?
學生:日本不算,他們現在過的是西式生活。
作者:那墨西哥呢?
其實這段對話更長,但是其中上方列舉是讓我們審思,作者無意找碴,但一直追問其實是讓學生反思,真的有所謂的二分法嗎?比如能簡單地將分成東方西方,貧窮富裕,瑞典非瑞典等,二分法是我們學習抽象數學的工具,但在這世界上能夠簡單的分成兩部分的事情少之又少,一個人是好或壞可能沒辦法具體的分別,更符合實際狀況可能是在某種特定情況,他是相對好或壞,而人常常陷入這樣的思維誤區,比方說他在某方面有偏差就貼上了壞人的標籤,實際上他面對其他事情又是無比的善良。所以啟發我們不該陷入簡單的二分話直覺誤區。

負面化直覺偏誤

你害怕坐飛機嗎?我身邊有許多人不太敢坐飛機,他們總是認為飛機失事非常可怕,幾乎必死無疑,但是卻可以每天開車或騎車,要知道路上車禍發生率是飛機失事的千倍不止,但畏懼騎車開車的人在我們身邊卻是寥寥無幾,若用數學公式推導發生事件的機率乘上事件發生的損傷,即便飛機造成的傷亡大到不行,乘上很小的機率也可以幾乎忽略不計,但人們對於飛機的恐懼只看中了負面很大的後果,就是中負面化直覺的誤區。作者出這本書很大的目的也是讓讀者知道,少了數據的機率卻只關注到負面的結果,常常使人有錯誤的判斷。而新聞媒體正式抓中了這個心理,報導負面的新聞常常是一播再播,讓你能深刻注意,所以前面提到人類現在作者定義的『無知』,媒體不能說是罪魁禍首,但絕對是幫兇。

直線型直覺偏誤

如果回到1920~1930年間,預測100年後地球會有多少人口,當代的經濟學家一定會告訴你100億甚至過多。可是在2021年的今天全球大概是76億人口,他們預測的不準是不是因為他們當時掌握的知識不夠呢?我想不是。他們就是進入了直線型直覺偏誤,經濟學家預測當時全球兒童存活率普遍上升,然而從生育率也沒有減少,當時農業與工業的也仰賴大量的勞動人口,從1800年到2100年他們用了直線方程式去預估這樣的數字2020年將有110億的人口,其中這100年來的確嬰兒死亡率下降到幾乎為0但是人口出生率已經小於1,當代的經濟學家沒有預測到因為經濟的繁榮帶來的高消費,讓生兒育女的成本劇增,導致生小孩不成問題,但能不能給予小孩受到當代平均的生活水平,使其在未來擁有正常的社會競爭力,確時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其實很多事情畫成XY散步圖,都不是線性的,比方說公司在採購單價一塊的零件時,絕對不是一個一塊錢,一萬個就是一萬塊,採購一定會用購買量來跟廠商要一個漂亮的折扣,又有如一個人一輩子的收入絕對不完全是跟這年紀線性成長的,如大導演李安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很多年,而曾經2000年出活躍NBA的艾佛森卻已經宣告破產,這都是兩種非常極端的曲線。

本書重點結論

這本書出版在2018年後比爾蓋茲買了本書,送給當年全美國的畢業生,背後的原因是希望,剛畢業的這些社會青年,能夠掌握到一個真確了解世界的方法,對所以有事情我們不能只看到表面要有更深層度的理解,甚至於科學的數據佐證,你的直覺會騙你,身邊的媒體會誤導你,而這世界沒有變得不好,而是越來越好,讓我們成為一個即便手上拿這鎚子,卻能看清這世界不是只有釘子的明白人,願各位讀者一起拿起本書學習之。
avatar-img
191會員
275內容數
我的沙龍有五種主題,自我成長、健康、職場、投資理財與有趣的心情隨筆,目前深耕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的系列,常常能給不少格友與讀者啟發。希望能給路過的你,也有收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但到底全球的財富總量有多少、聚焦在哪、世上有多少富豪,世界的M型化年年進階,到底M到哪去,身為世界一份子的自己,或許一輩子也無法擁有,但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也是一種富饒趣味的學習。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世界上的人口超過80億人,百分之九十在北半球。」雖然我們都知道北半球的陸地比南半球多,但即便如此,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差異還是大到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亞洲的人口密度是大洋洲的20倍左右,而台灣又是其中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國家。單就數字上的比較,澳洲每個人平均分配到的生活空間是台灣人的200倍左右。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中國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據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03年,中國總人口為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  2023年的人口資料在各方面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但到底全球的財富總量有多少、聚焦在哪、世上有多少富豪,世界的M型化年年進階,到底M到哪去,身為世界一份子的自己,或許一輩子也無法擁有,但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也是一種富饒趣味的學習。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世界上的人口超過80億人,百分之九十在北半球。」雖然我們都知道北半球的陸地比南半球多,但即便如此,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差異還是大到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亞洲的人口密度是大洋洲的20倍左右,而台灣又是其中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國家。單就數字上的比較,澳洲每個人平均分配到的生活空間是台灣人的200倍左右。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中國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據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03年,中國總人口為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  2023年的人口資料在各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