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真確》—台灣社會議題的再思考(上)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raw-image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由漢斯.羅斯林,奧拉.羅斯林,安娜.羅朗德等三人所完成,其中又以漢斯.羅斯林為主。本書藉著幽默的筆調、各式的故事、作者的親身經歷,並佐以豐富的圖表與數據,意欲扭轉世人對於世界不正確的認知,獲比爾蓋茲、歐巴馬等名人列為推薦書單。

  不過,本書放眼於世界,且以西方的觀點來敘述,讀完後的我,便思考著在台灣的適應性,是不是也有「真確」呢?於是就想藉著書中的觀點,探討幾項當前的重大議題,提供不同的思考選擇。

少子化與經濟無關

  少子化的議題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甚至怪罪在經濟上,因為經濟差所以不敢生小孩?各縣市政府無不祭出各種補貼方案,真是可笑之至。

  如果這是原因,試著看看第三世界的國家,經濟比我們差,但人家小孩數量可比我們多啊!或者看看我們爺爺那代,人家經濟也比我們現在差,但每每過年時,光是他的兄弟姊妹來訪,就足夠讓你暈頭轉向的。

  或許生育率低,是因為產業的轉型,不再需要生一堆小孩幫忙家中農事,而醫療的進步,讓家庭不需藉著多生小孩以避免早夭,同時女生受教育程度與比例提高,懂得避孕,也希望孩子能受更好的教育與過更好的生活,這些可能才是生育率降低的原因。另外,人口的發展不是直線,所以生育率降到一定程度後,其實就會持平,這也是多數先進國家的進程,畢竟要使得新生兒歸零,不僅不符合社會現象,也不符合生物學的理論吧!

學生沒有比當年的我們爛

  多數人擁有「負面型的直覺」,感嘆著今不如昔,但其實多數事務往往是昔不如今,只是人非常容易忘掉「當年」到底是怎樣。

  像是傳統儒家,就是標準的復古主義,孔子總是感嘆當代的動亂而意欲恢復周代的封建制度,甚至是上古的賢王禪讓。學過歷史的我們都知道,嚴格說起來孔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代,比起周代充滿特權,平民難以往上爬,制度保守不願改變的社會,擁有更百家爭鳴的思想大鳴大放,以及各國、各階級人才互通、流動,促成社會的一大破大立。職是,當代(春秋戰國)並沒有比較差!

  教育現場常見老師們感嘆著:「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然而變好與變壞並非二元對立的命題,學生既同時變好,也同時變壞。

  現在的學生在創意上,可能贏過當年的我們;認真的態度上,則輸給當年的我們。拜科技之賜,不用手寫筆記,而有電腦、相關輔材的資源,可以花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還需要像我們當年這麼認真嗎?然而,不可諱言這種「快速、方便」的態度,使得當今學生不容易花時間蹲點、琢磨,耐心、態度上或許真的有待改進。也許這種說法,才是比較客觀公允的。

媒體識讀能力來自不斷學習

  作者在這本書前羅列出13道題目,結果發現專業人士答得比一般民眾差,而一般民眾又比黑猩猩答得差。易言之,比隨機亂猜還糟!

  以萬物自詡且無所不能的人類竟然會輸給黑猩猩?(很多書籍都很喜歡拿我們與黑猩猩比較,特別是當我們比黑猩猩差時)原因來自我們的錯誤認知。大家對世界的認知來自老師,而老師的知識是建立於他們在學校讀書的那時候。簡單來說,當世界已經使用「iphone」在溝通,我們的認知觀念還在「大哥大」,甚至還認為「大哥大」可以解決一切事情,並且深信不移!

  錯誤的認知除了是我們沒有即時更新外,媒體也是幫兇。

  新聞媒體所報導的事項,往往是負面,且並非世界全貌,畢竟在追求收視的業績壓力下,腥羶色,總是能吸引你我眼球。

  颱風天時,我們的媒體幾乎全天候放送各地災情,彷彿頓時間台灣所有人都是難民,災害頻仍,但真是如此嗎?其實不是。客觀來說,確實有災情,但其實只有少部分地區,然而媒體卻花費24小時不間斷播放,讓人誤以為台灣已成鬼島與煉獄。這便是一種以偏概全,用少部分的情況,類推全體狀況,沒有按比例認知事物。再如,新聞多半報導負面消息(姦殺擄掠搶),使我們誤以為台灣一天比一天還要糟糕,但是自己捫心自問,一天中多半是看到人性善的部分?還是惡的部分呢?

  當然,由於演化上的需求,我們大腦傾向迅速下結論,渴求誇大的故事,形成過度誇大的世界觀。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常常使人無法辨別真假,被牽著鼻子走。避免的方法,在於我們必須要時時自學,與時俱進,更新自我對世界的認知,同時把電視關掉,或者把媒體的報導,當作是社會的某個觀點就好,不要全盤接受!這或許就是媒體識讀能力的核心。

核能存廢問題

  爾來核能議題在台灣社會炒得沸沸揚揚,究竟是要綠能還是要核能,兩派論戰方興未艾。

  不過如果以台灣人最有感的2011日本福島核災的資料來看,1600人為此喪命,諷刺的是,他們不是死於核外洩,而是逃難。他們主要是老人,或死於撤離本身,或於避難中心生活的身心壓力。可見,殺死他們的不是輻射,而是對輻射的恐懼。

   如果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可怕而非危險的事物上,等於是往錯誤方向白耗力氣。想一想,你自己是支持核能,還是反對核能呢?理由是什麼?如果只是出於無謂的恐懼,而沒有真切的數據,這不過是一廂情願與人云亦云而已!

covid19疫苗在台施打死亡率偏高

  我必須說這是媒體傳達出來的訊息,畢竟每天都在報導誰誰誰施打疫苗又死亡了,但是真實的數據是如此嗎?我們必須反思。

  有媒體指稱台灣疫苗施打率死亡率偏高,這項說法我以為有兩個問題可以探討。   

  第一,目前第一劑疫苗的施打率不到五成,以此計算死亡率,是否精確?我們不能用有限的樣本去做無限的類推。舉例來說,擲一枚硬幣,正反面出現的機率應為1/2,假使總共投擲九次均是正面,試問第十次是反面的機率為何?只要有國中數學程度,都知道答案還是1/2。然而,10次硬幣的投擲,母數太小,無法發揮大數據的效果,是故第十次無論是正面、反面,都會使得正、反兩面出現機率不是1/2。因此,假如按照剛剛我們計算疫苗死亡率的方式來看,應該會覺得自己施打下去這劑疫苗的死亡率偏高啊!這就是把小數據誤為大數據的謬誤。

  第二,台灣一開始施打對象為老年人,頻頻傳出施打後死亡的個案,但這真的是疫苗的問題嗎?疫苗對於各年齡層的死亡率也許不相同,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做一致性的類推適用。

  第三,老年人相對於中壯年,每天固定就有人會因為年紀大而自然老死,不應該直接把這項死亡原因歸諸於疫苗。正確的作法是母數扣除自然死亡者後,再去算出機率,此外還必須先證明死亡原因與疫苗具有因果關係,而非相關性,例如你跟你的兄弟姊妹長得很像(相關性),但卻不能說兄弟姐妹是你所生的(因果關係)。

  不過,我們其實是可以降低疫苗施打後的死亡率。加拿大家庭醫生制度相當發達,他們把施打疫苗的重責大任交給家醫們,家醫因為對每位病人的病歷歷程,瞭若指掌,是以能做出快速且正確的判斷,諸如是否適合施打?要不要換廠牌施打之類的。反觀台灣的家醫制度,有形無實,無法真正落實,以至於在沒有審慎評估,或者了解病患的體況下,貿然施打,死亡率或許就真的會有所上升。

  當然,以上純屬我的臆測,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從不同面向思考,或許能有不一樣的體悟,以及看世界的角度。

不該叫武漢肺炎

  covid19肆虐全球,一開始稱作武漢肺炎,後來改稱covid19。不過國內黨同伐異,常常視立場來稱呼。

  但是,大家知道「梅毒」以前不叫做「梅毒」嗎?俄羅斯人叫它「波蘭病」,波蘭人稱呼它「德國病」,德國人說它是「法國病」,法國人則說是「義大利病」,義大利人只好反擊是「法國病」。

  大家發現了嗎?一個客觀的病名,染上種族國家主義的色彩後,不免政治化。同時,我們也發現大家喜歡怪罪他人,而非檢討自己。

  所以,就讓疾病歸疾病,政治歸政治吧!

責任政治的濫用

  時常某件社會大事發生後,諸如重大交通意外、天災,主管的政務官就會被在野黨立委要求下台,然而這真的是第一時間該處理的事情嗎?  

  我們一旦指出壞人後,就不再繼續思考,事情也變得簡單多了,甚至還多了「民氣」可用,進行政治鬥爭。

  因此,常常看見責任政治在民粹主義下,遭到濫用。第一時間不是要求該主管下台,而是應要求善後。

  以這次東京奧運體育署的包機事件來說,事情發生當下,政論名嘴、在野立委無不要求署長下台,後來因為戰績頗豐,甚至選手們也多所感謝,檢討的聲音似乎就慢慢變小,甚至有些名嘴立委更開始轉向,歌功頌德,真叫人摸不著頭緒。

  遇到事情,我們應當尋找原因,而非抓戰犯,這才是真正的責任政治。

不要民粹了

  之前有一位政治人物羞辱了女性,結果被要求道歉,他卻義憤填膺地說,我只向2300萬的台灣民眾道歉,而不是跟那位受辱女性,真是莫名其妙,令人啼笑皆非。

  又或者某政治人物因官司被關押,兒子代父出征,結果登高一呼,喊著父親是清白的,要鄉親把票投給他,證明父親的清白!真是怪哉!人民行使投票權,究竟跟司法權有何干係?這種沒有任何三權或五權分立常識的人,竟然還可以成為政治人物?

  是的,可以,因為民氣可用! 韓國瑜旋風、陳時中旋風,哪一位不是如此呢?

  正因為民粹的激情,使得很多事情在台灣社會無法正確討論,甚至歪樓。反過來說,政治人物沒有那麼重要,沒有人民,他們不過是個屁,我們要好好善用手上的選票,把這群拐瓜劣棗、殘花敗柳的政客們,一一淘汰,我們要尋找體制,而非一味在政治人物上找尋英雄的影子。台灣不需要英雄,而是每個人都是英雄。高雄要好,靠的不是市長,而是市民的自我提升;防疫能夠成功,也不是一個陳時中,而是全體台灣人民。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366會員
110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2025/04/21
本文提供高中生作文教學,以廖鴻基〈鬼頭刀〉為例,講解並演練散文寫作中「情境法」的技巧,包括時間推移、情境呼應、心境轉變等,並輔以登山、旅行、跑步等主題的範例,最後分析一篇關於大隊接力的例文,說明情境法的運用,並提出改進建議。
Thumbnail
2025/04/21
本文提供高中生作文教學,以廖鴻基〈鬼頭刀〉為例,講解並演練散文寫作中「情境法」的技巧,包括時間推移、情境呼應、心境轉變等,並輔以登山、旅行、跑步等主題的範例,最後分析一篇關於大隊接力的例文,說明情境法的運用,並提出改進建議。
Thumbnail
2025/04/08
從經典選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探討劉姥姥展現的三個理財智慧:一、有錢人並非如想像中豪奢,節儉才是致富關鍵;二、計算「真正時薪」,評估消費價值;三、區分消費層次(想要、需要、必要),避免衝動消費。本文並以現代案例佐證,提供實用理財技巧。
Thumbnail
2025/04/08
從經典選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探討劉姥姥展現的三個理財智慧:一、有錢人並非如想像中豪奢,節儉才是致富關鍵;二、計算「真正時薪」,評估消費價值;三、區分消費層次(想要、需要、必要),避免衝動消費。本文並以現代案例佐證,提供實用理財技巧。
Thumbnail
2025/03/06
這部2018年中國電影巧妙運用重複技巧,透過對比手法刻畫角色轉變,值得深度欣賞。本文深入分析「老呂的橘子」與「程勇與曹斌互毆」兩個重複意象,闡述其象徵意義和劇情作用,並結合相關文學作品,如賴和的〈一桿稱仔〉、紅樓夢、〈馮諼客孟嘗君〉、〈虯髯客〉等,探討重複的文學技巧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Thumbnail
2025/03/06
這部2018年中國電影巧妙運用重複技巧,透過對比手法刻畫角色轉變,值得深度欣賞。本文深入分析「老呂的橘子」與「程勇與曹斌互毆」兩個重複意象,闡述其象徵意義和劇情作用,並結合相關文學作品,如賴和的〈一桿稱仔〉、紅樓夢、〈馮諼客孟嘗君〉、〈虯髯客〉等,探討重複的文學技巧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真確13問 這13個問題希望讀者們,大致用直覺想一下,裡面沒有陷阱題沒有腦經急轉彎,答對與否跟智商跟學歷也一點關係都沒有,讓我們開始了解這真確13問。(答案都有聯合國數據佐證) □ (B)40% □ (C)60% 2.世界上的多數
Thumbnail
真確13問 這13個問題希望讀者們,大致用直覺想一下,裡面沒有陷阱題沒有腦經急轉彎,答對與否跟智商跟學歷也一點關係都沒有,讓我們開始了解這真確13問。(答案都有聯合國數據佐證) □ (B)40% □ (C)60% 2.世界上的多數
Thumbnail
教育程度會阻礙生育率,是生育年齡大幅往後,不是書讀越多越不想結婚生子。另一個則是自由派教育加上媒體,不停地墊高結婚生子條件,當我們覺得年薪沒500萬在台北活不下去,在台北當然就不敢結婚生子。加上台灣生活條件提升,結婚育兒其實是放棄個人部分自由,越鼓吹自由教育,鼓勵逃避責任,年輕人就越不想走這條路。
Thumbnail
教育程度會阻礙生育率,是生育年齡大幅往後,不是書讀越多越不想結婚生子。另一個則是自由派教育加上媒體,不停地墊高結婚生子條件,當我們覺得年薪沒500萬在台北活不下去,在台北當然就不敢結婚生子。加上台灣生活條件提升,結婚育兒其實是放棄個人部分自由,越鼓吹自由教育,鼓勵逃避責任,年輕人就越不想走這條路。
Thumbnail
《真確》讀書心得 在原始社會中人的直覺很重要,他能幫助我們逃離危險,但在現代社會中大多的危險都被排除,因此直覺的使用反而會讓我們陷入更糟的局面。
Thumbnail
《真確》讀書心得 在原始社會中人的直覺很重要,他能幫助我們逃離危險,但在現代社會中大多的危險都被排除,因此直覺的使用反而會讓我們陷入更糟的局面。
Thumbnail
  上次談到幾項閱讀完《真確》後的心得,包括少子化與經濟無關、學生沒有比當年的我們爛、媒體識讀能力來自不斷學習、核能存廢問題、covid19疫苗在台施打死亡率問題、covid19不該叫武漢肺炎、責任政治的濫用、民粹議題等諸多台灣的社會現況(詳見讀《真確》—台灣社會議題的再思考(上)一文)。   這次
Thumbnail
  上次談到幾項閱讀完《真確》後的心得,包括少子化與經濟無關、學生沒有比當年的我們爛、媒體識讀能力來自不斷學習、核能存廢問題、covid19疫苗在台施打死亡率問題、covid19不該叫武漢肺炎、責任政治的濫用、民粹議題等諸多台灣的社會現況(詳見讀《真確》—台灣社會議題的再思考(上)一文)。   這次
Thumbnail
我們因為各種認知偏誤,總是悲觀看待世界,但其實世界比我們以為的還要有希望。接著他用一個個真實案例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會犯下這十種偏誤,以及該如何避免。
Thumbnail
我們因為各種認知偏誤,總是悲觀看待世界,但其實世界比我們以為的還要有希望。接著他用一個個真實案例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會犯下這十種偏誤,以及該如何避免。
Thumbnail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由漢斯.羅斯林,奧拉.羅斯林,安娜.羅朗德等三人所完成,其中又以漢斯.羅斯林為主。本書藉著幽默的筆調、各式的故事、作者的親身經歷,並佐以豐富的圖表與數據,意欲扭轉世人對於世界不正確的認知,獲比爾蓋茲、歐巴馬等名人列為推薦書單。   不過,本書放眼
Thumbnail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由漢斯.羅斯林,奧拉.羅斯林,安娜.羅朗德等三人所完成,其中又以漢斯.羅斯林為主。本書藉著幽默的筆調、各式的故事、作者的親身經歷,並佐以豐富的圖表與數據,意欲扭轉世人對於世界不正確的認知,獲比爾蓋茲、歐巴馬等名人列為推薦書單。   不過,本書放眼
Thumbnail
  會想談少子化其實有一段時間了,起因當然是因為前一陣子「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這個驚悚的話題開始。從這個事實見報以來,相關的討論一直在我的臉書同溫層喧騰著,這個怎麼看都與我無關的議題讓我覺得我與我的同溫層好像也沒那麼同溫。
Thumbnail
  會想談少子化其實有一段時間了,起因當然是因為前一陣子「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這個驚悚的話題開始。從這個事實見報以來,相關的討論一直在我的臉書同溫層喧騰著,這個怎麼看都與我無關的議題讓我覺得我與我的同溫層好像也沒那麼同溫。
Thumbnail
知道越多、懂得越多、看越多書,就一定會更幸福嗎?答案恐怕不是。篤信宗教,相信有上帝、天國、因果、輪迴,認為現世的折磨是為了來世與相愛的人重逢,這樣的人或許最快樂。懷抱越多理性與理念的人,恐怕會常因為理想與真實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大腦常陷入無盡的苦惱。 絕大多數人在認知失調(cognitive di
Thumbnail
知道越多、懂得越多、看越多書,就一定會更幸福嗎?答案恐怕不是。篤信宗教,相信有上帝、天國、因果、輪迴,認為現世的折磨是為了來世與相愛的人重逢,這樣的人或許最快樂。懷抱越多理性與理念的人,恐怕會常因為理想與真實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大腦常陷入無盡的苦惱。 絕大多數人在認知失調(cognitive d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