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閻羅王的地獄拉麵談起

「閻羅」並非中國固有,但從日本「閻魔」的通俗衣冠形象來看,不難想見其取徑中華文化。或許可以說,這經歷了至少雙重本土化。
「閻羅」並非中國固有,但從日本「閻魔」的通俗衣冠形象來看,不難想見其取徑中華文化。或許可以說,這經歷了至少雙重本土化。
不得不佩服,日本對中華元素的「本土化」實在玩得很順手。嚴格來說,「閻羅」並非中國固有,但從日本「閻魔」的通俗衣冠形象來看,不難想見其取徑中華文化。或許可以說,這經歷了至少雙重本土化。
​提及閻羅,一般會想起十殿閻羅。日本的閻魔花樣就多了。除了現代繪本中研發地獄拉麵的這位,周作人文章裡也寫過「在小石川富阪的源覺寺的閻魔王是供蒟蒻的」。
​繪本的例子是今早偶然得見。從我較熟悉的動漫和日劇可以舉的「本土化」例子就多了,文化源頭也多樣。當然,本土和外來並非時時無縫接軌,難免有非我族類的張力。我小時候就看過一集鬼太郎是日本妖怪團結對抗中國妖怪。
​最可注意的是,在廣泛挪用、轉化外來元素的同時,本土價值始終優先。近年注意到的例子是動畫《終末的女武神》。其中關乎人類存亡的人神大亂鬥已不是「張飛打岳飛」可以形容,而是呂布鬥索爾、宙斯戰亞當,釋迦牟尼也登場。而人類節節敗退之際,以善敗之姿為人類拿下首勝的,恰恰是日本人佐佐木小次郎。
​這類文化挪轉總讓我想起「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老話。只是話語裡的中國本位容易教人忽略,以中國∕中心對應蠻夷∕邊陲的框架不僅可以在挪用下翻轉,還能融合。換言之,不只是從邊陲翻轉至中心,甚至打破中國對「中華」的獨佔。用學術點的詞語來說就是「華夷變態」。
​「華夷變態」出自日本江戶時期學者編的一本口述史書名。該書序文將這個詞的意思說得很清楚:「崇禎登天,弘光陷虜,唐魯才保南隅,而韃虜橫行中原,是華變於夷之態也。」葛兆光《何為中國》便指出:「在當時的日本人心目中,漢唐中華已經消失,中國與四夷的位置已經顛倒。他們雖然承認中國是大國,日本是小國,但是,他們覺得『中國』應當是日本的稱呼……。」類似心態也可見於同時代的朝鮮。
​不過,我的重點不在於國族優越感。國族優越感對自國與他國造成的危害,歷史的教訓至為顯明。我所強調的,是自信(而非自大),是能夠以開放的心態來汲取相異文化元素以富厚自身。反過來說,族群不會因血緣而有與生俱來的文化繼承權。這份權利,是透過對文化的保存與闡揚爭取來的。
​回到最開頭提的拉麵這個例子。時至今日,當「拉麵」於日本百花齊放,並以國粹形象對外輸出,又有誰會在意「拉麵」一詞最初來自哪一國,又或者日式拉麵早期其實叫做「支那麵」、「南京麵」?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