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習陪伴自己,是ㄧ生最好的投資(上)

這不是廣告文,當您看到主圖時已經結束招生了:)
會放這張圖,主要是想推薦《陪伴心理學》這本書,同時也說明這篇文產生的背景脈絡,想從這場讀書對話分享會說起。

你想陪伴的人是誰
因為主題是陪伴心理學,所以在分享會的一開始我都會問來參加的夥伴「如果心中帶著一個想陪伴的人來參與學習,那麼這個想陪伴的人是誰?」
如果你被這麼問,心中可有答案?
在場的人大約超過九成的人回答「自己」(剩下的是回答家人)

想陪伴自己,卻不容易
並且在會後,來參加課程的夥伴也跟我分享他們在「陪伴自己」這條道路上所經歷的不容易,比方把焦點放在別人而非自己、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滿足卻感到失落、習慣性否定自己、獨處時不知道要做什麼...等等的這些。
看到這些陪伴自己的不容易之處時,瞬間把我拉回也有過這些困擾困惑「曾經的自己」的心情,這些答案我也曾經有過,還記得那時候的我,很在意他人的評價、很容易不自覺地討好、害怕犯錯、想爭取被認同被肯定、自我懷疑....這些都有。

用一個數字評估自我陪伴的能力
但,真的是一轉眼,也不是一轉眼啦,是過了有超過10年這麼久後的現在,我真的離開那的狀態很遠了,就算偶而還是會出現晃動、不安跟懷疑,也能知道如何安頓自己。倘若用一個10分量表(1分是最低,10分是最高)來自我評估「能夠陪伴自己的能力」,從前的我大約是3-4分,現在的我有8.5分以上。
所以,如果也邀請你給自己一個數字來評估自我評估的能力,你會給幾分呢?
而之所以我是用自我陪伴的「能力」來說,是因為我確實地知道,這是一個可以透過學習與練習得來的「能力」沒錯,在我自己身上,就親身經歷驗證著,通過很多的學習跟練習就可以提昇。

自我陪伴的能與不能,並非與生俱來
如果你以為有人的自我陪伴的狀態是天生的,而自己就是缺乏所以才無法,這就是一個很確定的迷思。
自我陪伴的能力,取決於自我探索、自我對話、嘗試各種自我陪伴的途徑方法、允許感受自己、練習傾聽內在聲音等等的這些,如果你能在這些項目上投入越多,你的自我陪伴能力就會提升。而雖然其他的因素,比方年齡、收入、社經地位、家庭背景也會間接有影響,卻不見得存在直接影響。
下一篇,我想來談談這10年間,到底我做了什麼、嘗試那些面向,所以才能是現在可以自我陪伴的自己。
我列了十點,歡迎你繼續關注是哪十點呢?
/
如果你對我提供的觀點視野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粉專有更多即時更新的文字
🌈我的電子報https://reurl.cc/Rv8XRe 歡迎訂閱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