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陪伴自己,是ㄧ生最好的投資(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不是廣告文,當您看到主圖時已經結束招生了:)

會放這張圖,主要是想推薦《陪伴心理學》這本書,同時也說明這篇文產生的背景脈絡,想從這場讀書對話分享會說起。

你想陪伴的人是誰

因為主題是陪伴心理學,所以在分享會的一開始我都會問來參加的夥伴「如果心中帶著一個想陪伴的人來參與學習,那麼這個想陪伴的人是誰?」

如果你被這麼問,心中可有答案?

在場的人大約超過九成的人回答「自己」(剩下的是回答家人)

想陪伴自己,卻不容易

並且在會後,來參加課程的夥伴也跟我分享他們在「陪伴自己」這條道路上所經歷的不容易,比方把焦點放在別人而非自己、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滿足卻感到失落、習慣性否定自己、獨處時不知道要做什麼...等等的這些。

看到這些陪伴自己的不容易之處時,瞬間把我拉回也有過這些困擾困惑「曾經的自己」的心情,這些答案我也曾經有過,還記得那時候的我,很在意他人的評價、很容易不自覺地討好、害怕犯錯、想爭取被認同被肯定、自我懷疑....這些都有。

用一個數字評估自我陪伴的能力

但,真的是一轉眼,也不是一轉眼啦,是過了有超過10年這麼久後的現在,我真的離開那的狀態很遠了,就算偶而還是會出現晃動、不安跟懷疑,也能知道如何安頓自己。倘若用一個10分量表(1分是最低,10分是最高)來自我評估「能夠陪伴自己的能力」,從前的我大約是3-4分,現在的我有8.5分以上。

所以,如果也邀請你給自己一個數字來評估自我評估的能力,你會給幾分呢?

而之所以我是用自我陪伴的「能力」來說,是因為我確實地知道,這是一個可以透過學習與練習得來的「能力」沒錯,在我自己身上,就親身經歷驗證著,通過很多的學習跟練習就可以提昇。

自我陪伴的能與不能,並非與生俱來

如果你以為有人的自我陪伴的狀態是天生的,而自己就是缺乏所以才無法,這就是一個很確定的迷思。

自我陪伴的能力,取決於自我探索、自我對話、嘗試各種自我陪伴的途徑方法、允許感受自己、練習傾聽內在聲音等等的這些,如果你能在這些項目上投入越多,你的自我陪伴能力就會提升。而雖然其他的因素,比方年齡、收入、社經地位、家庭背景也會間接有影響,卻不見得存在直接影響。

下一篇,我想來談談這10年間,到底我做了什麼、嘗試那些面向,所以才能是現在可以自我陪伴的自己。

我列了十點,歡迎你繼續關注是哪十點呢?

/

如果你對我提供的觀點視野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粉專有更多即時更新的文字

🌈我的電子報https://reurl.cc/Rv8XRe 歡迎訂閱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後花園裡的敘事諮商師
14會員
19內容數
2009那年春天,因為生命的困局走入敘事的場域,就從那一年的那一天開始,敘事的視野來到生命,成為一種滋養與基底,然後一步一腳印的擴展豐厚自己。2020年成立散步後花園心理諮商所,長出另一個實踐相信的基地。聯繫我:54heart@gmail.com
2024/10/08
前一次一個人來台東兩天一夜獨旅,對我來說,短短卻深深。印象很深刻的是要離開時,去機車行還完機車,一個人走向車站上了車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火車開動,我看著台東火車站還有背後的山一直往後移動,那瞬間,居然心裡頭有一種酸,然後眼淚就掉下來。我不太明白這到底是什麼,但這一幕卻記下來了。於是,相隔不到一個月,
2024/10/08
前一次一個人來台東兩天一夜獨旅,對我來說,短短卻深深。印象很深刻的是要離開時,去機車行還完機車,一個人走向車站上了車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火車開動,我看著台東火車站還有背後的山一直往後移動,那瞬間,居然心裡頭有一種酸,然後眼淚就掉下來。我不太明白這到底是什麼,但這一幕卻記下來了。於是,相隔不到一個月,
2024/10/04
【前情提要】 學習並且在實務工作上運用敘事治療16年的現在,我想要試著整理從自身經驗來而的「具有我在地性知識」的敘事治療相關定義版本。我試著用文字整理龐大的經驗,在做為一種輸出,想要切割成小項目,一篇一篇慢慢寫。 (如果你對我書寫的主題有興趣,有想要問或看的主題,也歡迎留言,若我有相關經驗就會寫
2024/10/04
【前情提要】 學習並且在實務工作上運用敘事治療16年的現在,我想要試著整理從自身經驗來而的「具有我在地性知識」的敘事治療相關定義版本。我試著用文字整理龐大的經驗,在做為一種輸出,想要切割成小項目,一篇一篇慢慢寫。 (如果你對我書寫的主題有興趣,有想要問或看的主題,也歡迎留言,若我有相關經驗就會寫
2024/10/03
令人難以捉摸的山陀兒颱風,是我有記憶以來最瘋狂有感的颱風了,同時也是放最多天颱風假的一次。 放颱風假就是一家一整天綁在一起,共同活動則是吃飯,以及吃飯時一起看喜歡的影片。我們看的是最近備受討論的「黑白料理」,邊看邊激動,也邊討論各自的看法,同樣的觀看卻有不同的角度跟喜好,這是孩子長大以後的樂趣。
Thumbnail
2024/10/03
令人難以捉摸的山陀兒颱風,是我有記憶以來最瘋狂有感的颱風了,同時也是放最多天颱風假的一次。 放颱風假就是一家一整天綁在一起,共同活動則是吃飯,以及吃飯時一起看喜歡的影片。我們看的是最近備受討論的「黑白料理」,邊看邊激動,也邊討論各自的看法,同樣的觀看卻有不同的角度跟喜好,這是孩子長大以後的樂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許多人好奇,為何我設定的療癒旅程目的地會是”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呢? 自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永遠陪伴者,因此,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了解自我關愛、自我接納和自我支持的重要性,把自己視為最好的朋友,才能夠有健康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關係,有助於更快樂、更有意義地生活 人的一生中,唯一無
Thumbnail
許多人好奇,為何我設定的療癒旅程目的地會是”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呢? 自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永遠陪伴者,因此,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了解自我關愛、自我接納和自我支持的重要性,把自己視為最好的朋友,才能夠有健康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關係,有助於更快樂、更有意義地生活 人的一生中,唯一無
Thumbnail
那一次次的談話,我聽懂了他們的痛苦與掙扎、難受與委屈,陪伴他們漸漸找回喜歡的自己、長出自我認同後的喜悅與滿足,就等同於我參與了許多他們的生命。而這樣的陪伴與見證,對他們來說既珍貴又美麗,也同時帶給他們力量。⁣ ⁣
Thumbnail
那一次次的談話,我聽懂了他們的痛苦與掙扎、難受與委屈,陪伴他們漸漸找回喜歡的自己、長出自我認同後的喜悅與滿足,就等同於我參與了許多他們的生命。而這樣的陪伴與見證,對他們來說既珍貴又美麗,也同時帶給他們力量。⁣ ⁣
Thumbnail
前幾年突然發現自己多年來的助人學習,用在自己身邊親友的比例不多,而我學習不是為了取得認證,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周遭的人更幸福。另一個原因是,多年來看到許多朋友,即使有參加心理成長或訓練團體,但是當主角探索的機會其實不多,更別說能持續深度探索同一個生命主題。
Thumbnail
前幾年突然發現自己多年來的助人學習,用在自己身邊親友的比例不多,而我學習不是為了取得認證,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周遭的人更幸福。另一個原因是,多年來看到許多朋友,即使有參加心理成長或訓練團體,但是當主角探索的機會其實不多,更別說能持續深度探索同一個生命主題。
Thumbnail
之所以要學習陪伴自己的重要理由,就是在挫敗、低落、難受的時刻,如同下雨時為自己撐一把傘,不至於全身濕透。
Thumbnail
之所以要學習陪伴自己的重要理由,就是在挫敗、低落、難受的時刻,如同下雨時為自己撐一把傘,不至於全身濕透。
Thumbnail
這不是廣告文,當您看到主圖時已經結束招生了:) 會放這張圖,主要是想推薦《陪伴心理學》這本書,同時也說明這篇文產生的背景脈絡,想從這場讀書對話分享會說起。 你想陪伴的人是誰 因為主題是陪伴心理學,所以在分享會的一開始我都會問來參加的夥伴「如果心中帶著一個想陪伴的人來參與學習,那麼這個想陪伴的人是誰?
Thumbnail
這不是廣告文,當您看到主圖時已經結束招生了:) 會放這張圖,主要是想推薦《陪伴心理學》這本書,同時也說明這篇文產生的背景脈絡,想從這場讀書對話分享會說起。 你想陪伴的人是誰 因為主題是陪伴心理學,所以在分享會的一開始我都會問來參加的夥伴「如果心中帶著一個想陪伴的人來參與學習,那麼這個想陪伴的人是誰?
Thumbnail
如何好好與自己相處,尤其是在事物快速變化的現代,對別人的模仿,對於社會的期待,將自己表現出他人眼中的自己,卻忽略內心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堅強的後盾,是自己最要好的夥伴,是發揮最大潛能的契機。以下將分別從為什麼要與內心的自己好好相處,以及如何練習好好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如何好好與自己相處,尤其是在事物快速變化的現代,對別人的模仿,對於社會的期待,將自己表現出他人眼中的自己,卻忽略內心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堅強的後盾,是自己最要好的夥伴,是發揮最大潛能的契機。以下將分別從為什麼要與內心的自己好好相處,以及如何練習好好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我發現很多人,很能夠對別人好,知道如何激勵、支持別人,但卻常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不知所措。 一般心情不好時,幸運的話,身邊有心懷善意與溫暖的家人朋友陪伴或開導,能度過難關當固然很好。然而,若不湊巧當時剛好無人可以依靠,或者根本不知該怎麼開口求助的時候,也必定是有的。
Thumbnail
我發現很多人,很能夠對別人好,知道如何激勵、支持別人,但卻常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不知所措。 一般心情不好時,幸運的話,身邊有心懷善意與溫暖的家人朋友陪伴或開導,能度過難關當固然很好。然而,若不湊巧當時剛好無人可以依靠,或者根本不知該怎麼開口求助的時候,也必定是有的。
Thumbnail
上篇文章主要是提及別人怎麼陪伴自己,這一篇文章就要討論到「自己怎麼陪伴自己」了。如果你常在家庭、友誼、感情關係中,感受到對方給自己的陪伴還不夠,但同時又怕自己造成對方太多壓力,想要學習怎樣自己處理自己的需求跟情緒,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喔!  
Thumbnail
上篇文章主要是提及別人怎麼陪伴自己,這一篇文章就要討論到「自己怎麼陪伴自己」了。如果你常在家庭、友誼、感情關係中,感受到對方給自己的陪伴還不夠,但同時又怕自己造成對方太多壓力,想要學習怎樣自己處理自己的需求跟情緒,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喔!  
Thumbnail
心理諮商或助人的工作本質上就是「專業的陪伴」。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想陪伴別人的人而寫。我會在本文分享:我跟個案進行諮商或助人的過程中,是怎麼陪他們的?陪伴的功能跟意義是什麼?陪伴過程長什麼樣子?陪伴的過程需要注意什麼,才不致讓自己太耗能?
Thumbnail
心理諮商或助人的工作本質上就是「專業的陪伴」。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想陪伴別人的人而寫。我會在本文分享:我跟個案進行諮商或助人的過程中,是怎麼陪他們的?陪伴的功能跟意義是什麼?陪伴過程長什麼樣子?陪伴的過程需要注意什麼,才不致讓自己太耗能?
Thumbnail
最近最快樂的一件事 就是陪伴了七年的學員夥伴 真正跨越了自己心中孤單的大課題! 我們常常以為 需要學很多的技法、要擅用各種工具、自己沒辦法要去找尋許多協助 卻不知道最終最終    要不要再次選擇、願不願碰觸內心的怕、是否願意跨出 都是回到最終的一個原點 「你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選擇用什麼想法
Thumbnail
最近最快樂的一件事 就是陪伴了七年的學員夥伴 真正跨越了自己心中孤單的大課題! 我們常常以為 需要學很多的技法、要擅用各種工具、自己沒辦法要去找尋許多協助 卻不知道最終最終    要不要再次選擇、願不願碰觸內心的怕、是否願意跨出 都是回到最終的一個原點 「你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選擇用什麼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