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超閱讀觀點68】先別想賺多少,「少賠」才能笑到最後--《綠角的基金八堂課》

《綠角的基金八堂課》在2011年出版,2016年推出補課增修版,雖然距今已經七年,不過書中引用了相當大範圍的數據,印證其說法,有憑有據。尤其這幾年ETF指數型基金興起,這本書作者綠角也是推崇指數化投資。西恩看完後,整理出以下四點跟大家分享:

風險與報酬

有句話叫「高風險高報酬」,很多人眼裡看到,只有「高報酬」三個字,而忽略了「高風險」,不過另一方面,能夠簡單迴避的風險,也不會帶來報酬(比如滿手現金,不做任何投資)。所以我們要做的,應該是算出自己能承受多少的風險,然後選擇合適的工具,進入市場承擔剛剛好的風險。
作者特別提到,不要冒沒有必要冒的風險,尤其是投資個股,作者用了標普500指數與成分股的的年化報酬與標準差數據(從1988到2012年)顯示,考量風險的話,只有10家公司能打敗標普500指數,機會是2%,所以一來個股的報酬未必比較高,二來一旦持股過於集中,只要單一公司倒閉,會讓自己的資產帶來嚴重損失。

猜進場時機,不如定期投資

為什麼不要猜進場時機?很簡單,因為做不到,而且是從古至今都沒人做得到,沒有一個人可以每次都猜對進場時機。
「那如果買在最高點怎辦?」要避免這個風險,綠角的看法是,只要在資金投入與離開的時間點,分散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即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定期投資。
定期投資除了大家最常聽到的定期定額外,綠角也介紹另外兩種方式,定期定股與定期定值。
定期定額:定期定額就是固定投入一定的金額,比如每個月投入3000元買ETF,不過能買到的股數,就要依當下的股價而定,由於金額固定,所以如果當下骨架比較高,能買到的股數就比較少,反之則反。
定期定股:定期定股則是買固定的股數,即使股價漲了,還是買一樣的股數。在這本書中,綠角用了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在2003至2006為區間,分別用定期定額跟定期定股跑資料,最後定期定額的報酬率為19.21%勝過定期定股的16.81。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定期定股的獲利卻反倒以10,459.80美元勝過定期定額的9,221.43美元,所以報酬率高的,賺比較少,報酬率低的,賺比較多。
所以綠角指出,很多人把投資重點放在報酬率,事實上,能拿出多少資本投資,才是決定最後價值多寡的決定因素。
定期定值:定期定值的「值」是以投資標的去計算,比如律定自己每個月的標的要成長1000元,第一個月股票淨值為10元,所以買100股,第二個月股票下跌成8元,這時第一個月買的100股,價值剩800元,不過第二個月預計標的要增長至2000元,所以第二個月變成要投入2000-800=1200元,反之,如果到時候股票增值,那個月投入金額就會少一點,甚至大漲的話,反而要賣出股票,以達到「低點買進,高點出脫」的效果。
總的來說,三種方式各有優缺,定期定額可以壓低平均買進成本;定期定股可以確保在長期上漲的走勢中持續投入;定期定值可以在低點多買,高點少買甚至賣出。不過定期定額跟定值,因為資金與值的限制,都可能導致投入市場的資本相對減少,因而降低獲利額度,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提高投資額度。

如何選擇投資市場

  • 長期來看,股票的報酬率勝過債券,但如果遇到像金融風暴這種事件的話,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債券,反而能得到保護效果,所以不同的資產類別有不同的作用,不能全以「期望報酬」的角度來看,因為最後的「實際報酬」可能會是負的。
  • 書中分別以1990-1999與2000-2009分別將資金平均分配到歐洲、美國、亞太、與新興市場,也試了各種不同比例組合,來計算年化報酬。從「事後諸葛」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哪個組合最好,問題是當下我們並不知道,所以做簡單的方式,就是用平均分配法,以各25%的比例分散到歐洲、美國、亞太、與新興市場。
  • 如果有投資台股,可以再以台股:國際股市去做比例的調配。
  • 擴大報酬率的秘訣:少賠。賠了40%,需要67%漲幅才能彌補損失;賠了30%,則只要43%就可補回,相差10%的損失,需要24%正報酬才能彌補,所以不要想賺多少,少賠才是重點。

資產配置的再平衡

關於股債配置,書中提到可以用「110減去年齡」作為高風險資產的比重,比如現在是30歲,110-30=80,那麼股債比就是80:20。
假設我們依照80:20這個比例去投資,後續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再平衡」(西恩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地方)。
一來,隨著市場漲幅,資產比重(比例)會隨之變形;二來,再平衡代表賣出比重過高的資產(通常是處於上漲的資產),把所得的資金投入比重較低的資產(代表處於跌勢的資產),因而自動形成「賣高買低」的機制。
配合前述提到的各地區的分散配置,那麼單一市場的大幅下跌,就不會對整體資產造成太大傷害。
那你可能會想,「這樣不就代表某些市場大幅上漲時,我也嚐不到太多甜頭了嗎?」書中給的心法是,所有的資產泡沫,都是由數不盡的「看好」堆疊而成,過度集中投資,一旦下跌便會對資產造成很大傷害。放棄以「看好」為投資主軸的投資策略,改以廣泛分散的資產配置與在平衡的紀律,才是精明的投資者。
要進行再平衡的時機有兩個,第一是設定各資產再平衡的觸發條件,比如原先如果設定30%的資產,那麼當超過33%與27%區間時,就可以再平衡。另一個方法則是定期再平衡,比如每年檢視並調整一次,比較省事。

西恩後見

指數化投資看起來簡單許多,不用太努力去對個股做功課,也因為看起來過於簡單,容易讓人覺得「這麼懶的投資方法真的有辦法達到高績效嗎?」又或是寧願「努力」研究個股,相信自己可以打敗大盤。
當然人各有志,而書中提到西恩認為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少賠為贏。賠了40%,需要67%漲幅才能彌補損失;賠了30%,則只要43%就可補回,相差10%的損失,需要24%正報酬才能彌補。集中火力在自己少數看好的個股,相較於指數投資,風險是比較高的,尤其每個人手上的資金來源用途都不同,屏除心中「少賺」的心魔,才不會陷入多賠的高風險中。
另外,書中提到資產再平衡也讓西恩獲益良多,做好「再平衡」,可以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適時「賣高買低」,讓資金調節,也可以在這轉換過程中,看到一些堅持指數化投資的成果。《綠角的基金八堂課》,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