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發現薇趨勢/偽資訊爆炸了…

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已經20餘年,從一開始低低嘟嘟的撥接機,到現在的寬頻和光纖,速度愈來愈快;而智慧型手機的發明,更是走到哪裡滑到哪裡,海量訊息唾手可得,因此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資訊爆炸」、「大數據未來」等字眼。如果你曾在網路上搜尋資料,也許碰過以下情境:
一、搜尋結果內容稀少,甚至沒有資訊。若使用的是Google搜尋引擎,每一個連結敘述下面還會出現「此網頁不包含○○○」;不巧的是,○○○就是你想搜尋的關鍵字。
二、好不容易看到一個搜尋結果,在網頁連結下的敘述出現與你關鍵字相符合的「紅色標記」,但是點進去後才發現是個釣魚頁面,除了你打的那個關鍵字,其餘什麼資訊都沒有。
三、除了廣告比較接近我們搜尋的關鍵字,其餘的網頁內容天差地遠,但若又不喜歡點廣告,就只剩下不相干的搜尋結果了。
四、網路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創作者,部落格、網絡公布欄等都可以自行發表文章,文章內提及我們搜尋的關鍵字,也會出現在搜尋結果顯示面。當你好奇究竟是誰給了你答案,進而深入了解網站或文章的作者,發現回答你專業醫學問題的部落客,竟然是室內設計師,而他部落格的其他文章涵蓋了文學、建築、農業等多元內容,而你也無法分辨檢索頁給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五、Google搜尋引擎曾提供「精確搜尋」的功能,但是最近不管加幾個「Quote」描述資料的特點,給予的特徵愈精準,就愈找不到想要的資訊。
六、找到貼合關鍵字的網頁,但前面五個網頁點進去都提供一模一樣的內容,想引用卻不確定哪個是原創,也因為高重複性讓你懷疑它的正確性。
如果你曾經歷過以上的情境,那麼就能理解所謂的「資訊爆炸」其實並不精準,應該是「偽資訊爆炸」了;那些可信度高、又能精準回答問題的資訊,可從來沒有爆炸過。
既然搜尋引擎不好用,那2023年迎來「生成式AI」的ChatGPT呢?ChatGPT與搜尋引擎功能類似,藉由提出疑問,系統會根據其資料庫,整理消化後提供答案。
不過有時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很抱歉,我不知道○○○是誰。由於我的知識庫在2021年停止更新,因此可能不包含最近的資訊。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上下文或信息,我會盡力回答您的問題。」不知者無罪還好,最要命的是有時它竟會給出完全錯誤的答案。
所以,現階段的生成式AI其實碰到與搜尋引擎類似的情境:均無法辨別生成內容的準確性,而沒有收錄在資料庫的訊息,也造就了AI腦中的一片空白。生成式AI目前只差在還沒有廣告。
為了分辨訊息真偽,許多網路資訊安全公司開發出確認訊息真偽的功能,這讓我想到多年前的一部電影「全民公敵」,片中政府利用高科技監控人民抑止犯罪活動,威爾史密斯因掌握謀殺案關鍵而遭政府追殺,結局雖然洗脫了嫌疑,但也誘發觀眾思考一個問題──誰來監視那些監視者(政府)?而放在資訊爆炸與安全的脈絡上,我想提醒的是:誰來控管訊息的真偽?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資訊爆炸」存在嗎?
(作者是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