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TikTok合不合理?美國聽證會「業力引爆」後,我們也在思考的幾個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7 分鐘
  1. TikTok的「業力引爆」發生在2023年3月23日的美國會聽證會上,TikTok執行長周受資面對兩黨議員一致轟炸背後,是川普到拜登這幾年所累積的眾多質疑,以及恐將「被禁用」的命運。TikTok議題已成中美對抗的縮影,是既文化又政治的議題,我們將從這場聽證會的前因與後果為基礎,討論台灣是否應該禁止TikTok。
  2. 我們發現,許多關於禁止的討論常將問題混為一談、甚至是「起風了就跟上」的步調,所以這次我們想更細緻討論,將「TikTok問題」與「短影音問題」分開,因為後者是即便成功禁止TikTok了,也不會就這樣消失的問題。
  3. 因為「來自中國就禁止」的思考或許直覺,但有沒有更謹慎而理想的思路?我們還在想,也想邀請你一起想,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跟我們說!跟身邊的人說!
文長,但別怕!這樣看少負擔:
找有興趣的標題 → 看內文 → 延伸閱讀

焦點快報

-關於TikTok聽證會的前因及後果

1️⃣ 聽證會的「前因」:為什麼會有這場會議?

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正式向TikTok發出2份禁令,要求TikTok做出抉擇,當時他們拒絕賣給微軟,而選擇與「甲骨文公司」合作(美國公司介入監督)。至於川普的禁令則因法院暫時叫停而未產生實質效力,直到2021年拜登上任後才把禁令解除。這只是個開始。
目前TikTok的壓力來自三個部分:第一是媒體報導持續加深對TikTok的疑慮;第二是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在今年3月時再度要求出售業務,否則將再祭禁令;第三則是參、眾議院在今年已各提一項法案,都在替拜登政府祭出禁令鋪路。
TikTok方面持續做出回應,像是強調與甲骨文公司合作的「德州計畫」、分享數據予研究單位以增加透明度、調整平台功能(如重整演算法功能)等。但最重要的,莫非是在缺席兩次聽證會後,由執行長周受資親自參加這次能源和商業委員會舉辦的聽證會。
延伸閱讀:
Lawfare》參眾議院提的兩項禁止TikTok法案(DATA及RESTRICT)|https://bit.ly/3MIcKdK
Lawfare》關於與甲骨文公司合作的「德州計畫」|https://bit.ly/3UCFHJT
BBC中文》2020年關於川普的兩項TikTok禁令|https://bbc.in/40gpNq0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如果你不懂抖音TikTok是什麼,先看這個|https://bit.ly/3NQzKE9

2️⃣ 聽證會的「過程」:有哪些重點發言?

聽證會共歷時5小時,開場時主席直言「你們的平台應該被禁」,《端傳媒》報導把這次與幾年前臉書執行長祖克伯面臨的狀況相比,認為當時根本只是「小兒科」,甚至認為這次是場「政治表演」。事實上,在中美對抗的整體局勢下,這已超越文化與經濟議題,變成「政治議題」。
這場聽證會主要聚焦在兩個問題上:
📌問題一:中國及隱私因素
TikTok母公司是中國企業字節跳動,因此議員們要周受資澄清TikTok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因為中國有「國家情報法」,而且傳言中國員工可以訪問美國用戶數據。周受資承認「確實如此」,但聲稱「不曾與中國政府分享數據」、「美國數據保存在美國,由美國人管理」,他甚至拿出「劍橋事件」作為反擊。當然,他也數次強調「德州計畫」的價值,但仍說服不了議員們的疑慮。
📌問題二:內容審查及錯誤訊息
議員們擔憂,TikTok會對美國用戶(尤其青少年)的價值觀有嚴重影響,包含毒品、色情等不良內容。同時,議員也質疑TikTok針對維吾爾族、天安門等事件進行內容審查,甚至沒有盡力阻止錯誤訊息的傳播。《端傳媒》報導指出,這些可能是普遍社群平台的問題,但在TikTok上被放大成為國家安全或地緣政治的問題。
延伸閱讀:
BBC中文》TikTok美國聽證會:周受資作供的五個關鍵點|https://bbc.in/3o7zrh3
半島電視台》聽證會的幾個關鍵點|https://bit.ly/416Ft0c

3️⃣ 聽證會的「後果」:5小時後,會改變什麼嗎?

TikTok目前面對的三個困境,結局都是「出售,不然就離開美國」,而中國官方主動表示「反對」。另外,這場聽證會不只吸引大家關注,也激起一些「反對禁止」TikTok的聲音,這可能是美國禁止TikTok後的風險,像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私下承認,這可能導致執政黨失去一整代的年輕選民。
簡而言之,在「民主自由」的旗幟下,一方面TikTok要持續面對作為中國公司的宿命,致力解決疑慮,以不淪落被禁止;一方面美國可能也要持續在尋求更多證據來指明TikTok的風險,以更有立場說服選民。只不過TikTok可能不是美國唯一的威脅,因為今年3月美國前五熱門App中,就有4個來自中國。
延伸閱讀:
半島電視台》關於美國禁止TikTok的「再反思」|https://bit.ly/3GKf00h
端傳媒》Tiktok的國會「審判」,及其美國困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https://bit.ly/3GHYvS9
吳界聲》抖音TikTok執行長出席聽證會,避重就輕更暴露其害|https://bit.ly/40a9uee

4️⃣ 周受資變網紅…中國連發推特、用戶拍影片打臉議員

周受資的TikTok粉絲從2萬漲到55萬,更有許多人在TikTok、推特等社群平台上聲援他和TikTok。《紐時》報導指出,這是中國官方有組織地利用社群網站替TikTok辯護,並抨擊美國議員「老朽、技術盲」,像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親自利用推特護航。《紐時》認為,這再次讓中國官方與TikTok的關係不證自明。
但除了中國官方的操作外,《紐時》報導發現許多美國用戶自拍影片反對禁令:他們剪輯聽證會的畫面,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吐槽,這些人包括議員、醫生、網紅等。他們質疑禁令會侵害言論自由,並主張美國社群平台有一樣問題,卻沒有受到類似審查。
延伸閱讀:
紐約時報》TikTok上什麼最火?為周受資說話|https://nyti.ms/43piXRA
紐約時報》中國在Twitter發起信息運動,旨在為TikTok辯護|https://nyti.ms/43riUF3

5️⃣ TikTok不只吸引很多用戶,還很會賺錢

雖然爭議纏身,但我們還是回頭來看一些現實數據,像是在用戶數量方面,TikTok指出他們每月共有10億用戶,其中有1.5億來自美國,幾乎是該國人口的一半,可見其在美國的影響力。
營收方面,字節跳動在2022年的營收達250億美元創記錄,也超越騰訊和阿里巴巴。分析顯示,這主要是因為廣告商大量投入抖音及TikTok。《Forbes》則指出另一項數據:TikTok在App內的收入已連續7季度成長,而且即便將臉書、IG、推特、Snapchat合併計算,TikTok還是超過2.05億美元。

解讀焦點

-直球對決吧!如果要列10項TikTok罪名,你列的出來嗎?

1️⃣ 說在前面:到底在擔心什麼?

即便全球一致響起封殺TikTok的聲音,而且陸續有相關證據跟表態,但仍可發現,「TikTok、短影音、社群平台」等問題常被混為一談,並集中火力在TikTok上。其實,美國民主黨議員Jamaal Bowman就有不同的聲音:「為什麼歇斯底里的、恐慌的去針對 TikTok?」
我們必須知道,這早已是個政治議題,甚至無法不從抗中框架去思考,意即光是「抗中」就是值得封鎖TikTok的理由。不過,我們仍認為,釐清哪些是「TikTok獨有的問題」、「短影音共通的問題」很重要,如此才能從更普世的視角,看見問題全貌。

2️⃣ 問題一:TikTok有問題

我們發現有些現象及問題是TikTok「目前」獨有的,不過未來也可能出現在其他平台。
📌「挑戰文化」特別興盛——因為反骨就是很帥的事
「壽司郎之亂」就是例子之一,事實上,TikTok上一直有新的挑戰號召用戶群起參與,內容橫跨跳舞、與路人互動、新奇舉動等等,共通點常是「突破常規」來創造體驗感,像是和警察互動;或是「展現自己」跟上了流行,像是跳舞、情侶互動等。我們發現,比起其他平台的用戶常是單向觀看,TikTok用戶更願意「涉入」其中,具備強大參與感與回饋感,真正組織成一個熱絡的「社群」。
我們認為,如此強的涉入感看似很符合「媒體近用」的理想,但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能引起跟風的挑戰,大多都侷限在娛樂性,尤其是透過「違背現代社會的期待」來產生「挑戰感」,因此不完全是理想的近用。此外,這些挑戰呼應的是「人的本真」狀態,與需要訓練及學習的「公民身分」不太一樣。
換句話說,不是要貶低「挑戰文化」蘊含的反動精神,反而應該尊重,甚至正視它的需要。但當身處現代社會,「現代公民」的樣子其實是需要練習的,不過TikTok卻主要只召喚人的原始狀態(前現代),社會化功能薄弱。
延伸閱讀:
李律鋒》關於「現代」與「前現代」(5:43-8:02)|https://bit.ly/3MKtcdh
TikTok》關於「線上挑戰」的用戶守則|https://bit.ly/3KBYFf8
📌挑戰背後,持續複製「凝視霸權」
建立在上一點的觀察,挑戰持續的複製「男性凝視女性身體」意識形態霸權,像是挑戰經常使女性展現、抖動胸部及臀部,而印尼學術期刊也有一個相關研究。要強調,這並非要咎責特定性別,而是所有性別都有一樣的責任面對這項議題。
該研究分析TikTok上的「Elbow sticking」挑戰,挑戰內容雖是讓自己的手肘對碰,但過程中將會出現夾胸動作,研究還發現,女性用戶拍攝時的表情似乎刻意「挑逗」,作者指出這是為了吸引男性進入情慾場景,所以他相當不解:「為什麼女性會願意如此?」研究認為,這表面上看似「打破女性身體禁忌的傳統」(不論用戶是否有意識),但事實上都再度把女性物化為性對象,再製「好看」的女性身體樣態。
這種「女性主義」的批判不只用在TikTok,在嘻哈、熱舞、運動等文化都可能出現,但同時,「後女性主義」也有「這是為了我自己覺得好看、是身體自主權的展現,而非服膺於他人」的辯駁。我們覺得,若從後者的角度參與「挑戰文化」,可以思考:當身體自主權的展現僅框限於數位媒體的消費空間,真的自主嗎?在網路上展現自己的身體,可能有何風險?以及,如果已知「挑戰」是偷渡著霸權的產物,參與其中究竟是種對抗、還是被俘虜,也需要使用者自己釐清找出答案。
延伸閱讀:
逆食News》聊聊厭女、後女性主義|https://bit.ly/41cod9S
蕭蘋》後女性主義文化下的媒體性別再現|https://bit.ly/3L1oTYO
Profetik Jurnal Komunikasi》「Elbow sticking」挑戰研究|https://bit.ly/3mMhK6i
📌「中國因素」蠢蠢欲動
這是TikTok最常被抵制的原因,但可再細分成「技術面」與「文化面」兩部分。
▌技術面——
因為母公司字節跳動來自中國,因此政府依法有權干涉平台,存取境內伺服器上的資料,也就是中國政府能透過TikTok監控全世界用戶(雖然目前尚未有明確證據顯示中國政府的角色)。
具體案例像是,2022年《Buzzfeed》引述TikTok內部會議錄音檔指出,中國員工多次存取美國使用者的非公開資料;同年《Forbes》報導指出,字節跳動追蹤了其常報導TikTok的記者IP位置,來確認記者是否與字節跳動員工位在同個區域,事後,字節跳動承認了這個說法。
延伸閱讀:
Buzzfeed》TikTok內部錄音顯示:中國員工多次訪問美國用戶數據|https://bit.ly/3L5TUfp
Forbes》TikTok監視Forbes記者|https://bit.ly/3L4plXn
Forbes》「TikTok的中國問題」專欄|https://bit.ly/3ohu66W
▌文化面——
《公視P#新聞實驗室》曾在2021年訪問台灣學者,台大新聞所教授王泰俐指出,價值觀看似與政治無關,但其實就是無形且緩慢的文化統戰,陽明交大傳科系副教授戴瑜慧則解釋,中國是「黨管文藝」,依照某一套公式製造的文化內容可能隱藏特定現象。
另一方面是「言論審查」的疑慮,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禁止部分立場內容、一種是大量生產單一立場內容。前者目前在TikTok上並不到非常嚴格,甚至過去有些中國封控下的悲劇,都是透過TikTok向外傳播,但《紐約時報》也曾發現TikTok有封鎖新疆、香港等議題的舉動;後者則是透過「大外宣」的變形,像是《紐約時報》2021年的報導指出,有大量使用相同的手法護航新疆的影片,配上英文字幕散播在各平台上。
簡而言之,看似日常、無關政治的內容,其實可能是「被過濾」過的內容,導致有些東西看不到、有些東西刻意要被看到。而這在來自中國的平台上,是更容易發生、更難監督。
延伸閱讀:
紐約時報》TikTok的成功與宿命:夾在中美之間的時代產物|https://nyti.ms/3GNTF5W
紐約時報》中國如何散播政治宣傳版的新疆生活|https://nyti.ms/3sZEHDV
📌「政治光譜」不夠健全
正因為禁止TikTok成為議題,所以有許多政治人物和政黨並不會在上面插旗,因此導致TikTok上的政治光譜並不完整,而有某些偏向。例如以台灣為例,民進黨比起國民黨更抵制TikTok,於是上面討論台灣政治的內容,可能在聲量上就會有明顯的差異。因此,使用TikTok接受資訊的同時,也要注意到這個現象,增加獲取資訊的管道。

3️⃣ 問題二:短影音有問題

知名的傳播學者麥克魯漢曾經說過「媒介即訊息」,也就是說除了傳遞的內容之外,「短影音」這種傳播形式本身,就蘊含了一些訊息,像是比較去脈絡化等,而這是禁止TikTok也無法解決的問題。礙於篇幅關係,這次我們先簡單分享3個值得思考的點,未來有機會再深入探討。當然,也歡迎你分享想法!
📌破碎化、淺碟化、煽動化、去脈絡化
由於時長大約在1分鐘上下,因此很難完整的說明資訊的前因後果,大多只能擷取「精華」片段,或者是要把一個主題拆成很多支影片,因此造成了破碎化、淺碟化、去脈絡化的現象。此外,「精華」通常是最能激起情緒的片段,就像是一首歌的副歌,所以也造成煽動化。
📌強化演算法的痕跡
由於影片極短,所以相同時間內,比起長影片,用戶會看更多部短影片,而演算法就會被更頻繁訓練,比如說,同部影片是否重複播放、是否回頭看前一部影片等等。同時,因為用戶會看更多短影片,所以也會更依賴演算法的推薦,而不只是從訂閱的創作者那找到影片。如此一來,可能就會加遽「過濾泡泡」跟「回聲室」的問題。不過蠻有趣的是,短影音的演算法呈現出「又一樣又不一樣」的狀態,就是它既推播符合我喜好的影片,但同時又促使我嘗試新的類型,可說是持續在同溫層裡製造驚奇感,讓人愛不釋手。
📌更輕薄短小,卻更容易上癮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短影音很容易一看就上癮了?有的話你並不孤單,因為有老師在《媒觀會客室》上分享親身觀察提到:學生看短影音就像吃洋芋片,一片接一片不斷吞下去,因為看短影音跟記錄片的「時間感」不同,一樣1個小時,兩者獲得的感受迥異,讓時間不知不覺流逝。
我們認為,原因之一可能是演算法特徵,因為用戶除了取暖外,更期待下一部影片就會看到「有趣新世界」,而且看下一部影片的成本極低,根本找不到斷點。事實上,目前有許多研究開始討論「短影音上癮」這件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延伸閱讀:
華爾街日報》解讀「TikTok大腦」:沉迷社群短片,給孩子帶來什麼改變?|https://bit.ly/3L4zN17
紐約時報》TikTok是如何讓你上癮的|https://nyti.ms/3qqOH6i
媒觀會客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抖音在國小現場|https://bit.ly/3L0fIaU
媒觀會客室》中學生長時間使用手機 影響專注度|https://bit.ly/41QdD8q

4️⃣ 或許,我們更該在意的是TikTok的「演算法革命」

你一定有發現,Spotify、Instagram、Facebook、YouTube等平台都在複製TikTok的演算法模式,因為過去的演算法大多是以用戶為中心,推播的是親友的訊息、追蹤帳號的內容,但TikTok改以開放的態度,推播用戶可能喜歡的內容,不論用戶是否有主動追蹤。
《衛報》報導形容:「TikTok不只是等待用戶表示他們喜歡某個影片並豎起大拇指,或者透過用戶選擇觀看的內容來判斷。相反,TikTok似乎積極測試自己的預測:先推播它認為用戶可能喜歡的影片,再衡量用戶反應。」這種演算法引起各大平台仿效,猶如「演算法革命」。
這個「革命」之所以值得重視,在於這種新的演算機制,會「加深」傳統演算法既有的兩個問題。
第一
演算法錯誤把用戶喜好的「相關」當成「因果」,這是統計學上的謬誤,經典案例是「冰淇淋銷售量」與「溺水人數」成正相關,事實上並不是「冰淇淋賣越多,就會越多人溺水」,而是因為天氣變熱大家才開始吃冰、戲水。也就是說,當演算法只從「相關」推論時,很容易做出錯誤推論。
第二
則是演算法的「涵化效果」,也就是當「長期」接受演算法餵養,用戶的認知便會「潛移默化」地趨向演算法的形狀,就像BBC曾報導,YouTube的演算法培養出一群堅信「地平說」的人。因此,與其說是演算法「預測」了我們的喜好,或許更該意識到這恐是一種「建構」。
延伸閱讀:
衛報》How TikTok’s algorithm made it a success: ‘It pushes the boundaries’|https://bit.ly/43BGwXy
泛科學》相關、因果,傻傻分不清楚|https://bit.ly/3H8DWi8
BBC 中文》地平論說如何透過YouTube壯大?|https://bit.ly/3LmCwC7

洞悉未來

-外國都禁了!你覺得台灣該禁TikTok嗎?

1️⃣ TikTok在哪些國家被禁了?

除了印度因為與中國交惡,所以全面禁止使用外,其他國家大多是禁止「公部門的設備」使用,像是美國聯邦政府及過半州政府、歐盟、歐洲議會、澳洲、加拿大、比利時、捷克、丹麥、日本(部分)、台灣等。

2️⃣ 台灣的TikTok現況

數位發展部在2022年11月28日修正通過「各機關對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制使用原則」(目前還沒有完整禁止清單),當中要求「公部門設備」及「公部門場地」不得使用有危害國家安全疑慮的軟硬體,而隨後數發部也表示抖音、TikTok、小紅書都在禁止清單中,而教育部目前尚未對「校園是否禁用」做出決議。
台灣目前雖與多數國家作法類似,但除了台灣與中國關係特殊外,「德州計畫」讓美國用戶的資料得以留在美國境內,然而因為TikTok並未在台灣落地,所以台灣用戶的資料尚不清楚放在哪裡,導致台灣與美國面對的風險程度不同。
此外,有部分用戶不使用國際版TikTok,而是特別使用中國版抖音(商店下載不到),而這恐怕更加深中國因素的問題,也是值得關心的議題。

3️⃣ 台灣該全面禁止TikTok嗎?

這真是個大哉問,不過我們認為,若從中國因素的角度下手,禁止TikTok是較有著力點的,因為不論是數據被中國政府把持、更易滋養中國統戰內容、政治光譜不夠健全等,都恐讓中國利用民主社會對言論的開放性,破壞民主體制。另外,「品味階級」不應該是禁止TikTok的理由,比如有些人可能會主張TikTok上都是「屁孩」,所以禁一禁沒差,然而這種想法可能是對次文化的壓迫。
「TikTok禁不禁」這個問題還需要更多討論、更多理解、更多研究證據,畢竟「禁止」這種暴力解法,在民主社會裡通常很危險。但別忘了,我們其實還有選擇權,那就是當覺得TikTok真的有疑慮,我們可以選擇使用其他平台,由你來號召大家轉移陣地,也許是另一種解方。

4️⃣ 小編一定想知道:公眾帳號該上TikTok嗎?

TikTok上吸引了一群年輕人,而且是不常出沒在其他平台的人,這真的讓小編很兩難。像是2022年國民黨羅智強開TikTok帳號時,就引發許多輿論質疑,但另一方面,他的確也成為TikTok上少數的台灣政治人物。
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劉珞亦就曾在公視《主題之夜》上分享,他認為,在留意資安疑慮的同時,政黨應該想辦法進入TikTok,因為當創造更多內容,才有辦法向不同陣營的內容抗衡。事實上,《華盛頓郵報》也採取類似的態度,他們透過TikTok讓年輕人認識華盛頓郵報,希望讓TikTok用戶能獲得值得信賴的新聞。
當然這可能只是少數案例,有更多人選擇不使用TikTok。可能沒有標準答案,讓每個人自己判斷或許是最重要的,但有些原則不變:更多理解、更多風險評估、更多其他選擇。
延伸閱讀:
公視主題之夜》TIKTOK「紅」什麼?會被滲透、思想改造嗎?|https://bit.ly/3jXBfXS
鄭進耀》來自中國的背後靈 — TikTok在台灣|https://bit.ly/3ohlHR9
小趣事》蔣萬安遭冒名!2萬粉絲「抖音」帳號是假的|https://bit.ly/3mEv38Z

支持我們🥰

⭐ 和我們一起塑造「更好的媒體,更好的社會」⭐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 這將能支持媒觀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關於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https://www.mediawatch.org.tw/about
》透過 媒觀官網 支持我們 💰
》歡迎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 👍

參考資料

1.經濟日報(2023)/美要求Tiktok大陸母企售股 否則或面臨禁令|https://bit.ly/3zYt6Hq
2.端傳媒(2023)/Tiktok的國會「審判」,及其美國困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https://bit.ly/3GHYvS9
3.BBC中文(2023)/TikTok美國聽證會:周受資作供的五個關鍵點|https://bbc.in/3o7zrh3
4.Wikipedia(2023)/「抖音」條目|https://bit.ly/3mCsX9B
5.中央社(2023)/中國商務部:出售或剝離TikTok 須中方許可|https://bit.ly/43uU0Eq
6.風傳媒(2023)/美國年輕人最愛的5大App,有4款來自中國!《華爾街日報》:它們贏在這些地方|https://bit.ly/3ms5nwl
7.Aljazeera(2023)/TikTok CEO Shou Zi Chew faces off with US legislators in hearing|https://bit.ly/40dUzzr
8.黃哲斌(2023)/命懸一線的TikTok|https://bit.ly/3KZei1y
9.紐約時報(2023)/TikTok上什麼最火?為周受資說話|https://nyti.ms/43piXRA
10.紐約時報(2023)/中國在Twitter發起信息運動,旨在為TikTok辯護|https://nyti.ms/43riUF3
11.Forbes(2023)/TikTok Earned $205 Million More Than Facebook, Twitter, Snap And Instagram Combined On In-App Purchases In 2023|https://bit.ly/3GKF3Et
12.自由財經(2023)/TikTok母公司去年獲利創新高 超越騰訊、阿里巴巴|https://bit.ly/41wTGmZ
13.Rully Rully等(2023)/WOMEN’S COMMODIFICATION ON TIKTOK: A SEMIOTIC STUDY OF “ELBOW STICKING' CHALLENGE|https://bit.ly/3mMhK6i
14.BuzzFeed News(2022)/Leaked Audio From 80 Internal TikTok Meetings Shows That US User Data Has Been Repeatedly Accessed From China|https://bit.ly/3L5TUfp
15.INSIDE(2022)/TikTok 美國用戶資料遭爆回傳中國母公司!將移至甲骨文雲端防護|https://bit.ly/3UJyoAo
16.紐約時報中文網(2022)/TikTok的成功與宿命:夾在中美之間的時代產物|https://nyti.ms/3GNTF5W
17.紐約時報中文網(2019)/TikTok部落客發布涉新疆拘禁營內容,帳號被停用|https://nyti.ms/3A4mzek
18.Forbes(2022)/EXCLUSIVE: TikTok Spied On Forbes Journalists|https://bit.ly/3L4plXn
19.紐約時報(2021)/“我们很自由” 中国如何散播政治宣传版的新疆生活|https://nyti.ms/3sZEHDV
20.公視P# 新聞實驗室(2021)/年輕人都在用的小紅書、抖音「紅」什麼? 會「被滲透」進行「思想改造」嗎?|https://bit.ly/3HCKkMm
21.The Guardian(2022)/How TikTok’s algorithm made it a success: ‘It pushes the boundaries’|https://bit.ly/43BGwXy
22.Forbes(2023)/TikTok Clones: How Spotify, Instagram, Twitter And More Are Copying Features Like The ‘For You’ Page|https://bit.ly/43FfZbW
23.數位發展部(2023)/有關「限制使用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是否會提供相關清單?此外,在未公布清單前是否有相關參考作法?|https://bit.ly/3MPQWNg
24.數位發展部(2022)/修正「各機關對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制使用原則」第三點、第四點、第五點,自即日生效,請查照並轉知所屬|https://bit.ly/41zIWUC
25.自由時報(2022)/獨家》公部門禁用抖音!數位部:列入「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https://bit.ly/3mxXqWt
26.自由時報(2023)/TikTok中國員工 可窺全美逾億用戶個資|https://bit.ly/41b6mjq
27.公視主題之夜(2022)/TIKTOK『紅』什麼?會被滲透、思想改造嗎?|https://bit.ly/3jXBfXS
28.FIPP(2020)/How The Washington Post became a TikTok hit|https://bit.ly/3KE7165
avatar-img
91會員
55內容數
我們是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這裡,我們會定期推出專題文章,從「媒體時事」帶你掌握國內外媒體大事,並從中一起「長知識」😎另外,我們也有Podcast了,馬上搜尋「媒觀析」🔊 FB跟IG也趕快追蹤起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媒體大事長知識 的其他內容
現在就像是OTT的戰國時代,新的、舊的、本土、國際業者都一起大亂鬥,彼此合縱連橫、催生各種新玩意兒,不只讓消費者有選擇障礙,「演員」也一直在選擇的十字路口徘徊。你知道嗎,韓國導演曾指出「比起拍電影,明星更傾向拍Netflix影劇」😮
你在回家路上了嗎?想跟你借「真的」5分鐘,保證這首歌結束前就看完!🤥 暌違一年半、歷經三屆文化部長,昨天終於再次推出《公視法》修法草案,而且這次立院與政院版本有較高共識,有望盡快通過!但,有些事政府沒說、新聞也沒報。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現在就像是OTT的戰國時代,新的、舊的、本土、國際業者都一起大亂鬥,彼此合縱連橫、催生各種新玩意兒,不只讓消費者有選擇障礙,「演員」也一直在選擇的十字路口徘徊。你知道嗎,韓國導演曾指出「比起拍電影,明星更傾向拍Netflix影劇」😮
你在回家路上了嗎?想跟你借「真的」5分鐘,保證這首歌結束前就看完!🤥 暌違一年半、歷經三屆文化部長,昨天終於再次推出《公視法》修法草案,而且這次立院與政院版本有較高共識,有望盡快通過!但,有些事政府沒說、新聞也沒報。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上訴法院已拒絕了 TikTok 的緊急請求,阻止一項法律,該法律要求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在 1 月 19 日前剝離該應用,否則將面臨禁令。 TikTok 和位元組跳動提出動議,尋求更多時間向美國最高法院陳述他們的案件,並警告該法律可能導致 TikTok 關閉,而 TikTok 在美國的月活躍用戶
Thumbnail
短影音巨頭TikTok正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於12月6日裁定,維持拜登總統4月簽署的法案,要求TikTok在2024年1月19日前從母公司字節跳動剝離,否則將全面禁用。對廣告界而言,這場禁令可能改寫美國社群行銷格局。
2020年8月:時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字節跳動在45天內出售TikTok美國業務,否則將在美國被禁止,理由是國家安全擔憂。 2021年1月:總統喬·拜登上任後,撤銷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並指示進行新的安全審查。 2022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政府設備禁用TikTok法案》,禁止在
Thumbnail
美國已於4月23日通過 TikTok 禁令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公司九個月內出售 TikTok 給其他非中國公司,否則全面下架。 而抖音以「違憲」為由以「言論自由」、「創新精神」等美國核心價值拉攏廣大美國TikTok用戶成為他們的護身符及捍衛者,反對該禁令。 雖然美國憲法修正第一案(保障
Thumbnail
2024年的4月2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持有和控制Tiktok的最大股東的中國公司字節跳動需要將該移動程式出售,否則將會被禁止。星期三當天總統已經簽署該法案,使之成為法律。該法案的內容是,因為Tiktok於中國公司和中共的關係,中共會利用Tiktok獲取美國用戶信息等數據影響國家安全為由,需要Tik
Thumbnail
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禁止TikTok的法案,原因主要包括數據隱私、國家安全、經濟和政治等因素。TikTok方面則否認屬於中國公司,並強調保護用戶數據,尋求法律救濟並尋找美國買家。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試圖禁止TikTok所引發的美中科技競爭再度升溫的情況。分析美國與中國在國家安全、數據隱私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等議題上的立場及擔憂,並討論對全球秩序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可能影響。
Thumbnail
美國眾議院於 3 月 13 日以壓倒性多數,投票支持一項可能在美國禁止 TikTok 的立法。但許多專家質疑其合法性,也不一定會發生。 既然 TikTok 仍會存在社群媒體,並且持續發揮其強大的影響力。身為企業主的你,一定需要了解如何運用 TikTok 來替企業創造價值。
Tik Tok在美國營運一直遵守美國法案, 為何美國國會「The ANTI-SOCIAL CCP ACT」法案,擬禁止TikTok在美國經營業務? 這可以說是高科技業版的「印第安人遷移法」(The Removal of Act, 1830立法), 美國1830年期間對原住民Indians的這些行
Thumbnail
美國禁止抖音Tiktok,中國大陸政府卻幫不上這個企業,再這樣下去,中國大陸的企業家選擇中國還是美國?中國大陸政府這樣子軟弱,想起清朝末年胡雪巖與英國商人商戰落敗的故事。 假設抖音Tiktok的董事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撤掉中國資金,那麼美國的資金就會進來,抖音Tiktok就會變成一間美國公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上訴法院已拒絕了 TikTok 的緊急請求,阻止一項法律,該法律要求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在 1 月 19 日前剝離該應用,否則將面臨禁令。 TikTok 和位元組跳動提出動議,尋求更多時間向美國最高法院陳述他們的案件,並警告該法律可能導致 TikTok 關閉,而 TikTok 在美國的月活躍用戶
Thumbnail
短影音巨頭TikTok正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於12月6日裁定,維持拜登總統4月簽署的法案,要求TikTok在2024年1月19日前從母公司字節跳動剝離,否則將全面禁用。對廣告界而言,這場禁令可能改寫美國社群行銷格局。
2020年8月:時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字節跳動在45天內出售TikTok美國業務,否則將在美國被禁止,理由是國家安全擔憂。 2021年1月:總統喬·拜登上任後,撤銷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並指示進行新的安全審查。 2022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政府設備禁用TikTok法案》,禁止在
Thumbnail
美國已於4月23日通過 TikTok 禁令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公司九個月內出售 TikTok 給其他非中國公司,否則全面下架。 而抖音以「違憲」為由以「言論自由」、「創新精神」等美國核心價值拉攏廣大美國TikTok用戶成為他們的護身符及捍衛者,反對該禁令。 雖然美國憲法修正第一案(保障
Thumbnail
2024年的4月2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持有和控制Tiktok的最大股東的中國公司字節跳動需要將該移動程式出售,否則將會被禁止。星期三當天總統已經簽署該法案,使之成為法律。該法案的內容是,因為Tiktok於中國公司和中共的關係,中共會利用Tiktok獲取美國用戶信息等數據影響國家安全為由,需要Tik
Thumbnail
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禁止TikTok的法案,原因主要包括數據隱私、國家安全、經濟和政治等因素。TikTok方面則否認屬於中國公司,並強調保護用戶數據,尋求法律救濟並尋找美國買家。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試圖禁止TikTok所引發的美中科技競爭再度升溫的情況。分析美國與中國在國家安全、數據隱私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等議題上的立場及擔憂,並討論對全球秩序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可能影響。
Thumbnail
美國眾議院於 3 月 13 日以壓倒性多數,投票支持一項可能在美國禁止 TikTok 的立法。但許多專家質疑其合法性,也不一定會發生。 既然 TikTok 仍會存在社群媒體,並且持續發揮其強大的影響力。身為企業主的你,一定需要了解如何運用 TikTok 來替企業創造價值。
Tik Tok在美國營運一直遵守美國法案, 為何美國國會「The ANTI-SOCIAL CCP ACT」法案,擬禁止TikTok在美國經營業務? 這可以說是高科技業版的「印第安人遷移法」(The Removal of Act, 1830立法), 美國1830年期間對原住民Indians的這些行
Thumbnail
美國禁止抖音Tiktok,中國大陸政府卻幫不上這個企業,再這樣下去,中國大陸的企業家選擇中國還是美國?中國大陸政府這樣子軟弱,想起清朝末年胡雪巖與英國商人商戰落敗的故事。 假設抖音Tiktok的董事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撤掉中國資金,那麼美國的資金就會進來,抖音Tiktok就會變成一間美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