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有一天你老了,你希望?

老年生活,你想過他會是長什麼樣子嗎?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有想過你自己老了的樣子嗎?那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有想過你是沒有意識再過你的老年生活時,你該怎麼辦?
再換個問題,如果你需要照顧老年長輩,在他們有意識的時候,你怎麼跟他們溝通?而如果他們是沒有意識的,生命卻持續往前進之時,身為照顧者的你,該怎麼繼續生活?
這些問題,可能現在我們不會煩惱,但是卻是年歲漸長之時,我們會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曼娟老師在他的新書《自成一派》裡,像一個溫柔的鄰居向你娓娓道來,沒有指責,沒有命令,而是用她八年照顧者的身份給同為照顧者們一份溫柔的安慰與擁抱:「照顧者們,你並不孤單」。整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先把自己照顧好,你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書中分成四大段落,分別是從個人、家庭、照顧者,以及給未來照顧者的觀點出發,每個段落的核心思想,我想不只是照顧者該思考的面向,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看完書後,從書裡我想整理了讓人從過去、現在、未來有3個值得一想再想的好問題:

1.比較是所有不開心的源頭:
書中提到「洋蔥與番茄的選美賽」中,你能說是洋蔥比較好,還是番茄比較好嗎?兩者在本質上就不是同樣功能的導向,為什麼非得把兩者拿來相比較?同樣的,每個人也都是獨立的個體,硬要比誰比較優秀,誰比較有錢,誰比較成功,根本上意義並不大,比出來的,只是霎時間的優越感,比完之後然後呢?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在七八十年間的時間中,活出自己的樣子,無需與別人相比,這樣的人生,會快樂一點。

2.別把別人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對於身邊親近的人,也許太過依賴,我們把這份情感視為必然,就像家,它是我們出生所抵達的第一個地方,背負著養育的責任,背負著愛與期待。但撇開「家」的關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什麼事是應該的、必須的。人從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到離開,說穿了都是一個人的旅程,中途有人上車下車,你可以與不同的個體成群結夥,發展關係,但這些好與不好,從來都沒有是必要的。

3.誰都不是當事者,沒有權利干涉當事者的決定
成為一個照顧者一點都不容易,既背負著太多責任與不捨,某個程度也把自己的未來給賭上去。沒有交給安養院或照護中心的原因,也許是擔心被身旁的人指三道四?還是被心裡的孝給綑綁住而無法坦然將爸媽交給安養院?
不管最後的決定是什麼,我們都不是當事者,因為我們都不會比當事者更了解真正的實際狀況。而對於照顧者來說,不管承擔了多少心理壓力與責任,要記得,照顧者優先,逃避一點都不可恥。一個人的失衡,如果無法止住,緊接著而來的就是一家子的失衡。
最後一個也是給所有人的提醒:

成為一個獨立而樂活的自由個體
不管我們最後會走到生命的哪個階段,變老是一條不會改變的路。我們也許能夠延緩身體的老化,但是腦袋裡的變化卻是我們不得而知的狀態,在有意識的時候,好好為自己的人生做好獨立與樂活的準備,預先做好安排,而非成為孩子的負擔,提前進行規劃,在失能或失智之前,不讓自己成為別人心裡孝順的枷鎖。回歸一句書中的問題:如果今天是餘生,你想要什麼?更多快樂?更多平靜?
如果今天是餘生,我希望我能快樂,沒有遺憾地度過今天,那將是我成為人,最美好的事。
#2023日更計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