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這些道理年輕時不懂,懂得了已不再年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本算是作者的心路歷程,在成為所謂的「照顧者」,也就是照顧生活不太能自理的父母之後,該如何去處理、面對、並活出屬於自我的方式。
看完這本書以後,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傳達給我,告訴我必須 Follow my heart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一些我們所認為的一般認知給限制住,好像做的所有事情都一定要有個目的:
  • 念書就是為了未來找工作
  • 找好工作就是為了能賺比較多的錢買車買房
  • 努力工作、加班,就是為了搏個升遷機會
諸如此類的種種目的,往往使我們背負著沈重的壓力。
實際上,我們常常有很想走的路,卻是不能走的路。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壓抑,讓我們漸漸迷失自己,導致我們其實並不快樂
如果我們都一直以目的為出發去做事,那麼,很有可能會出現如同書中舉的其中一個例子:
年輕時聽見的最理想的愛情,是「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一旦達但結婚的目的,又該如何安排愛情呢?
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思考,想想有什麼事是我們真的想做的,然後去做。

書中有個令人難過的例子,內容是這樣的:

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單身女子,因為她的工作不穩定,其他兄姐的經濟狀況好很多,便請她先辭職,由兄姐們支付生活費,讓她專職照顧臥床插管的母親。因此,她便搬回家與母親同住。原本以為是一年半載的權宜之計,沒想到已過三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一天可以鬆懈休息。照顧者壓力之大,身體毛病漸漸浮現,她因此與兄姐們商量,希望可以請專職看護。她已經到了極限,想休息一個月,而且她也不是為了不想工作才照顧母親的。沒想到大哥打來,義正嚴詞地對她說:「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妳有妳該做的,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事情要做,每個人都把事情做好,就沒有問題了。妳現在擺個爛攤子,是誰要幫妳收拾?」等到母親狀況平穩時,兄姐回來探望,似笑非笑的說:「情況還好嘛,哪有妳說的那麼糟?妳自己要放輕鬆。待在家比上班好太多了,沒有那些明爭暗鬥,想休息隨時可以休息,多輕鬆。」
是在哈嘍?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往往不小心都會犯這種錯誤,容易覺得自己最辛苦,做的事最困難;當我們看別人時,卻只看到別人輕鬆的一面。
想起以前奶奶需要人照顧時,因為姑姑很早就退休,因此奶奶其實就是由姑姑照顧。
小時候偶爾會聽到奶奶說姑姑對她生氣,口氣不好。
小時候的我心中只想著,奶奶是姑姑的媽媽,姑姑怎麼可以對自己的媽媽不好呢?
往往付出最多的,卻是最不被重視到的。
小時候的我只看到姑姑對奶奶不好,沒有注意到身為一個照顧者,其實是 24 小時的事,一點閃神都可能會造成任何意外。

再分享個作者的經歷

有一次,作者家的看護在洗澡,作者扶著父親去廁所,就在作者轉身拿紙尿褲的三秒鐘,她的父親摔倒了。嚴重到必須動手術。而作者家的看護聽到驚呼聲連忙從衝出來,臉色蒼白,渾身發抖的不斷的說:「對不起啊。」
我們可以從這看出,看護的壓力真的很大,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鬆懈,稍有一閃神,即便短短幾秒的時間,都可能造成不好的結果。更別說晚上睡覺時間,被照顧者若是起床廁所,或是睡不著,照顧的人也得一起起來協助。

那該如何是好?

雖然書中有很多照顧者的真實經歷,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並不是要強調照顧者。而是身為一個人、一個照顧者的作者,她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這不可避免的處境,但又盡量不使自己的人生被「照顧」這兩個字綁架。
其實我也看不出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到,但作者很明顯傳達有一種「活出自我」的態度,而這恰恰也是最重要的。

要煩惱的事已經太多,但從書中看到一些滿有效的「轉念」能讓我們脫離束縛

  •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
  • 大多數的煩惱,都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糾結在一起,自己的事處理不好,卻想干預別人的
在面對嫉妒心理時:
  • 別人不一定在天堂,自己卻先走進了地獄
最後,「孩子不是我們的未來,老才是」,與其擔心這個煩惱那個。
不如,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吧!讓我們好好面對自己的未來~

這些道理年輕時不懂,懂得了已不再年輕
    13會員
    12內容數
    書籍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尼斯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協助公司(一年新創)面試一些職者。從一兩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到 50 歲、身經百戰的工程師都有。 在這麼大的範圍當中...
    如果你有一個喜歡的工作職位、喜歡的工作內容、喜歡的同事、很棒的的辦公室環境、能養活自己的薪水。但在工作時,卻做得不是很開心? 會有這種可能? 我就遇到了!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一直以來都覺得“勞基法”與自己無關,認為薪水在簽約時已經寫清楚,之後什麼勞健保、什麼提撥比率等等瑣事,公司都會遵照法律處理好
    2010 年初, Nicole Polizzi 在檢查她的信箱時,有帳單、廣告傳單、垃圾郵件、以及一個很大的包裹。當她打開這個包裹時,赫然發現裡面竟然是一個 Gucci 的手提名牌包。這個…
    約翰 • 漢尼斯 這誰?當初看到這名字時,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 緊接著...
    前陣子,協助公司(一年新創)面試一些職者。從一兩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到 50 歲、身經百戰的工程師都有。 在這麼大的範圍當中...
    如果你有一個喜歡的工作職位、喜歡的工作內容、喜歡的同事、很棒的的辦公室環境、能養活自己的薪水。但在工作時,卻做得不是很開心? 會有這種可能? 我就遇到了!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一直以來都覺得“勞基法”與自己無關,認為薪水在簽約時已經寫清楚,之後什麼勞健保、什麼提撥比率等等瑣事,公司都會遵照法律處理好
    2010 年初, Nicole Polizzi 在檢查她的信箱時,有帳單、廣告傳單、垃圾郵件、以及一個很大的包裹。當她打開這個包裹時,赫然發現裡面竟然是一個 Gucci 的手提名牌包。這個…
    約翰 • 漢尼斯 這誰?當初看到這名字時,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 緊接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二部, 都中年了還要「覺醒」什麼? 但人往往到了中年還不明白什麼是覺醒。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席慕蓉詩集「我的信仰」摘自席慕容詩集《無怨的青春》是一篇關於詩歌和生活的分享。透過詩的美好,作者希望讓讀者在忙碌困頓的生活中提醒自己詩與遠方都並不遙遠,只要我們願意它就在身邊。
    Thumbnail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而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 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某天,我們一家到百貨公司大吃大喝,從餐廳走出來的時候,我飽到都要睡著了...。突然,我發現了一間新開的誠品,身為一個書卷家庭,那當然要走進去了;再然後我看到泰斯.格里森的新書,那當然要買了!坐車回家的路上,實在管不住雙手,於是把書翻開來看,文字的衝擊、搖晃的車輛與裝得太滿得胃,差點就吐了...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張曼娟老師,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的長期照顧者,也是自己這幾年照顧年老父母親的心情感受,同時從辛勤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並用心去體會自己的人生。 書中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層經在演講會場問在場的中年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Thumbnail
    萬物皆有裂縫,但那又如何?無須掩蓋或隱藏,這正是我們獨一無二的證明。
    Thumbnail
    最近去上課時,老師曾提到的, 他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每個人都很獨特 卻又一點都不特別。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二部, 都中年了還要「覺醒」什麼? 但人往往到了中年還不明白什麼是覺醒。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席慕蓉詩集「我的信仰」摘自席慕容詩集《無怨的青春》是一篇關於詩歌和生活的分享。透過詩的美好,作者希望讓讀者在忙碌困頓的生活中提醒自己詩與遠方都並不遙遠,只要我們願意它就在身邊。
    Thumbnail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而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 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某天,我們一家到百貨公司大吃大喝,從餐廳走出來的時候,我飽到都要睡著了...。突然,我發現了一間新開的誠品,身為一個書卷家庭,那當然要走進去了;再然後我看到泰斯.格里森的新書,那當然要買了!坐車回家的路上,實在管不住雙手,於是把書翻開來看,文字的衝擊、搖晃的車輛與裝得太滿得胃,差點就吐了...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張曼娟老師,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的長期照顧者,也是自己這幾年照顧年老父母親的心情感受,同時從辛勤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並用心去體會自己的人生。 書中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層經在演講會場問在場的中年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Thumbnail
    萬物皆有裂縫,但那又如何?無須掩蓋或隱藏,這正是我們獨一無二的證明。
    Thumbnail
    最近去上課時,老師曾提到的, 他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每個人都很獨特 卻又一點都不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