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笨。「愛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那你說,笨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個問題的源頭,是從儒家開始的老問題;
講到孟子「義內」的時候,
我就順便問了大家,你們覺得呢?善、惡在心內還是在心外?

當然台下沒有反應。
於是,講到莊子的「齊物」的時候,
我又問,你們覺得呢?美、醜在內還是在外?

然後還是沒反應。
我不死心,下課前說,好吧!
那你們覺得愛呢?愛是在內還是在外?

今天×珮跑來說,老師,你問那個問題,
我覺得,愛是在外的耶!
為什麼?
因為,在愛之前,我也沒有那種快樂和痛苦的感覺,
愛了之後,才會這樣啊,
因此,可知愛是外在的。

據說,他們下課後為此發生爭論。
她的同學說,愛是在內的。
為什麼呢?
因為荷爾蒙不是我分泌的嗎!
可知愛是內在的。

××××××

與此相關。《法華經》說:

「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

這個地方,竺道生有一個非常壞心的注,他說:

「物乖言旨,於智成深。非因是智深,物深於智耳。
乃是傷不逮之辭,豈是歎智耶!」

意思是說,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但這不是說佛智甚深,
而是因為你不懂所以覺得深,這是在哀歎你不懂啊!

真是過份。
但是讀到這段話,不禁也覺得,是啊!
他是對的,就算不甘願,也要接受。
也就是說,
不是他難,是你笨。
難是內在的,笨也是內在的。

這確實是人生的真相。
這樣說的話,
也可以說,人生艱難,都是自己的問題。
一切都是內在的。

雖然是這樣,但是我還是不能接受這個世界啊!
我還是不能接受、
不能接受世界之所以可厭是因為我厭世,
我還是認為,
我之所以厭世、
是世界本身就是可厭的啊。

但是,說笨是自己的問題,這我接受。

    avatar-img
    13會員
    2.5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你會如何對待這個世界的種種的不公、黑暗、暴力和種種你嘗試與之抗爭,或者你認為是錯誤的,需要被改變的部分呢?你究竟如何來愛這些外在部分中明顯讓你無法去愛的部分,為何要去愛呢,怎麼去愛呢,愛究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笨拙行為,應生自你。聰明的心,應生於我。其中真偽,笨巧由來。 笨拙因為,原生自你。聰明所以,次生於我。其中愛恨,笨巧而來。 笨拙如在,妙生自覺。聰明如是,愛生於悟。其中如果,笨巧如來。 笨巧:我笨拙的行為是你給我的反應,聰明的心是我給你的愛。 第一段,笨巧也有真偽,這是一個由來。 第二段,
    悟真看到了這樣的故事:愛眼前的人究竟有多難?聽到了不能愛的聲音。對於愛情的解讀,慈悲是一種奢侈。對於夢想的解讀,內需非特有定律。愛天下以愛眾生為根本。不以自身有無做比較,你難道看不到我的苦衷難處,世界對女人的不公平不是從我這裡開始,也不是從我這裡終結。 小太陽看到這樣的故事:天下與美人之爭,你還是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你會如何對待這個世界的種種的不公、黑暗、暴力和種種你嘗試與之抗爭,或者你認為是錯誤的,需要被改變的部分呢?你究竟如何來愛這些外在部分中明顯讓你無法去愛的部分,為何要去愛呢,怎麼去愛呢,愛究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笨拙行為,應生自你。聰明的心,應生於我。其中真偽,笨巧由來。 笨拙因為,原生自你。聰明所以,次生於我。其中愛恨,笨巧而來。 笨拙如在,妙生自覺。聰明如是,愛生於悟。其中如果,笨巧如來。 笨巧:我笨拙的行為是你給我的反應,聰明的心是我給你的愛。 第一段,笨巧也有真偽,這是一個由來。 第二段,
    悟真看到了這樣的故事:愛眼前的人究竟有多難?聽到了不能愛的聲音。對於愛情的解讀,慈悲是一種奢侈。對於夢想的解讀,內需非特有定律。愛天下以愛眾生為根本。不以自身有無做比較,你難道看不到我的苦衷難處,世界對女人的不公平不是從我這裡開始,也不是從我這裡終結。 小太陽看到這樣的故事:天下與美人之爭,你還是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