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退休後更要注意現金流

自從4月底算出所得稅必須要付的錢,我發現這個意外增加的所得稅,將可能打亂我財務上的一池春水,要支出的金額比我預估的約多出了48萬,還好銀行有信用卡零利率分期方案,因此我將其拆成12期,相當於每個月要再多付4萬元左右,我心想沒有主動收入的我要從哪裡每個月變出4萬,而且要持續12個月。若依照原先的配置,現金流必然會出問題,因此必須再重新規劃一版新的配置了。我的新資產配置邏輯很簡單,就是把績效較差的投資項取出,利用稅負遞延,繼續貫徹複利效應。
理財的最佳方法,通常都是以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有效。
蒙格是如何將創造財富之途簡化?他說過花得比賺得少,永遠要存點錢,把它放到稅負遞延的帳戶裡,假以時日,這筆錢就會積少成多,不費吹灰之力。所以用最簡單的心法,就能創造出複利效應。
分享一下我的作法:
Step1. 把很廢的台幣儲蓄險解約(雖然還有一年才到期),預估應該可以拿到30萬左右,這個大概可以補掉6成的缺口,把30萬拆成7期的定存,可夠我支付7個月的分期所得稅(2023M06~M12)
Step2. 所得稅在5/12(信用卡結算日)以後再申報,至樣可以再延緩一個月繳。
Step3. 同時也將美金儲蓄險解約(當時的宣告利率約2.6%,現在大概也差不多,因為通常在降息循環中保險公司會很快調降,但升息卻只是緩升…),預估可以拿到54,390左右美金(165.8W NTD)。
Step4. 將美金拆成兩筆 其一、轉為美金定存(47,790USD,再拆成13筆左右定存,現在的美金定存利率都已經來到3.85%了) 其二、挪出一些來支付剩下5期(6600USD)的所得稅(2024M01~M05) 儲蓄險的報酬率只能跟定存相當或甚至更少,遠不及股票投資,這兩筆儲蓄險是當初幫銀行理專做業績的"人情投資"。
Tip1. 高稅率的人如果沒有繳其他額外的保險,也可以買儲蓄險,以稅率20%為例,每個人保險可抵繳24000元,每年繳24000的儲蓄險就相當於可以抵扣4800元(2.4萬x20%=4800),也不無小補。我個人是不建議一般人買儲蓄險這類的商品。
Tip2: 定存最好不要一筆大資金存入,可以拆成多筆小資金,將來解約時的彈性比較佳,另外如果是每個月要固定提領,期限就設定成1,2,3…月的序列來存,這樣相對於設定固定期限(比如1年期、3年期),可減少到時解約的利息損失。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及方法,僅供個人紀錄及給各位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