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閱讀回溯 EP1】異數,超凡的界線?

這是我 2018 年的閱讀計畫開始的第一篇文章 來看看這些年腦袋的變化
最近看了不少書和文章,發現缺少了好好整理消化,縱然自己有好好思考閱讀的內容 但寫作更適合整理產出觀點,所以就趁開學初還不忙,打點文字。
上學期 期末考前,看了別人分享一篇文章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

  • 不應該用””書的速度來閱讀,大腦理解的速度遠比我們嘴巴念的還快
  • 閱讀必須是有目的的,讀書和用Google其實沒啥差別都是為了獲取知識,所以應該是尋找重點看
之後期末考考完,我立馬拿我存的書單,查圖書館的館藏資料 然後衝去圖書館借了2本和預約好幾本書
雖然我還不能接受30分鐘看一本書,但是拋開以前的成見,我閱讀的速度真的快上蠻多的,閱讀起來也比較沒負擔的感覺( 之前覺得書要讀很久,就比較懶得借來看)
一直到打文章的當下,我又再多讀了好幾本書,但是這篇想先分享我寒假開始後,看的6+1 (斜槓青年是跟我妹借的) 本書(列表按照我開讀的順序),因為這 7 本書,對我的思緒有連貫影響,所以就一起講

書單

  •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 outliers
  • 大腦解密手冊 / the brain
  • 斜槓青年 / slash
  • 旅行的異議 / overbooked
  •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
  • 為什麼思考強者總愛不知道 ? / not knowing
  • 探索時間之謎:宇宙最奇妙的維度 / in search of time
當年的我真的是年輕氣盛,這篇閱讀心得一瞬間塞了 7本書進來 我光是重新整理都覺得懶了 哈哈哈 決定把這篇文章切開,內容短一點 第一篇 就是介紹我的愛書: 異數 就單獨留給這本經典吧!
內容頗多,可以挑自己有興趣的看就好。
以下分享僅代表我個人觀點,不完全代表書的觀點歐,有興趣可以深聊個ㄎㄎ~

異數

探討天才的養成,舉了很多數據來證明,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幾乎都是後天因素造成。
如:國家隊先發運動員的 出生日期幾乎都集中在 1~3月,原因為從開始,體育校隊的選拔是從同年級(同年紀) 的來選,廣泛的來看,同年紀的1月年頭出生的, 一定比年尾的發育還好,所以那群"年頭" 孩子比較容易被選進體育校隊,獲得了練習的機會,自然實力就會越差越大。
除了體育面,在學習面也是,從統計上,學生的成績表現也有表現出類似的傾向。(不過現在經過制度的改量,情況應該有改善。)
那天賦真的不重要嗎? 書中舉了一個實際例子,有個智商 180(大概,我可能會記錯)的人,但是卻一生平凡。研究了他的生平,出生在社會底層,家庭環境不大好,加上種種糟糕的境遇,造就了不太出色的一生。
而最後又用一些偉大成就的人,如愛因斯坦、比爾蓋茲等,證明,成功絕不是偶然,也不是單純的努力 這些人都因為環境、文化、時代、家境、運氣等因素,才會有機會成為不凡的人 這本書看完感觸很深,雖然內容蠻合理的,看到中間又有種說不出來的失落感,好像成功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自己的出身和運氣。
不過仔細想想,以前那個時代的成功者,因為把握住了外來資源去努力,所以成功。 但在現在這個時代,要獲得充實自己的資源很簡單,反而因為資訊爆炸,因而迷失。 除了小方面家庭境遇的因素,更可怕的是社會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不容易被察覺,但是掌控了我們的生活。
書中有舉到,亞洲人天生很會算數學? 這項能力源自於水稻農業所需要的務實精神,因而造成我們的教育制度。
美國人有超過60%以上的人是處在 存款為0負債的狀態!!! 負債對他們來講的嚴重性似乎低於我們的認知,而制度對於遊民的保障也很完善。這樣文化的影響不代表好壞,但某方面也和他們勇於創新有點關西。
而猶太家庭,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從小就重視個人獨立思考,產出了比例很高的諾貝爾獎人才.........
社會文化、家庭環境、教育 形塑了很大一部分的我們,假如沒察覺進而突破,那思維總是會被限制在一個框架下,個人的發展也被限制。
道理很簡單,大家都懂,但是看完了實際例子和數據,才能夠明白有多嚴重。
2023的我總結 現在知識的取得更加容易了 最可怕的是 環境塑造了人的觀念 不幸的人,用一生來矯正童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