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溯 EP1】異數,超凡的界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我 2018 年的閱讀計畫開始的第一篇文章
來看看這些年腦袋的變化
最近看了不少書和文章,發現缺少了好好整理消化,縱然自己有好好思考閱讀的內容 但寫作更適合整理產出觀點,所以就趁開學初還不忙,打點文字。
上學期 期末考前,看了別人分享一篇文章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

  • 不應該用””書的速度來閱讀,大腦理解的速度遠比我們嘴巴念的還快
  • 閱讀必須是有目的的,讀書和用Google其實沒啥差別都是為了獲取知識,所以應該是尋找重點看
之後期末考考完,我立馬拿我存的書單,查圖書館的館藏資料
然後衝去圖書館借了2本和預約好幾本書
雖然我還不能接受30分鐘看一本書,但是拋開以前的成見,我閱讀的速度真的快上蠻多的,閱讀起來也比較沒負擔的感覺( 之前覺得書要讀很久,就比較懶得借來看)
一直到打文章的當下,我又再多讀了好幾本書,但是這篇想先分享我寒假開始後,看的6+1 (斜槓青年是跟我妹借的) 本書(列表按照我開讀的順序),因為這 7 本書,對我的思緒有連貫影響,所以就一起講

書單

  •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 outliers
  • 大腦解密手冊 / the brain
  • 斜槓青年 / slash
  • 旅行的異議 / overbooked
  •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
  • 為什麼思考強者總愛不知道 ? / not knowing
  • 探索時間之謎:宇宙最奇妙的維度 / in search of time
當年的我真的是年輕氣盛,這篇閱讀心得一瞬間塞了 7本書進來
我光是重新整理都覺得懶了 哈哈哈
決定把這篇文章切開,內容短一點
第一篇 就是介紹我的愛書: 異數
就單獨留給這本經典吧!
內容頗多,可以挑自己有興趣的看就好。
以下分享僅代表我個人觀點,不完全代表書的觀點歐,有興趣可以深聊個ㄎㄎ~

異數

探討天才的養成,舉了很多數據來證明,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幾乎都是後天因素造成。
如:國家隊先發運動員的 出生日期幾乎都集中在 1~3月,原因為從開始,體育校隊的選拔是從同年級(同年紀) 的來選,廣泛的來看,同年紀的1月年頭出生的, 一定比年尾的發育還好,所以那群"年頭" 孩子比較容易被選進體育校隊,獲得了練習的機會,自然實力就會越差越大。
除了體育面,在學習面也是,從統計上,學生的成績表現也有表現出類似的傾向。(不過現在經過制度的改量,情況應該有改善。)
那天賦真的不重要嗎? 書中舉了一個實際例子,有個智商 180(大概,我可能會記錯)的人,但是卻一生平凡。研究了他的生平,出生在社會底層,家庭環境不大好,加上種種糟糕的境遇,造就了不太出色的一生。
而最後又用一些偉大成就的人,如愛因斯坦、比爾蓋茲等,證明,成功絕不是偶然,也不是單純的努力 這些人都因為環境、文化、時代、家境、運氣等因素,才會有機會成為不凡的人 這本書看完感觸很深,雖然內容蠻合理的,看到中間又有種說不出來的失落感,好像成功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自己的出身和運氣。
不過仔細想想,以前那個時代的成功者,因為把握住了外來資源去努力,所以成功。 但在現在這個時代,要獲得充實自己的資源很簡單,反而因為資訊爆炸,因而迷失。 除了小方面家庭境遇的因素,更可怕的是社會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不容易被察覺,但是掌控了我們的生活。
書中有舉到,亞洲人天生很會算數學? 這項能力源自於水稻農業所需要的務實精神,因而造成我們的教育制度。
美國人有超過60%以上的人是處在 存款為0負債的狀態!!! 負債對他們來講的嚴重性似乎低於我們的認知,而制度對於遊民的保障也很完善。這樣文化的影響不代表好壞,但某方面也和他們勇於創新有點關西。
而猶太家庭,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從小就重視個人獨立思考,產出了比例很高的諾貝爾獎人才.........
社會文化、家庭環境、教育 形塑了很大一部分的我們,假如沒察覺進而突破,那思維總是會被限制在一個框架下,個人的發展也被限制。
道理很簡單,大家都懂,但是看完了實際例子和數據,才能夠明白有多嚴重。
2023的我總結
現在知識的取得更加容易了
最可怕的是 環境塑造了人的觀念
不幸的人,用一生來矯正童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會員
97內容數
一些生活的體悟,融合閱讀心得、或是各類影視作品、遊戲等。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關連的,希望能用文字把所有連結寫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一萬小時」的概念來自於《異數》這本書,可能大多數人都有耳聞過,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若你越早開始勤奮苦讀練習,專精那項技術的時間來到一萬小時,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是否有方法能讓閱讀變得更高效省時? 《打造超人大腦》提倡「 30 分鐘高效閱讀」,作者將閱讀遇到的阻力逐一列出歸納,建立出自己的讀書方法,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書中揭示很多閱讀迷思、輸出技巧跟思考死角,若你也想提升閱讀效率、了解寫作方法,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並且不會花費太多時間。
排好今年想分享的書單(文字或音檔輸出),有些書是重讀,應該會有不一樣的體悟: 1.思維進化:用思考突破人生所有障礙. 遠流 2.深度思考的技術:最受歡迎的百萬思考課,養成不被時代淘汰的5大思考力. 遠流 3.深度學習的技術:2週掌握高效學習,立即應用. 遠流 4.高手心態:「精英日課」人氣作
Thumbnail
今年年初在盤點個人目標時,意外發現閱讀30本書,對時間思維的認知改變,是快速閱讀的第一步驟。建立有目的性的閱讀思維,並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快速閱讀不是重點,重點是內化了多少知識。
Thumbnail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一萬小時」的概念來自於《異數》這本書,可能大多數人都有耳聞過,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若你越早開始勤奮苦讀練習,專精那項技術的時間來到一萬小時,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是否有方法能讓閱讀變得更高效省時? 《打造超人大腦》提倡「 30 分鐘高效閱讀」,作者將閱讀遇到的阻力逐一列出歸納,建立出自己的讀書方法,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書中揭示很多閱讀迷思、輸出技巧跟思考死角,若你也想提升閱讀效率、了解寫作方法,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並且不會花費太多時間。
排好今年想分享的書單(文字或音檔輸出),有些書是重讀,應該會有不一樣的體悟: 1.思維進化:用思考突破人生所有障礙. 遠流 2.深度思考的技術:最受歡迎的百萬思考課,養成不被時代淘汰的5大思考力. 遠流 3.深度學習的技術:2週掌握高效學習,立即應用. 遠流 4.高手心態:「精英日課」人氣作
Thumbnail
今年年初在盤點個人目標時,意外發現閱讀30本書,對時間思維的認知改變,是快速閱讀的第一步驟。建立有目的性的閱讀思維,並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快速閱讀不是重點,重點是內化了多少知識。
Thumbnail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