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能致勝:為什麼會被AI取代的是專才而非通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一萬小時」的概念來自於《異數》這本書,可能大多數人都有耳聞過,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若你越早開始勤奮苦讀練習,專精那項技術的時間來到一萬小時,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另外一本書《刻意練習》的作者艾瑞克森,也是一萬小時法則的原始引用來源,則說明了「量」並不是全部,重點在於練習的「質」;如果你以錯誤的姿勢揮棒了一萬次,沒有任何回饋與修正,絲毫不用意外,一萬小時之後你還是不會變成大谷翔平。

但即使我們使用了「刻意練習法」,越早起跑,投入某個領域不斷地鑽研,就能夠離成功更近、就能夠不被AI取代嗎?


跨能致勝》想要告訴我們,在擁有固定制度與規則的「和善環境」裡(例如西洋棋、高爾夫球賽),確實透過大量反覆而明確的學習,仍然可以達到很高的成就,例如傳奇高爾夫球球星老虎伍茲的球員生涯。

但是,真實的世界面貌多數是「不和善」的環境。


VUCA的時代,沒有人能知道每件事運作地明確規則,若用「和善環境」的思維,誤以為採取某個制度框架下的做法就能夠達到目的與獲得成功,其實是一種傲慢與自欺,反而更容易被日新月異的AI工具完全取代。多花點時間探索,理解事情的進展與個人的成長需要時間的淬鍊,對外界人事物多一些些的好奇心、多一點點的開放性,抱持《逆思維》中作者亞當‧格蘭特提到的「科學家心態」。


最近也在讀《發現我的多重職涯組合》這本書,在現今,與其執著於成為某一個領域的成功專家(expert),或許可以仔細思考自己的職涯發展組合(career portfolio)是什麼,沒有什麼是一定正確的道路,也沒有什麼是一定錯誤的決定,願意多方嘗試與學習,有多重專業,在這個世代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


世界需要專家,也需要也需要更有廣度、多元、跨界的通才。

📚書籍資訊

書名:跨能致勝(Range)

作者:David Epstein

年份:2020


參考更多

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讀後心得

艾爾文解讀Youtube影片



🐻心得:

這本書非常紮實,所以也花了比較多時間分次讀完。書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與文獻,也有非常多的實際案例,讀來非常的有踏實感,不會像一些心靈雞湯類讀完了但你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

書中的概念也很適合放在職場中思考,有關領導者的愚昧決策、專家的高傲、僵化而不知變通的組織、或總是害怕自己被AI取代,你都能夠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新觀點。


avatar-img
13會員
32內容數
讀書摘要/推薦書單/想法感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Oceanbaymax 的其他內容
2023年總共讀完了60本書,選出我自己覺得收穫最多、對我的既有觀念帶來新衝擊的10本書,其中有幾本之前已單獨寫過閱讀摘要與心得。有些書雖然不在我的2023 Top 10,但也有許多值得停下來細細品嘗與思考的新想法,或許也有機會成為誰誰誰的pick,60本書單分享於Notion連結。
在我們短暫的生命中,不可能不面對困難或逆境。每個人都曾經歷過,或者你可以說每個人都在經歷。每一刻,每一秒,困難總是不可避免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不會因為你是誰而有所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卡,被不同事物卡關。
The Peter Principle: 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世界上每一個人,在某個地方,都有他不能勝任的職位。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升遷夠多次,他終究會達到那個職位!
最近Netfilx上線了一部關於發生在華爾街高達650億美金的金融詐騙紀錄片《馬多夫:華爾街吸金惡霸》,紀錄片以相關人物訪談、真實新聞畫面、戲劇模擬穿插,描述主嫌伯納.馬多夫與夥伴們如何隻手遮天,持續長達數十年的龐氏騙局。 你會非常驚訝於如電影情節般的事實,不可思議,心想「怎麼可能」?
2023年總共讀完了60本書,選出我自己覺得收穫最多、對我的既有觀念帶來新衝擊的10本書,其中有幾本之前已單獨寫過閱讀摘要與心得。有些書雖然不在我的2023 Top 10,但也有許多值得停下來細細品嘗與思考的新想法,或許也有機會成為誰誰誰的pick,60本書單分享於Notion連結。
在我們短暫的生命中,不可能不面對困難或逆境。每個人都曾經歷過,或者你可以說每個人都在經歷。每一刻,每一秒,困難總是不可避免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不會因為你是誰而有所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卡,被不同事物卡關。
The Peter Principle: 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世界上每一個人,在某個地方,都有他不能勝任的職位。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升遷夠多次,他終究會達到那個職位!
最近Netfilx上線了一部關於發生在華爾街高達650億美金的金融詐騙紀錄片《馬多夫:華爾街吸金惡霸》,紀錄片以相關人物訪談、真實新聞畫面、戲劇模擬穿插,描述主嫌伯納.馬多夫與夥伴們如何隻手遮天,持續長達數十年的龐氏騙局。 你會非常驚訝於如電影情節般的事實,不可思議,心想「怎麼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泳道圖(Swimlane Diagram),也叫跨職能流程圖,旨在分析和展示各個部門在同一任務流程上的不同進程,明確流程環節所屬的階段、流程環節負責人、組織機構或部門。泳道圖的名稱由來,是流程圖中對職能部門的劃分像游泳池泳道相類似比擬而來。
Thumbnail
👉 AI時代來臨,許多媒體經常報導,AI將會取代人類的許多工作,這會讓你感到焦慮嗎?人類該如何善用AI的能力,提供你三個與AI協作的重要心態。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約 1,000 小時 ~每天三小時 * 一年 ~每週 40 小時 * 半年 實際狀況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學習速度、學習方法都不盡相同。不同公司和產品,對於工程師的能力要求也會有落差。找工作的際遇也會影響到需要投入的時間。 如果投入超過 1,000 小時後,仍覺得離成功轉職相當遙遠,建
Thumbnail
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在當今科技迅速變革的時代,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成為我們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快速學習新工具和適應新環境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能力。持續學習並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僅能讓我們在不斷變化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也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適應能力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繪製個人學習藍圖,戰勝拖延與分心,並運用直接學習法,讓你的學習更加目標導向。重複練習與自由回想則能幫助你鞏固知識,根據反饋調整學習方向,確保你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進步。立即開始,讓學習變得更高效!
Thumbnail
「從太平山森林開始,正式成立於1968年。」 前身為「新義發木材股份有限公司」,「農禾 × 辳和企業」(以下簡稱「農禾」)是羅東在地的木材公司,早期從事台灣檜木一般製材,於木材市場,從原木、製品的進口、製材都有良好的口碑。
Thumbnail
「一萬小時」的概念來自於《異數》這本書,可能大多數人都有耳聞過,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若你越早開始勤奮苦讀練習,專精那項技術的時間來到一萬小時,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泳道圖(Swimlane Diagram),也叫跨職能流程圖,旨在分析和展示各個部門在同一任務流程上的不同進程,明確流程環節所屬的階段、流程環節負責人、組織機構或部門。泳道圖的名稱由來,是流程圖中對職能部門的劃分像游泳池泳道相類似比擬而來。
Thumbnail
👉 AI時代來臨,許多媒體經常報導,AI將會取代人類的許多工作,這會讓你感到焦慮嗎?人類該如何善用AI的能力,提供你三個與AI協作的重要心態。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約 1,000 小時 ~每天三小時 * 一年 ~每週 40 小時 * 半年 實際狀況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學習速度、學習方法都不盡相同。不同公司和產品,對於工程師的能力要求也會有落差。找工作的際遇也會影響到需要投入的時間。 如果投入超過 1,000 小時後,仍覺得離成功轉職相當遙遠,建
Thumbnail
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在當今科技迅速變革的時代,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成為我們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快速學習新工具和適應新環境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能力。持續學習並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僅能讓我們在不斷變化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也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適應能力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繪製個人學習藍圖,戰勝拖延與分心,並運用直接學習法,讓你的學習更加目標導向。重複練習與自由回想則能幫助你鞏固知識,根據反饋調整學習方向,確保你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進步。立即開始,讓學習變得更高效!
Thumbnail
「從太平山森林開始,正式成立於1968年。」 前身為「新義發木材股份有限公司」,「農禾 × 辳和企業」(以下簡稱「農禾」)是羅東在地的木材公司,早期從事台灣檜木一般製材,於木材市場,從原木、製品的進口、製材都有良好的口碑。
Thumbnail
「一萬小時」的概念來自於《異數》這本書,可能大多數人都有耳聞過,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若你越早開始勤奮苦讀練習,專精那項技術的時間來到一萬小時,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