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李斯怎麼會看不出趙高和胡亥的問題?」
下課了,學生還在討論,李斯跟以前那些作者太不一樣了,引發了意外的討論熱度。
你說李斯看不出嗎?我想精明如他,當然知道跟趙高和胡亥組隊,有什麼危險性。
但,就算有識人之明,還是會有種盲點迷惑了你的判斷:
那就是「自信」。
在李斯眼中,趙高就是一個宦官,卑賤不足為懼。
胡亥呢?紈褲子弟一名,跟他那個一統天下的老爸來比,提鞋都不配。
所以,李斯很有信心。
不過就是一個少年蠢天子,還有一個死太監?
臨朝國政,還不是要靠他這兩代老臣。
可這就是他的致命危機。
#疏不見親,錯估情勢
胡亥繼位後,趙高掌握了紈褲少董怕被老臣看不起的自卑,給胡亥出了個主意:「你少到前朝跟他們說話,自然就少出錯啦!」(即位,奈何與公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群臣短也。天子稱朕,固不聞聲。)
胡亥很開心,從此更有理由宅在後宮,只跟趙高議事。
(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趙高拿主意,胡亥附議)
這是趙高的第一步棋,李斯逐步被拉開和老闆的距離。他見不到皇帝,說不了話。
此後,秦王朝在胡亥的努力(玩樂)之下,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各地紛紛響應。
李斯急了,流寇剛起時他還可以以殺鎮暴(上督責之術),但人民左右是活不下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李斯想見皇帝,趙高假惺惺的出了主意:「皇帝閒著時,我就打PASS給你,丞相趕快進宮勸諫。」
可他專挑胡亥和後宮佳麗其樂無窮的時候,讓李斯進宮。每次被李斯打斷好事,胡亥也很不爽(各種意義上)
「丞相是瞧不起我嗎?」
「陛下您想想,當年修改遺詔時,丞相就已是丞相,扶植您登基,他也不過還是個丞相。您想,他還想圖什麼?」
「您不問,我不敢說,但皇帝久居深宮,外面只知丞相,不知皇帝啊!」
一句話定生死,論才幹和政治能力,李斯絕對在趙高之上。
但他還是輸給了趙高,因為趙高和胡亥更親密,因為趙高比他更懂胡亥。
於是,胡亥下令逮捕李斯,由趙高審案。
#底牌洩漏,慘死市口
李斯被捕下獄,但他始終心存希望,因為他還有張最強底牌。
這張底牌讓他逢凶化吉多次,那就是──「上書」。
「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辯,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他的辯才和斐然文章,讓他在前任老闆手下多次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這一次,他也要來紙筆,洋洋灑灑寫了「七大罪」上書自陳。
但趙高更聰明,他早就知道「上書」是李斯的強項。
所以,傻瓜才會讓你打出這張王牌。
李斯的奏書寫好,趙高棄之不奏,直接封殺。
同一張王牌秀太多次,就不是王牌了。
更何況,假設這封奏書真的送到胡亥面前,又能救李斯的命嗎?
讓我們看看他自敘的七大罪吧:
「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
「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彊。罪二矣」
....
簡而言之,七大罪根本是七大功,李斯認為他對大秦企業有功無過,這是自數功勞來著。
你說,胡亥看完會什麼感覺?我認為,只會更想多捅李斯幾刀。
胡亥最怕的,就是老臣不把他放在眼裡。而李斯徹底踩在他最介意的點上。
趙高封殺了這上書,說不定還是幫李斯減了幾刀呢!
自負,讓李斯徹底失去了判讀人心的精明。
至死,他依舊不懂胡亥,不懂胡亥為何要殺他。
最終,李斯「具受五刑」,腰斬於市,誅連三族。
死前,李斯哭著跟同在法場上的兒子說道:
「當年我們一起帶著小黃狗,出東門打獵的日子,如今可不復得了啊!」
遙想當年百官祝賀的生日,李斯曾感嘆:「物禁大盛。」
可如今,死無全屍,斷子絕孫的結局,是他曾預料過的嗎?是他努力想避免的嗎?
開局一路綠點,總能逢凶化吉的強者李斯,到底為何會讓自己淪落至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