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力說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幾天在整理影片的時候,腦中突然想到這個廣告,所以決定尋找一下。這是2009年超級盃的現代汽車宣傳。
2009年超級盃,現代汽車廣告,來源:https://youtu.be/4uQ1Nj-i9XM
廣告的內容很簡單,當現代汽車贏得獎項後,本來無視它的對手開始唸對這家廠牌的名字。平時很少關注汽車廣告的我,被裡面的內容震撼到。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只有靠實力,別人才會認識你
跟很多台灣人一樣,我有個英文名字,所以當到美國唸書的時候,自我介紹時,我也都是用我的英文名字介紹自己。不過在一次場合中,當我跟對方說了我的英文名字後,對方問了我一句話:「你其實有真正的名字,你為什麼不用?」
我當時有點沒反應過來,所以跟對方回答:「因為英文名字比較好記。」
對方跟我說:「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名字不是嗎?
這一小段的對話似乎觸動了我的內心,所以那天開始,除了去餐廳用餐或訂位外,我儘量不再使用我的英文名字,而是用我的本名(當然是羅馬拼音啦)。
但因為其實我的名字不太好發音,有時候我也口齒不清,所以很多人叫我的名字時,常常唸錯,或是我沒意識到對方在叫我的烏龍。
本來我對這件事情有點在意,甚至有點後悔用本名。但後來看到上面的影片後,我的心態改變很多。

與其在意人家叫錯我的名字,不如用實力讓別人主動學習唸對我的名字

在結束學生生涯後,我經歷過一段不小的低潮。而那段時間的我,就是一個nobody,所以不可能會有人願意花時間認識我,我也不用指望人家可以唸對我的名字,因為我很清楚,我那時不具備被記得的價值。
幸好低潮後,我很幸運地生活慢慢穩定下來,並且在工作上終於有了一點點成績。而在這當中,我也發現自從工作發展變好後,越來越多人可以第一次就叫對我的名字,或是在發現叫錯後立刻道歉改正。而在工作上需要跟人溝通時,對方也開始會主動去學我名字的發音。
很現實嗎?是的,就是這麼現實,因為有了實力,人家重視你甚至依賴你,才會願意更尊重你。如果沒有實力作靠山,在這忙碌的社會,很少人會願意停下來知道你是誰,更別說真正認識你。

用實力說話,因為這世界就是這麼現實

身為台灣出來的人,遇到政治、國名或是認同問題的頻率,會高出其他人很多。在看到那個廣告不久後,一次大學同學的聚會上,一個在政治思想上比較活躍的同學問我對於「正名」這件事情的想法。我還記得我那時候對他說的:「實力才是一切,如果我們實力不夠,很多人還是會認為"台灣"(Taiwan)是"泰國"(Thailand)。」
現在回想起那個同學的表情,他大概覺得我是個外星人吧(笑)。
十幾年後再次回想到這個廣告,回想這幾年的經歷,以及對同學說的話,感覺自己當初並沒有做錯選擇,也深刻體會到了累積實力的重要性。所以這次突然想到這個影片,就當作對自己的提醒吧...
avatar-img
7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K-Pengu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可以少做,但不能不做
因為我被迫辭職過,所以我很珍惜有工作的時候
終於很想不開地又申請了部落格帳號...
可以少做,但不能不做
因為我被迫辭職過,所以我很珍惜有工作的時候
終於很想不開地又申請了部落格帳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真的很討厭許多媒體或周遭民眾時常會將一個所謂「偉大」的人無限擴大、上升其榮譽,並將他/她的一切個人成就解讀成「台灣之光」,我並非厭惡此詞彙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昨天在視頻上,聽到台大歷史系教授的一句話,蠻有深意的。 他在批評讓世界看見台灣這件事,他的意思是,何必去管別人有沒有看見你,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去看這個世界!別人有千百種理由可以忽視你,畢竟主動權在他,但是我們有沒有資格去忽視任何人呢? 剛創業的時候,有些客戶的道德觀是我無法接受的,但是為了生意,還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很多莘莘學子的夢想可能就是去外商工作 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我很確信我不要去台廠 尤其是在去過某MXK實習過之後更是篤定 雖然英文對我而言從來不是問題 但只要有人聽到我在外商 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英文要多好啊?」「有什麼要求嗎」「多益要幾分?」 其實分數一直以來都不是台灣人的問題
  第一次聽到用三聲唸的「企業」是在國中的時候,一個班上功課特別好的同學。他一開始不是這麼說話的,但在他有意識地追求好成績的過程中,他學會了更多他概念中更「標準」的普通話讀法。聽到有人那樣說話的當下覺得有些驚訝甚至有些奇幻,「他認為這樣說能得到更好的評價」,只能寬泛地相信事情是這樣。
Thumbnail
私立大學企管系畢業,不是海龜,也沒有 native speaker 的英語能力,絕對歸類人生平民組那邊。但我曾在微軟尬兩個部門實習過一年,畢業第一天就被微軟主管推薦到另一家知名的美國軟體商做行銷,在這之後也陸續在阿里巴巴、全家等外商工作。我有一些旁門左道但有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
附近有個從大陸來的鄰居,由於年紀相約,算是比較能談得上話。 有一天我剛好開車回來,遇見他,聊了幾句,順便看看我那臺車。於是,我就簡單向他講介: 在這裡買新車,一般都是信得過的,例如車子和輪胎的生產日期,都清楚驗明(我的都是今年六月份生產),貨真價實,華洋無欺。 但在國內(大陸),就真難說了,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真的很討厭許多媒體或周遭民眾時常會將一個所謂「偉大」的人無限擴大、上升其榮譽,並將他/她的一切個人成就解讀成「台灣之光」,我並非厭惡此詞彙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昨天在視頻上,聽到台大歷史系教授的一句話,蠻有深意的。 他在批評讓世界看見台灣這件事,他的意思是,何必去管別人有沒有看見你,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去看這個世界!別人有千百種理由可以忽視你,畢竟主動權在他,但是我們有沒有資格去忽視任何人呢? 剛創業的時候,有些客戶的道德觀是我無法接受的,但是為了生意,還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很多莘莘學子的夢想可能就是去外商工作 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我很確信我不要去台廠 尤其是在去過某MXK實習過之後更是篤定 雖然英文對我而言從來不是問題 但只要有人聽到我在外商 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英文要多好啊?」「有什麼要求嗎」「多益要幾分?」 其實分數一直以來都不是台灣人的問題
  第一次聽到用三聲唸的「企業」是在國中的時候,一個班上功課特別好的同學。他一開始不是這麼說話的,但在他有意識地追求好成績的過程中,他學會了更多他概念中更「標準」的普通話讀法。聽到有人那樣說話的當下覺得有些驚訝甚至有些奇幻,「他認為這樣說能得到更好的評價」,只能寬泛地相信事情是這樣。
Thumbnail
私立大學企管系畢業,不是海龜,也沒有 native speaker 的英語能力,絕對歸類人生平民組那邊。但我曾在微軟尬兩個部門實習過一年,畢業第一天就被微軟主管推薦到另一家知名的美國軟體商做行銷,在這之後也陸續在阿里巴巴、全家等外商工作。我有一些旁門左道但有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
附近有個從大陸來的鄰居,由於年紀相約,算是比較能談得上話。 有一天我剛好開車回來,遇見他,聊了幾句,順便看看我那臺車。於是,我就簡單向他講介: 在這裡買新車,一般都是信得過的,例如車子和輪胎的生產日期,都清楚驗明(我的都是今年六月份生產),貨真價實,華洋無欺。 但在國內(大陸),就真難說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