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對我們家來說是特別的月份,除了五月五日是我的生日以外,五月二十日更是我和女兒們建立法律關係的日子。
今年的五月二十日,是我收養女兒們滿一週年的日子。
在這一天,我收到來自女兒們的「愛的堅信禮」,真的感受到非常、超級、無敵的幸福,那是對我一直以來的付出、我的為人的極大肯定。
今年二月,十七和十八歲的女兒們,在看過《王姿允醫師的增肌減脂課》的線上課程之後,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組成和飲食內容需要調整,終於加入我與太太已經執行了一段時間的【4+2R代謝飲食法】。
在這段期間,女兒們也非常認真地執行。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轉換飲食內容的女兒們,在身體出現不同反應的時候,更會去檢視過去的飲食習慣,並且透過【療癒】來鬆開「什麼時候,一定要/不要吃某些食物」的制約。
舉例來說,小女兒在只吃豆腐和蔬菜之後,肚子變得容易脹氣;詢問醫師過後,得知了「因為過去比較少吃富有纖維質的食物,於是可以消化這類食物的腸道菌就會比較少;而這樣的腸道菌是我們需要的,要耐心培養」的來龍去脈。
回到家後,我帶著小女兒繼續深究,也【療癒】了「不喜歡吃飯」的創傷。
。
不喜歡吃飯?
小女兒在三~四歲的那二年,因為爸爸和媽媽離婚,以及爸爸堅持要握有監護權的情況下,只能接受奶奶的傳統打罵教育。那些年的晚餐時光,對於味覺敏感的小女兒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因為總是要被逼迫吃苦瓜、茄子⋯⋯等等很難接受的食物;然後,又要因為沒有菜可以配飯、留下整碗沒有味道的白飯而被罵、被迫要待在僅留一盞小燈的廚房裡,儘管已經淚流滿面也要想盡辦法吃完。
這樣的慣性,在媽媽將她和姐姐帶回身邊之後,繼續持續著;而我和太太(女兒們的媽媽)也秉持著「讓孩子順著身體的需要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的想法,沒有特別覺察到。
「但是⋯⋯紅血球需要葡萄糖啊!」為了更認識身體而看了《工作細胞》的我,驚呼。
「喔!所以我才會那麼喜歡吃糖果、巧克力⋯⋯」小女兒恍然大悟。
在知道自己的身體真正需要的營養素是葡萄糖之後,小女兒在可以吃平常食物的爆炸日,不僅特地挑選了「飯」來吃,還在細嚼慢嚥的同時,細緻地感受身體,並且收到「對!這是我想要的!」的回饋,讓她非常開心。
傍晚,小女兒沒有跑去買以前喜歡吃的鹹酥雞、地瓜球,反而特地拿了【4+2R代謝飲食法】第四階段才能吃的、富含抗性澱粉的冷凍地瓜來吃,仔細地感受身體吸收葡萄糖的感覺。
那天過後,我們滿足地重新回到【4+2R代謝飲食法】第一階段的清除期。
但是,小女兒的體重,竟然在清除期的那幾日出現回彈的情況;照理來說,數字應該要在清除期的時候,因為清理掉「在爆炸日的時候,會攝取限制外的食物所增加的重量」而下降,才是對的。
「昨天晚上,我吃了冷凍地瓜!」正當我感到困惑的時候,小女兒紅著眼眶地把實情說了出來。
「為什麼?」我不可置信地看著小女兒。畢竟,在這之前,小女兒是找到自己的動機之後,才選擇和我們一起執行的;而且,這段期間的她,即使因為限制飲食帶來許多壓力,也仍然非常認真地在執行。
「妳先聽她說嘛⋯⋯」太太出聲。
「至少⋯⋯妳說出來了!我覺得妳是想要處理的,對吧?」大女兒應和。
「我沒有不聽她說,也沒有覺得妹妹不處理;只是,我非常難過⋯⋯在這個家,妳會需要說謊;我們一直在努力的不就是一個『什麼話都可以說』的家?」震驚的我,直接哭了出來。
「上次,我也吃了!只是是大番茄和小黃瓜⋯⋯」小女兒流著淚說。
「我就覺得奇怪⋯⋯」想起上次的回彈,我歪著頭回應。
「我不想要繼續騙妳們!」小女兒也跟著大哭。
。。。就這樣,我們沒有說話,各自在自己的情緒裡翻攪。。。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一直都是『妳有沒有真實地面對自己?』,而不是有沒有騙我們⋯⋯」把心裡面最真實的話說出來之後,情緒也跟著離開,我也回到原本的狀態。
「⋯⋯ ⋯⋯」小女兒低著頭、流著眼淚。
「如果真的這麼辛苦,也沒有一定要繼續,就去吃妳想吃的東西吧⋯⋯」我說。
「她也沒有說她要直接放棄啊!」太太緩頰。
「我只是想要表達『不繼續執行,也是可以的!』。」我補充說明。
「現在的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繼續⋯⋯但是,我知道『身體』沒有想要馬上去吃外面的、一般的食物。」小女兒感覺了一下自己的身體之後,堅定地回應。
「為什麼妳要吃冷凍地瓜啊?」太太好奇地問。
「妳覺得紅血球想要葡萄糖?」我接話。
「對⋯⋯因為我感覺到肚子餓。」小女兒說道。
「但是,至少妳不是像過去那樣,拿糖果、餅乾起來吃!」太太再次緩頰。
「媽媽,我覺得妹妹做了這樣的事情,會需要去面對琦琦的反應,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妳不用擔心琦琦會不願意聽妹妹的說法啦!」大女兒出來說話了。
「好⋯⋯我也覺察到,因為以前也是會因為阿公的情緒反應很大,我真實的想法就沒有空間可以表達;我知道了!妳們繼續聊,我先整理一下自己。」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跟著同步療癒自己。
。。。一家四口都安靜下來,感受情緒的流動。。。
「應該還有什麼想說的吧?」我主動詢問小女兒。
「不能吃,會讓我有一種『不能存在/不應該存在』的感覺;爸爸和奶奶對待我的方式,也是一直給我一種『為什麼妳要存在?』的感覺。」十七歲的小女兒,直接切入核心。
「爸爸和奶奶對我也是這樣⋯⋯」那二年,和小女兒一起在那邊生活的大女兒,附和道。
「我覺得,對妳爸來說,特別是這樣!因為,媽媽是在哺乳期間懷上妳的,他們肯定沒有想到會這樣。但是,懷孕到出生都還有十個月的時間;身為大人,應該有充分的時間去消化情緒了吧⋯⋯」我無奈地說。
「小時候的我,需要拼了命去讓自己的存在。」小女兒淚眼汪汪地說。
「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不存在啊!即使身體死亡,我們也還是存在的,對吧?」話鋒一轉,我和小女兒說起了靈魂的本質。
「是這麼說,沒錯⋯⋯」小女兒抬起頭,眼淚滑落臉頰。
「妳把力氣花在『證明自己的存在』!這就好像要很努力地讓一顆『原本就會浮在水面上的球』浮出水面,要先花一個力氣去把它壓進去,然後再花另一個力氣把它撐上去。過去,那股壓下去的力道,是爸爸或奶奶施加的;但是,如果現在的妳還要繼續這樣證明,就是自己在壓自己了捏⋯⋯」伸出雙手的我,一手手掌向下、一手手掌向上地演示,用具象的方式描繪來讓小女兒理解。
「我不想要這樣⋯⋯」小女兒的眼淚再度滑落。
「安穩地回到『我本來就是存在的』吧!」我輕輕拍了拍小女兒的背。
「嗯嗯⋯⋯」坐在地上的小女兒,把臉縮進自己的雙腿之間,深深地進入自己。
。。。過了好一會兒之後。。。
「我是存在的,我不需要再把力氣花在證明這件事情上了!然後,我不想放棄,我想要繼續執行⋯⋯或許,我明天會想要進行〔第二階段〕;但是,我想要就在這個當下,明天的事情明天再決定。」臉上佈滿淚痕的小女兒,站起來之後,對我、太太和大女兒這樣說。
「好喔!」收到小女兒為自己負責任的斬釘截鐵之後,我們紛紛應和她的決定。
「而且,我不想要再讓妳這麼辛苦⋯⋯要一直關注我的身體、關心我的內在是否有需要療癒的地方。就像妳曾經說過的:關係,是二個人都要伸出手來牽著彼此才會成立的;我感覺到~自己應該要更多地向妳伸出手,而不是一直依賴妳。」小女兒情感豐富地自白著。
「啊⋯⋯真的!」感受小女兒拿走了過去放在我肩頭的、屬於她應該要去關注的部分,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放鬆的感覺。
隔天,小女兒的身體,用下降的體重,回應了她。並且,在連續下降的情況下,她終於順利地進入〔第二階段〕、可以吃東西啦!
「我覺得⋯⋯我對妳的愛,不一樣了!」小女兒開口對我說。
「其實,我那天就有這樣的感覺了;只是,當時的重點不在這裡。妳先說吧⋯⋯哪裡不一樣?」我興奮地接住小女兒的話。
「有一種⋯⋯我確定『我是愛妳的』的感覺。」小女兒說道。
「對!我也是這種感覺。對我來說,就好像愛的堅信禮!」對於我們的共感,我感到驚嘆。
「愛的堅信禮?」小女兒似懂非懂地問道。
「堅信禮是基督教的概念!(我是第四代基督徒,從小在教會裡面長大)基督教的洗禮有二種,一種是一般的洗禮,另一種則是堅信禮。可以洗堅信禮的人,是嬰幼兒時期、當父母決定要用神的愛來教養孩子的時候,接受過小兒洗禮的人。這樣的人,在成年後可以用自主意志來決定『是否要繼續持有這個信仰』,然後接受堅信禮,這樣。」我有條有理地向小女兒分析道。
「喔⋯⋯是這個意思啊!我好像懂妳在說什麼。」小女兒點了點頭。
「以前,妳對我的愛⋯⋯」我繼續說。
「那種小孩對父母的愛,有生存、依附⋯⋯等等的需求;但是,現在的、我對妳的愛,是『我想要愛妳』的愛。」小女兒精準地說道。
「對!不是被迫的,也不是被決定的,更沒有『因為你是我的父母,所以我只能愛你』的無奈⋯⋯完完全全來自於妳的主動。」我接著小女兒的話,一起把這樣前所未見的風景描繪出來。
「也不是那種『會為了愛對方,然後必須捨棄自己、不愛自己』的愛。」在一旁的大女兒,就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跟著加了一筆。
「是!妳們真的懂!」我伸出手和女兒們擊掌。
「當然!我們可是待過雙親家庭、父系單親家庭和母系單親家庭,以及同志家庭的小孩⋯⋯人生經歷可豐富著呢!」小女兒驕傲地說。
「這真的是對我莫大的肯定!特別是妳們一個已經滿十八歲、一個即將要滿十八歲;在經驗過這些風風雨雨之後,還會選擇愛我,那是一種『身而為人,妳值得被愛』的認可。」我的眼角感動到溢出淚水。
「是全新升級的版本!讚啦!」大女兒開心地說。
加入太太和女兒們的家庭,時至今日已超過十一年;這些年,我把她們三人看成各自獨立的個體來認識、來建立關係。
在同志婚姻合法化的那年,我與太太辦理了結婚登記;三年後,我也向法院遞出收養女兒們的申請。非常順利地,在女兒們的生父拒絕參與收養程序的狀態下,我們收到核可通知書。
然而,我們的關係並沒有因此而不再繼續深化,而是隨著勇於面對互動中的摩擦來繼續【療癒】過去所帶來的制約,然後在更多地回到愛的初始狀態之後,更愛彼此。
我很幸運,擁有太太和女兒們,可以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中品嘗到過去不曾感受過的「愛的味道」,不再是苦澀的、困擾的⋯⋯,而是可以攜手面對風浪的同在,真的非常美好。
—
最後,歡迎你
贊助我的【內在小孩轉大人】專欄,支持我繼續產出這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