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這個幹嘛?—療癒被「收到禮物」觸動的創傷

2022/07/2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幾日,我與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到其他的城市擔任課程的引導者。
那個城市,我們一家四口曾經在那兒居住了四年半;於是,十六、十七歲的女兒們就跟著我們一同「返鄉」,我們連著二天都去上課,女兒們則是連著二天和不同時期的朋友相約出遊。
二天的時光匆匆過去,我和太太在下課後,直接到車站與女兒們碰面,準備一起返程。比我們早到車站的女兒們,非常貼心地先行買了便當,讓我和太太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可以在上車之前用餐;同時,女兒們帶著被太陽曬得紅紅的臉、略顯疲憊的神情,和我們分享這二天、與朋友出遊的開心。

我買了剝皮辣椒!—小女兒興奮地拿出一個玻璃罐。

看著玻璃罐,我皺起眉頭,嘴巴因為喉嚨不舒服而沒有說話,但一臉「妳買這個幹嘛?」的困惑表情;小女兒見狀,趕緊補充:「因為朋友想要買,三罐又可以有優惠;所以,我就也買了一罐⋯⋯」。然後,又因為我沒有繼續說什麼,對話就暫告一段落。

隔天早上,小女兒一如往常地在起床後、跑來我和太太的房間道早安,還撒嬌地擠上床,在太太的那一側、抱著她的媽咪。

我們什麼時候要去買雞肉?—小女兒撒嬌地說。

「妳很想趕快吃到剝皮辣椒喔?這幾天,太熱了啦!那個是醃漬品;放著,不會壞。過一陣子,媽咪有想煮飯的時候,再去買啦⋯⋯」我開玩笑地說道。
「禮拜一,傳統市場休息;那我們禮拜二去買?」小女兒繼續和太太喬時間,對「買雞肉」的行程相當堅持。
「還是我們去超級市場買?」太太提議。
「不是應該要買新鮮現宰的嗎?」小女兒回應。
就這樣,她們母女倆一來一往地討論著,我偶而摻和幾句;但不管怎麼喬,都可以看得出,小女兒對於「剝皮辣椒的銷路」非常積極。
「妳是怕我們會不想吃嗎?」太太話鋒轉向。
「嗯嗯⋯⋯」小女兒瞬間語塞,只能發出單音地點點頭。
「那是媽咪喜歡吃的東西啊!」太太繼續補充。
「嗚嗚⋯⋯」小女兒紅了眼眶,嗚咽地窩進太太的懷裡。
「這二天,妳和朋友出去玩,還會想要買東西給媽咪,媽咪很開心啊!有一種『被妳記在心上』的感覺喔!媽咪沒有不喜歡,只是最近比較少煮飯,需要列一下清單⋯⋯因為煮了一鍋剝皮辣椒雞湯,還需要煮一鍋飯、幾道菜,對不對?」溫柔的太太,一邊說出心裡面的想法,一邊輕撫小女兒的頭髮。
過沒多久,小女兒破涕為笑,因為送禮的心意被收到了、擔心會被拒收的害怕消散了⋯⋯,開心地跑去洗漱、準備出門吃早餐。只是,從頭到尾一語未發的我,心中默默地升起一股怒氣。
這股怒氣,引起了我的注意。
平常,太太就會這樣關注、安撫女兒們的情許起伏,溫柔地接住她們;而我通常都會跟著一起收下滿滿的幸福。但是,此時的我的情緒,竟然是反差地生氣;於是,等到小女兒離開房間之後,我開始向內探索。

「為什麼要照顧『送禮的人』啊?」我生氣地說。

(療癒❺步驟—步驟❶當前事件的反射性情緒/行為)
小時候,我的外公總是會在來看望我們的時候,帶來一盒芋頭冰
一個大約三十公分見方的保麗龍盒,會直接佔去冷凍櫃大部分的空間;再加上,應該是因為母親、父親、姐姐和我都沒有很喜歡吃,所以那一盒芋頭冰,總是會在冷凍櫃裡面待上一段很長的時間。
「為什麼不告訴外公?」小時候的我,這樣問母親。
母親給出「那是外公喜歡吃的東西,他送自己喜歡的東西,想著『我們應該也會喜歡』吧!」的回應;然後,我又拋出「但是,每次外公帶來,我們都不吃;讓外公知道『我們其實沒有喜歡吃芋頭冰』,不行嗎?」的提問;只是,這次沒有答案。
然後,這個困惑,一直留在我的腦海。
(療癒❺步驟—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中的初始事件)

「這就是那件讓你不舒服的事情嗎?」太太問。

聽到太太的提問,我更深入地向內尋找:真正讓我感到不舒服的那道傷口;順著深邃的時間長廊,我看見一個鮮明的記憶。
國小時,我和合唱團一起出國;在遊覽車上,我買了一包巧克力,那是我覺得好吃、想要分享給家人的;我想,那時候的我,應該是想要像母親那樣,會在出遊之後、帶回伴手禮,然後全家人會圍在一起、打開禮物和聆聽出遊趣事。
妳買這個回來幹嘛?妳不會買的話,不用買啦!」在看到那包巧克力之後,母親直接這樣劈頭說道。
現在回想起來,我不記得當時的自己有多錯愕、難過。只記得,時隔約十五年之後,我趁著工作的空檔與朋友相偕出國,買了T恤和襪子送給父親、買了鞋子送給姐姐,唯獨跳過母親。
「為什麼沒有買我的禮物?」母親這樣問。
「妳說我不會買禮物啊!」我這樣回應。

「我想,真正讓我感到不舒服的是~母親會去同理外公,卻不會想要理解我。」我看向太太,眼淚瞬間潰堤。

向內心深處爬梳,我渴望著母親的理解,像太太理解小女兒那樣,不僅看出、安撫小女兒對於「不知道這個禮物,媽咪會不會喜歡?」的緊張,並且主動地袒露自己的想法、讓小女兒/送禮物的人瞭解。
我想要的是「促進彼此理解的對話」。
(療癒❺步驟—步驟❸整合「左腦的邏輯」和「右腦的情感」)

「說實在的,我覺得你是會買禮物的人啊!」太太給出肯定,並且說了好幾個例子,都是我在仔細觀察了她和女兒們的需要之後,自作主張買的「禮物」。
「那些會買對,是因為我很確定妳們一定會用得到啊!」金牛座的我,說。
「那就是會買禮物啊!一定要買那些意料之外的東西才是禮物嗎?對我來說,你是『會把別人的需求放在心上,看到適合的東西的時候,會願意買下來、送給對方』的人啊!」太太反問之後,給出定義。
「好吧!如果是這個定義的話,我是!哈哈哈」我有意識地接受新的定義。
(療癒❺步驟—步驟❹用「新的自我認知」取代「舊的負面定義」)
過了一會兒,小女兒在吃完早餐之後、回來了。
「對不起喔!我一直停留在『小時候的妳,都是會先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記憶,沒有收下『妳買禮物給我們』這件事。」我帶著歉意向小女兒說。
「是啦!我以前的確是這樣;但是,這次真的蠻奇妙的,我會想要買東西給你們⋯⋯而且,我剛剛也有療癒,因為以前也有『送禮物,被打槍』的經驗。」事過境遷的小女兒,雲淡風輕地說。
「我很開心妳買禮物給我們!這應該代表⋯⋯妳長大了?」順著小女兒的輕鬆,我也放鬆了下來。
「可以這麼說喔!呵呵」小女兒笑了。
(療癒❺步驟—步驟❺以「新的自我認知」採取「新行動」)

和平時不同的情緒反應,那就是創傷顯露出來的一角;不將自己的反射性情緒投影至下一代身上,而是反過來療癒自己的童年創傷,好好地擁抱停留在過去的內在小孩,讓自己更加完整。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