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這個幹嘛?—療癒被「收到禮物」觸動的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幾日,我與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到其他的城市擔任課程的引導者。
那個城市,我們一家四口曾經在那兒居住了四年半;於是,十六、十七歲的女兒們就跟著我們一同「返鄉」,我們連著二天都去上課,女兒們則是連著二天和不同時期的朋友相約出遊。
二天的時光匆匆過去,我和太太在下課後,直接到車站與女兒們碰面,準備一起返程。比我們早到車站的女兒們,非常貼心地先行買了便當,讓我和太太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可以在上車之前用餐;同時,女兒們帶著被太陽曬得紅紅的臉、略顯疲憊的神情,和我們分享這二天、與朋友出遊的開心。

我買了剝皮辣椒!—小女兒興奮地拿出一個玻璃罐。

看著玻璃罐,我皺起眉頭,嘴巴因為喉嚨不舒服而沒有說話,但一臉「妳買這個幹嘛?」的困惑表情;小女兒見狀,趕緊補充:「因為朋友想要買,三罐又可以有優惠;所以,我就也買了一罐⋯⋯」。然後,又因為我沒有繼續說什麼,對話就暫告一段落。

隔天早上,小女兒一如往常地在起床後、跑來我和太太的房間道早安,還撒嬌地擠上床,在太太的那一側、抱著她的媽咪。

我們什麼時候要去買雞肉?—小女兒撒嬌地說。

「妳很想趕快吃到剝皮辣椒喔?這幾天,太熱了啦!那個是醃漬品;放著,不會壞。過一陣子,媽咪有想煮飯的時候,再去買啦⋯⋯」我開玩笑地說道。
「禮拜一,傳統市場休息;那我們禮拜二去買?」小女兒繼續和太太喬時間,對「買雞肉」的行程相當堅持。
「還是我們去超級市場買?」太太提議。
「不是應該要買新鮮現宰的嗎?」小女兒回應。
就這樣,她們母女倆一來一往地討論著,我偶而摻和幾句;但不管怎麼喬,都可以看得出,小女兒對於「剝皮辣椒的銷路」非常積極。
「妳是怕我們會不想吃嗎?」太太話鋒轉向。
「嗯嗯⋯⋯」小女兒瞬間語塞,只能發出單音地點點頭。
「那是媽咪喜歡吃的東西啊!」太太繼續補充。
「嗚嗚⋯⋯」小女兒紅了眼眶,嗚咽地窩進太太的懷裡。
「這二天,妳和朋友出去玩,還會想要買東西給媽咪,媽咪很開心啊!有一種『被妳記在心上』的感覺喔!媽咪沒有不喜歡,只是最近比較少煮飯,需要列一下清單⋯⋯因為煮了一鍋剝皮辣椒雞湯,還需要煮一鍋飯、幾道菜,對不對?」溫柔的太太,一邊說出心裡面的想法,一邊輕撫小女兒的頭髮。
過沒多久,小女兒破涕為笑,因為送禮的心意被收到了、擔心會被拒收的害怕消散了⋯⋯,開心地跑去洗漱、準備出門吃早餐。只是,從頭到尾一語未發的我,心中默默地升起一股怒氣。
這股怒氣,引起了我的注意。
平常,太太就會這樣關注、安撫女兒們的情許起伏,溫柔地接住她們;而我通常都會跟著一起收下滿滿的幸福。但是,此時的我的情緒,竟然是反差地生氣;於是,等到小女兒離開房間之後,我開始向內探索。

「為什麼要照顧『送禮的人』啊?」我生氣地說。

(療癒❺步驟—步驟❶當前事件的反射性情緒/行為)
小時候,我的外公總是會在來看望我們的時候,帶來一盒芋頭冰
一個大約三十公分見方的保麗龍盒,會直接佔去冷凍櫃大部分的空間;再加上,應該是因為母親、父親、姐姐和我都沒有很喜歡吃,所以那一盒芋頭冰,總是會在冷凍櫃裡面待上一段很長的時間。
「為什麼不告訴外公?」小時候的我,這樣問母親。
母親給出「那是外公喜歡吃的東西,他送自己喜歡的東西,想著『我們應該也會喜歡』吧!」的回應;然後,我又拋出「但是,每次外公帶來,我們都不吃;讓外公知道『我們其實沒有喜歡吃芋頭冰』,不行嗎?」的提問;只是,這次沒有答案。
然後,這個困惑,一直留在我的腦海。
(療癒❺步驟—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中的初始事件)

「這就是那件讓你不舒服的事情嗎?」太太問。

聽到太太的提問,我更深入地向內尋找:真正讓我感到不舒服的那道傷口;順著深邃的時間長廊,我看見一個鮮明的記憶。
國小時,我和合唱團一起出國;在遊覽車上,我買了一包巧克力,那是我覺得好吃、想要分享給家人的;我想,那時候的我,應該是想要像母親那樣,會在出遊之後、帶回伴手禮,然後全家人會圍在一起、打開禮物和聆聽出遊趣事。
妳買這個回來幹嘛?妳不會買的話,不用買啦!」在看到那包巧克力之後,母親直接這樣劈頭說道。
現在回想起來,我不記得當時的自己有多錯愕、難過。只記得,時隔約十五年之後,我趁著工作的空檔與朋友相偕出國,買了T恤和襪子送給父親、買了鞋子送給姐姐,唯獨跳過母親。
「為什麼沒有買我的禮物?」母親這樣問。
「妳說我不會買禮物啊!」我這樣回應。

「我想,真正讓我感到不舒服的是~母親會去同理外公,卻不會想要理解我。」我看向太太,眼淚瞬間潰堤。

向內心深處爬梳,我渴望著母親的理解,像太太理解小女兒那樣,不僅看出、安撫小女兒對於「不知道這個禮物,媽咪會不會喜歡?」的緊張,並且主動地袒露自己的想法、讓小女兒/送禮物的人瞭解。
我想要的是「促進彼此理解的對話」。
(療癒❺步驟—步驟❸整合「左腦的邏輯」和「右腦的情感」)

「說實在的,我覺得你是會買禮物的人啊!」太太給出肯定,並且說了好幾個例子,都是我在仔細觀察了她和女兒們的需要之後,自作主張買的「禮物」。
「那些會買對,是因為我很確定妳們一定會用得到啊!」金牛座的我,說。
「那就是會買禮物啊!一定要買那些意料之外的東西才是禮物嗎?對我來說,你是『會把別人的需求放在心上,看到適合的東西的時候,會願意買下來、送給對方』的人啊!」太太反問之後,給出定義。
「好吧!如果是這個定義的話,我是!哈哈哈」我有意識地接受新的定義。
(療癒❺步驟—步驟❹用「新的自我認知」取代「舊的負面定義」)
過了一會兒,小女兒在吃完早餐之後、回來了。
「對不起喔!我一直停留在『小時候的妳,都是會先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記憶,沒有收下『妳買禮物給我們』這件事。」我帶著歉意向小女兒說。
「是啦!我以前的確是這樣;但是,這次真的蠻奇妙的,我會想要買東西給你們⋯⋯而且,我剛剛也有療癒,因為以前也有『送禮物,被打槍』的經驗。」事過境遷的小女兒,雲淡風輕地說。
「我很開心妳買禮物給我們!這應該代表⋯⋯妳長大了?」順著小女兒的輕鬆,我也放鬆了下來。
「可以這麼說喔!呵呵」小女兒笑了。
(療癒❺步驟—步驟❺以「新的自我認知」採取「新行動」)

和平時不同的情緒反應,那就是創傷顯露出來的一角;不將自己的反射性情緒投影至下一代身上,而是反過來療癒自己的童年創傷,好好地擁抱停留在過去的內在小孩,讓自己更加完整。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吧!」我告訴自己。但是我的大腦,因為有餘裕而啟動的社交天性,似乎沒有要讓我休息。 在和太太對話、釐清之後,我找不到適切的句子可以描述自己現在的、「不喜歡對方」的狀態⋯⋯在暫時放掉這件事之後,我的大腦裡有些東西突然接通了! 「真正讓我不舒服的是『我不能不喜歡她』。」我驚呼。
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即將與男朋友步入婚姻的女孩兒,徐徐說出心裡的困擾:這段時間,與男朋友大量且密集地商討婚禮的相關事宜;一開始,許多朋友都相當羨慕,因為男朋友的參與度很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關鍵性決定被拍板,她卻感到自己被邊緣化。 「這是『我的』婚禮,不是嗎?」她問我。
某日,我和太太、女兒們在吃午餐。 吃著、吃著⋯⋯我撇見大女兒放在桌上的手機,上面的螢幕保護貼,不知何時地有了撞擊後的缺口和裂痕;於是,我關心地問道:那是怎麼用的啊?我記得上次看到的時候,還沒有啊⋯⋯ 大女兒聞聲,緊張地把手機拿了起來,故作鎮定地應了句:不知道。 面對大女兒的防備,我沒有不舒服。 。
昨天早上,我、太太與夥伴們相約,要針對《內在小孩轉大人》的出版計劃進行討論。 整個團隊總共有五個人。我、太太和兩位住在一起的夥伴,都住在新竹;只有一位夥伴住在台北⋯⋯這場討論,台北的夥伴也會親臨現場,不但會免去線上會議所帶來的干擾,更能在面對面互動中,準確地接收彼此的非語言訊息。 。昨天。 。 。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吧!」我告訴自己。但是我的大腦,因為有餘裕而啟動的社交天性,似乎沒有要讓我休息。 在和太太對話、釐清之後,我找不到適切的句子可以描述自己現在的、「不喜歡對方」的狀態⋯⋯在暫時放掉這件事之後,我的大腦裡有些東西突然接通了! 「真正讓我不舒服的是『我不能不喜歡她』。」我驚呼。
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即將與男朋友步入婚姻的女孩兒,徐徐說出心裡的困擾:這段時間,與男朋友大量且密集地商討婚禮的相關事宜;一開始,許多朋友都相當羨慕,因為男朋友的參與度很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關鍵性決定被拍板,她卻感到自己被邊緣化。 「這是『我的』婚禮,不是嗎?」她問我。
某日,我和太太、女兒們在吃午餐。 吃著、吃著⋯⋯我撇見大女兒放在桌上的手機,上面的螢幕保護貼,不知何時地有了撞擊後的缺口和裂痕;於是,我關心地問道:那是怎麼用的啊?我記得上次看到的時候,還沒有啊⋯⋯ 大女兒聞聲,緊張地把手機拿了起來,故作鎮定地應了句:不知道。 面對大女兒的防備,我沒有不舒服。 。
昨天早上,我、太太與夥伴們相約,要針對《內在小孩轉大人》的出版計劃進行討論。 整個團隊總共有五個人。我、太太和兩位住在一起的夥伴,都住在新竹;只有一位夥伴住在台北⋯⋯這場討論,台北的夥伴也會親臨現場,不但會免去線上會議所帶來的干擾,更能在面對面互動中,準確地接收彼此的非語言訊息。 。昨天。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之前去市場,賣菜的阿婆給我一大堆辣椒,眼看快要乾癟了,今天下午在家切辣椒打算冰凍起來。 切著切著,忽然手指一辣「哇喔!」這個刺激瞬間帶我回到那個「媽媽去上班,把我和弟弟托給外婆照顧」的幼稚園時期。 那時,我大約六歲,正處於好奇心旺盛的年紀。外婆有一天桌上放了大約十來條的紅辣椒,新鮮飽
過去或現在? 「小桃?」一家人在爺爺回來的一個禮拜後,一起吃烤雞,桌上的大烤雞香味撲鼻,把小桃香的直流口水,「小桃?」媽媽又在叫她一次,因為她已經把手伸出去,把一隻雞腿拔下來,「好香~」小桃一邊流口水一邊埋怨道,這時在廚房幫忙的爺爺也來助攻,但是是幫媽媽,爺爺以說故事德名義,但小桃回房間,問她
一個關於虛榮的故事,兩難的情感和內心的真實,需要平靜自在的人物之所示,真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大病初癒,最好安慰身體的藥是安靜從容地為自己做頓飯。 因為想要吃火鍋,於是熬了一鍋蕃茄當鍋底。熬湯底的時後又加入了紅蘿蔔、南瓜與可以自然增加甜味的洋蔥,於是我一個人在異鄉小小的房間充滿了蔬菜的香甜味,是那種連鼻塞都還是可以聞到的自然蔬菜香。 滿室香甜。 故意選用沒有
最近一次回我媽家的時候,因為我家的香皂沒了,於是我就問媽看看有沒有多的香皂可以給我,她給了我一塊之後,媽媽興奮地又找出一盒優質香皂,想要跟我分享。 然而,我當時選擇了拒絕。 老婆聽到我和媽媽對話後,提醒的話語,對我說「你這樣很不可愛欸」 這讓我深刻反思:為什麼我會拒絕呢?原因似乎是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之前去市場,賣菜的阿婆給我一大堆辣椒,眼看快要乾癟了,今天下午在家切辣椒打算冰凍起來。 切著切著,忽然手指一辣「哇喔!」這個刺激瞬間帶我回到那個「媽媽去上班,把我和弟弟托給外婆照顧」的幼稚園時期。 那時,我大約六歲,正處於好奇心旺盛的年紀。外婆有一天桌上放了大約十來條的紅辣椒,新鮮飽
過去或現在? 「小桃?」一家人在爺爺回來的一個禮拜後,一起吃烤雞,桌上的大烤雞香味撲鼻,把小桃香的直流口水,「小桃?」媽媽又在叫她一次,因為她已經把手伸出去,把一隻雞腿拔下來,「好香~」小桃一邊流口水一邊埋怨道,這時在廚房幫忙的爺爺也來助攻,但是是幫媽媽,爺爺以說故事德名義,但小桃回房間,問她
一個關於虛榮的故事,兩難的情感和內心的真實,需要平靜自在的人物之所示,真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大病初癒,最好安慰身體的藥是安靜從容地為自己做頓飯。 因為想要吃火鍋,於是熬了一鍋蕃茄當鍋底。熬湯底的時後又加入了紅蘿蔔、南瓜與可以自然增加甜味的洋蔥,於是我一個人在異鄉小小的房間充滿了蔬菜的香甜味,是那種連鼻塞都還是可以聞到的自然蔬菜香。 滿室香甜。 故意選用沒有
最近一次回我媽家的時候,因為我家的香皂沒了,於是我就問媽看看有沒有多的香皂可以給我,她給了我一塊之後,媽媽興奮地又找出一盒優質香皂,想要跟我分享。 然而,我當時選擇了拒絕。 老婆聽到我和媽媽對話後,提醒的話語,對我說「你這樣很不可愛欸」 這讓我深刻反思:為什麼我會拒絕呢?原因似乎是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