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藝復興之甦醒- 以覺性維度探南方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撰文: 張清泓 (台灣美術史 獨立撰述)
1965年起,後現代主義之藝術新學派-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創始人-陳錦芳先生以『新文藝復興運動在台灣』作為全球以『愛』為宗的意識喚醒以及在地文化復興之倡議。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時空觀念變異,更觸動了陳氏之狂想,遂以逐次爬梳研究人類文明文化進程脈絡,發展了『新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的哲理論述,即“文、道、理、力、愛”五項指標,歸結了世界在各領域逐強分化,最後必歸趨於統合的論述。在冷戰時局,全球人類在衝突不安的氛圍下,其建構以“以愛為宗/以和為貴/分合為功”的信念理想,憑藉新意象派藝術表現手段,試圖揉和東西方文化分歧所帶來的人性衝突或社會不安。千禧年起,更以行動藝術在世界巡迴展覽,尤其標榜21世紀-台灣是全球新文藝復興之搖籃,藝以載道,呼喚平和。在這塊土地上,有機個體必須致力反身思考,透過自覺歷程思索(覺察/覺照/覺悟),勇於跳脫舊框架,以淡定角度,作為改進社會之起點。
陳氏希冀以台灣(台南)作為全球新文藝復興運動的起點,就狹義觀,台南是文化首府,拓荒的起點,廣義觀,台灣殖民歷史疊加,海洋島嶼文化中介者,地理在東亞的南方,其任何角度,實足以豐沛自身在南方文藝復興上的實踐。台灣自解嚴後,藝術文化總體的累積聲量已遍地開花,也正走在文藝復興的橋梁,然藝術的社會/社區之行為行動早已遍地滿佈,尤其大藝術與小藝術的專案追求,操作上實則已本同求異,更模組僵化,然而我們能否以凌越的思維去叩問南方新取向之議題?例如:藝術與宇宙對應關係的探索,而台灣(台南)在藝術面是否可轉向此一場域尋歡,更務實去面對天人合和的問題,天地交融的藝術探問。
大地藝術目前是規模美學的試煉場域,史前文化更有先民早以藝術與宇宙的對接作為探向,例如:遠古的麥田圈/納茲卡線/金字塔…等等的史前遺跡卻已是先民的挾附藝術之實踐,然是否也是先民與宇宙維度的地外文明溝通之符碼?或者純粹寄託意念抒發? 這是值得探討的大地問題。若回到藝術創造的本質,跟宇宙取經,虛實游移的想像會是無窮盡的解方,未來也可能更實際。
因時空觀念不斷變異,世界是“平”的觀點是必須轉向垂直探問,由3D轉向4D維度的宇宙想像,進而尋求天人合一的共鳴。因充滿想像,也許未來地外文明的訊息被正式檯面化,在對南方社會文化的更迭沖擊下,最後,以藝之名,台南"成功"謀反,而南方藝術無罪。
記於人類登月50週年紀念之藝術叩問 (1969~201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32內容數
邂逅於文化廢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哉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又稱作完形心理學。Gestalt是德文音譯,中文直譯為格式塔,意即為形式或者模式,精神內涵就是動態整體的概念。此學派興起於20世紀初的德國,在現代心理學流派之中是重要的心理視覺理論之一,由三位德國心理學家 馬科斯·韋特墨(Max Wertheim
一段靜謐的午后,遊走在台南巷弄的迴廊之間,享受著陽光溫潤阿勃勒的金黃,沒有時間觀念的初夏,可以很愜意地在咖啡店內,品嚐一杯冷淬與獨然悅耳的曲調,讀著一位音樂狂人在70年代出版的三本文藝作品,「東西詩集」、「丘中有麥」與「晴空放歌」。 提起這一位台南的文化音樂人,尤其在台灣鋼琴樂教領域,他幾乎是家喻戶
與亂彈的距離~ 前陣子,在台南高鐵廁所,兩個男人獨處了一會,隔了兩個小便斗之間,各自擁有安全感。 當我右望時,對方好似眼熟,於是想了起來,我就大喊了一聲  "社長好"(關鍵時刻)。 此時,他正小便清長,還沒開始顫抖。 我說,您來台南玩啊,他回說:來參加朋友的婚禮。此刻,彼此膀胱正舒坦中,時間也靜止了
春光暖意 Ib Antoni ---以一張Hirschsprung Cigarer 插畫談起 文: 張哉 早期因朋友 Fredgrick的關係,喜歡上了海報(Hirschsprung Cigarer)背後的故事,對於雪茄文化的探詢與叩問,總讓人無法忘懷。 雪茄Cigar ,是在人際社交圈裡扮演著
【只抽一點點】 不愛那麼多 只抽一點點 別人煙癮像海深 我的癮頭淺 不愛那麼多 只抽一點點 別人煙霧像天長 我的煙濛短 不愛那麼多 只抽一點點 別人吞雲又吐霧 我只偷抽你一點 以Cigar Vision 改自李敖 <只愛一點點>  2013.10.22 -----------
< 笑看林百里 > 魚兒力爭上游, 鮭魚返鄉……..祭 ⋯⋯ 湍水逆流鎖鏈,把它狠狠斷了腸 如果絕處逢生機,我只為努力向上成為那歸位 抬頭仰望,看那高聳的天傷了我心扉 不如迅速離去,快快後退,游回大海重找安慰 瑰麗滑溜重口味,美的饗宴,碗筷醬油兼騷味 獵人總在激情瞬間,獲得了口腹之慾後的就贖,魚群宿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又稱作完形心理學。Gestalt是德文音譯,中文直譯為格式塔,意即為形式或者模式,精神內涵就是動態整體的概念。此學派興起於20世紀初的德國,在現代心理學流派之中是重要的心理視覺理論之一,由三位德國心理學家 馬科斯·韋特墨(Max Wertheim
一段靜謐的午后,遊走在台南巷弄的迴廊之間,享受著陽光溫潤阿勃勒的金黃,沒有時間觀念的初夏,可以很愜意地在咖啡店內,品嚐一杯冷淬與獨然悅耳的曲調,讀著一位音樂狂人在70年代出版的三本文藝作品,「東西詩集」、「丘中有麥」與「晴空放歌」。 提起這一位台南的文化音樂人,尤其在台灣鋼琴樂教領域,他幾乎是家喻戶
與亂彈的距離~ 前陣子,在台南高鐵廁所,兩個男人獨處了一會,隔了兩個小便斗之間,各自擁有安全感。 當我右望時,對方好似眼熟,於是想了起來,我就大喊了一聲  "社長好"(關鍵時刻)。 此時,他正小便清長,還沒開始顫抖。 我說,您來台南玩啊,他回說:來參加朋友的婚禮。此刻,彼此膀胱正舒坦中,時間也靜止了
春光暖意 Ib Antoni ---以一張Hirschsprung Cigarer 插畫談起 文: 張哉 早期因朋友 Fredgrick的關係,喜歡上了海報(Hirschsprung Cigarer)背後的故事,對於雪茄文化的探詢與叩問,總讓人無法忘懷。 雪茄Cigar ,是在人際社交圈裡扮演著
【只抽一點點】 不愛那麼多 只抽一點點 別人煙癮像海深 我的癮頭淺 不愛那麼多 只抽一點點 別人煙霧像天長 我的煙濛短 不愛那麼多 只抽一點點 別人吞雲又吐霧 我只偷抽你一點 以Cigar Vision 改自李敖 <只愛一點點>  2013.10.22 -----------
< 笑看林百里 > 魚兒力爭上游, 鮭魚返鄉……..祭 ⋯⋯ 湍水逆流鎖鏈,把它狠狠斷了腸 如果絕處逢生機,我只為努力向上成為那歸位 抬頭仰望,看那高聳的天傷了我心扉 不如迅速離去,快快後退,游回大海重找安慰 瑰麗滑溜重口味,美的饗宴,碗筷醬油兼騷味 獵人總在激情瞬間,獲得了口腹之慾後的就贖,魚群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將介紹西元2019年到2024年,這五年期間台灣科幻的發展。我們首先會介紹一些文學作品。其次,我們會談一談電視影集、動畫電影,以及遊戲方面的表現。最後,我們會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談一談這幾年影響台灣創作的一些世界各地的科幻概念。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將介紹西元2019年到2024年,這五年期間台灣科幻的發展。我們首先會介紹一些文學作品。其次,我們會談一談電視影集、動畫電影,以及遊戲方面的表現。最後,我們會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談一談這幾年影響台灣創作的一些世界各地的科幻概念。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