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新文藝復興之甦醒- 以覺性維度探南方

撰文: 張清泓 (台灣美術史 獨立撰述)
1965年起,後現代主義之藝術新學派-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創始人-陳錦芳先生以『新文藝復興運動在台灣』作為全球以『愛』為宗的意識喚醒以及在地文化復興之倡議。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時空觀念變異,更觸動了陳氏之狂想,遂以逐次爬梳研究人類文明文化進程脈絡,發展了『新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的哲理論述,即“文、道、理、力、愛”五項指標,歸結了世界在各領域逐強分化,最後必歸趨於統合的論述。在冷戰時局,全球人類在衝突不安的氛圍下,其建構以“以愛為宗/以和為貴/分合為功”的信念理想,憑藉新意象派藝術表現手段,試圖揉和東西方文化分歧所帶來的人性衝突或社會不安。千禧年起,更以行動藝術在世界巡迴展覽,尤其標榜21世紀-台灣是全球新文藝復興之搖籃,藝以載道,呼喚平和。在這塊土地上,有機個體必須致力反身思考,透過自覺歷程思索(覺察/覺照/覺悟),勇於跳脫舊框架,以淡定角度,作為改進社會之起點。
陳氏希冀以台灣(台南)作為全球新文藝復興運動的起點,就狹義觀,台南是文化首府,拓荒的起點,廣義觀,台灣殖民歷史疊加,海洋島嶼文化中介者,地理在東亞的南方,其任何角度,實足以豐沛自身在南方文藝復興上的實踐。台灣自解嚴後,藝術文化總體的累積聲量已遍地開花,也正走在文藝復興的橋梁,然藝術的社會/社區之行為行動早已遍地滿佈,尤其大藝術與小藝術的專案追求,操作上實則已本同求異,更模組僵化,然而我們能否以凌越的思維去叩問南方新取向之議題?例如:藝術與宇宙對應關係的探索,而台灣(台南)在藝術面是否可轉向此一場域尋歡,更務實去面對天人合和的問題,天地交融的藝術探問。
大地藝術目前是規模美學的試煉場域,史前文化更有先民早以藝術與宇宙的對接作為探向,例如:遠古的麥田圈/納茲卡線/金字塔…等等的史前遺跡卻已是先民的挾附藝術之實踐,然是否也是先民與宇宙維度的地外文明溝通之符碼?或者純粹寄託意念抒發? 這是值得探討的大地問題。若回到藝術創造的本質,跟宇宙取經,虛實游移的想像會是無窮盡的解方,未來也可能更實際。
因時空觀念不斷變異,世界是“平”的觀點是必須轉向垂直探問,由3D轉向4D維度的宇宙想像,進而尋求天人合一的共鳴。因充滿想像,也許未來地外文明的訊息被正式檯面化,在對南方社會文化的更迭沖擊下,最後,以藝之名,台南"成功"謀反,而南方藝術無罪。
記於人類登月50週年紀念之藝術叩問 (1969~201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老哉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