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年危機之外貌焦慮

30歲中段時,我曾離開台灣幾年、在歐洲唸書工作等等。很多時候,我是自己身邊唯一會見到的亞洲人。那段日子,我突破了非常多的事情:穿比基尼躺在沙灘上、穿自己喜歡的裙子與挖背上衣,甚至一塊布綁著就可以出門。
沒人會對妳說:妳皮膚好黑喔、妳小腿好粗喔、妳為什麼不化妝呢、妳頭髮為什麼要剪這麼短等等。大體上,只要妳想嘗試怎樣的打扮,不會有人指指點點,所以那時期的我,基本上搬到哪個區域時,就會快速適應並活成自己覺得舒服的樣子。
住在溫暖的南歐時,我學會穿著比基尼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住在自由奔放的柏林時,我習慣簡單的白T穿著;住在南法時,我懂得找到自己的風格;住在北歐時,剛好是嚴寒的冬天,我學會實際低調的打扮。這些不斷搬遷的日子裡,也許是因為隨身行李總是不多,很清楚地就會慢慢找出一種關於自己穿搭的方向,這件事也持續地影響著我,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是簡單的白或黑T配上一件我當日覺得最對味的褲子,蹬上一雙舒服的鞋。
其實我很好奇,如果我一直沒有徹底拔除那幾年,現在大概在外貌上也不會是這樣的路線吧。
我以前曾做過服裝相關的工作,當時的老闆一句耳提面命:不管你以後做什麼事,首先你的打扮要有說服力。他還說所謂的說服力,不僅僅是在提醒自己,你要記住在什麼狀態下,就要有什麼樣子之外,說服力還能給其他會接觸到的人安全感。
幸好,我一直是在寬容度相對高的領域工作,所以我還保有一定的探索空間,而且能在每次出門時,打扮成自己當下舒服的樣子。
但是,我曾經徹底失去自信。
一回到台灣,到現在為止,曾被人說過:妳為什麼都不化妝/妳五官很好看啊,化妝起來一定很不錯/妳如果瘦下來一定會很正吧/妳怎麼都不怕曬黑,白一點不是比較好嗎/原來妳小腿這麼有肌肉啊/為什麼要剪這麼短的頭髮,妳頭髮長一點一定很好看等等。
我其實不太懂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標準」,而我好像必須活成那樣子才不犯法、才不礙著別人的感覺。我曾經有一度非常迷惘與低落,試圖把自己放進某個大眾審美的框框裡,但一點都不自在舒服啊。
幸好我是那種走到極致就會自我尋求改變的類型。所以我試圖尋回在歐洲的感覺,並且每當有人對著我的臉,批評指教我天生的外型或是我的衣著選擇時,我一定會用不冒犯但堅定的方式,回應他們,讓他們能夠尊重我,並且可以知道:這是我的身體、我的生活、我的選擇,與你無干。
這大概是中年危機的好處,在自在與焦慮外貌間來回過,就會知道自在還是最好的狀態。正好,超過40,開始知道「界線」的重要,對他人在我外貌上面的評價,能自在愉快地守著自己的舒服感。
嗯。真希望活在這個我最喜歡的地方,可以用我最自在舒服的樣子活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