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蠟燭幾頭燒,燒到生理期都怪怪的。每個月領生理期狀況的這張成績單時,總是特別緊張。可惜我沒有老木可以問,問問看是不是中年時,生理期本來就會偶爾失控。
好了,這也不是重點,不過這畢竟就是我中年危機的日記,所以還是得詳實地記錄下生活上細瑣的煩惱,這樣之後有人在懷疑女性中年危機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至少能讓一個人覺得不孤單吧。
今天的重點回到,最近忽然驚覺我朋友圈的年齡層相當廣泛。所謂的朋友,可能我的定義會是:我們對彼此的了解遠勝過點頭之交、有空時可以約吃飯喝酒、在一起我可以很放心地做自己。
或許受我正職的工作領域影響很深,我不會想知道對方的年齡或生日等等,就連交往對象的我都不是很在意,雖然我當然會聽國師的運勢和podcast,但那都無法真正定義一個人,也無法百分百預測你待在那個人身旁時,所感受到雙方的狀態。可能我下意識地就想迴避這種標籤和框架感。
有些人相處起來會讓你煩躁騷亂的心平靜下來、有些人會什麼都沒做就讓人有點不想多交流等等。
雖然說這現象背後的脈絡,有很多科學研究支持是確有其事,但說到底,我自己最相信的還是自己的直覺。
比如我認識兩年多左右的髮型設計師,比我小一輪以上,但整個認真生活和對人生看開又灑脫的個性,相處起來就非常舒服。我們能一起在失控酒吧內的安靜角落,邊喝酒邊聊些深入且一點都不客套膚淺的話題。
比如也會有大我一輪的姐姐,一開始我根本沒想過她的年齡,只是偶然遇見認識,然後在我開始擔心更年期時,她才笑翻地說我擔心的太早,並且告訴我各種中年女人的好處,一邊安撫我怎麼看待逐漸老去的好處。
比如我很常和朋友們的爸媽相處時,都會問他們許多怎麼看待自己的小孩以及為人父母的角色與期待。一開始是為了田調,到後來我則真心地喜歡聽他們怎麼述說著自己的成就感,甚至偶然地挫敗與驕傲。或許我是為了彌補再也無法從自己的老杯老木身上聽到這些話吧。這些被我訪問過的爸媽們,有許多人都說過很像的話,說著自己心裡很擔心,不知道自己怎麼做才對、不知道自己做得夠不夠好。
比如可以當我爸爸的成功職業投資者,聽完我目前的困境後,清楚仔細地分析我該如何穿越重重迷霧,去達成自己想要的工作樣貌。他說著如果我能持續抱持著,每份我做的工作,都應該找出能讓自己覺得可以調劑身心的面向後,不要執著只在一個小範圍發展,要隨著時代的演進,柔軟地去應對,會不時有陣痛,但每次都是提醒自己的機會。不痛不猶疑的生活,就代表我是一灘死水等等。
比如在酒吧倒酒給人喝時,50組客人中,可能會有幾個意外超級合拍的,也在私下能慢慢從萍水相逢,進一步成為關心彼此的網友,最後甚至真的變成了會在現實見到面的朋友。
不過,通常年齡和生日都完全不是我會問的事情。有些甚至到很後來的後來,才會因為聊天時的話題提到,成為許多資訊中的一個片段。
我真心真意地這麼想,每個人都有一段他們和自己人生奮戰的故事,這一點無關乎年紀,而我實在太慶幸這些人出現在我生無可戀的中年危機階段。
這麼一想,我果然無比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