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紅但是深具影響力甚至是先驅人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一部電影原聲帶認識她,帶著一股迷離感的歌聲,令人感覺暢快又細緻無比的電子流行樂,就喜愛上這位女歌手,Imogen Heap
1977年生於英國倫敦,她的名字靈感來自於作曲家Imogen Holst,而她也從小就學習鋼琴,可她並不想彈奏那些名作曲家的曲子,而會照著他們的風格演奏,但最簡單的原因是,鋼琴是很能製造噪音的東西,而這是讓她吸引家人注意的方式。
很快地便在一家寄宿學校上課接受古典樂訓練,所以她能演奏多項樂器,也開始創作,12歲時,她開始自學編曲軟體,並利用盤帶式錄音器材錄製歌曲。從技術學校畢業後,開始在表演藝術與技術學校中學習,這段時間她創作了第一首歌曲〈Missing You〉,被收錄在學校年度合輯中,而她的演出也被經理人注意,將她的Demo寄給唱片公司,十八歲時她與Almo唱片簽約。
1996年,Imogen開始與實驗樂隊Acacia合作,在樂團遇到自己日後長期合作的音樂夥伴,Guy Sigsworth。1997年,她發行首支單曲〈Getting Scared〉,1998年這首歌被收入電影《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成為插曲,同年釋放首張專輯《I Megaphone》,雖然風評不差,但唱片公司卻沒有宣傳,這張專輯在商業上並不成功。隨後唱片公司被環球唱片收購,她成為被釋出的歌手。
2002年,她和Guy合作一個音樂團體,Frou Frou,這是一個以流行電子樂為主的團體,推出一張專輯《Detail》,2004年,專輯中一首單曲〈Let Go〉,被電影《Garden State》選為插曲,而這首歌也小小走紅了一把。不過2003年經歷一趟巡迴演出後,二人組被唱片公司告知不會再推出新專輯。
2005年,她以自己獨立品牌推出專輯《Speak For Yourself》,實體專輯除了獨立唱片行還有自己的網站上銷售,也出售數位專輯,而單曲〈Hide And Seek〉成為她在商業上最成功的單曲。迄今為止她共推出四張個人專輯,一張樂團專輯,還有一些配樂與音樂劇專輯。她主要的音樂風格是另類搖滾與流行電子樂,她能演奏多種樂器,並以獨特的原聲、電子樂和科技融合聞名。
在電子樂領域中,Imogen普遍被多個專業音樂媒體認為是電子流行樂這領域的先驅,雖然並沒有在主流市場上取得大多成功,但是不少歌手的作品都受她影響,作品也取樣自Imogen歌曲,她也和電子工程師合作開發了一個劃時代樂器,命名為Mi.Mu Gloves,一副手套狀的音樂數據控制器,在Ted演講上公開後並眾籌資金,雖然眾籌未達標,但項目卻順利找到投資者,小天后Ariana Grande也是投資者之一,且在自己演唱會上使用Mi.Mu Glover。此外,她也在2015年於區塊鏈上發表數位單曲,也創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音樂數據庫,是很早走入區塊鏈的藝術家之一。
作為一個不紅,但深受業界肯定的女歌手,也是音樂科技的先驅,蔚藍很希望更多人聽到她的音樂作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ito Puento,1923年生於美國是位具有波多黎各血統的音樂人。從小就有過動症傾向,經常敲擊家裡許多物件發出聲響被鄰居投訴,母親便送他去學25美分/小時的鋼琴課,十歲時對打興趣,轉而學習打擊樂。1930年代,他和妹妹組成了歌舞二人組,對於成為專業舞蹈員產生極大興趣,後來腳踝肌腱受傷才放棄。當
作為一支國際知名的超級名團,他們算是比較幸運的。就音樂性或樂團實力來說,他們算是靠特色出名的一個樂團。 來自愛爾蘭,1989年組成的Cranberry Saw Us,是由主唱Niall Quinn、Noel(吉他)和Mike(貝斯) Hogan兩兄弟、鼓手Fergal Lawler所組成。1989年
這個題目應該寫過,當時寫的大目標是,找出幾首當公認最難唱的歌曲。那幾首歌在演唱難度上,幾乎算是「神級認證」的存在。這些歌曲要歌手天賦極高,加上演唱功力堅強才能掌握。 現在錄音技術加上修音技術都有著長足進展,以前的歌手,還能因為錄音室錄音可以一遍一遍的唱,所以在定Key的時候,可以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極
想聊「聲音」,其實是因為一支PS4音效師的影片,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怎樣的感覺? 原來音效是一種創作,那些聲音引發聯想,和影像連結後,大家慢慢就以為那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就是這樣,比方「斷骨」音效,是折斷義大利麵啊,但大家聽久了就會被影響,以為現實裡斷骨真的是這樣的聲音,其實也算是一種「制約效應」吧,其實
之前文章寫到流行音樂裡的「二創」,列舉了兩種音樂二創方式,分別是Sampling/取樣與Remix/混音。但有其他的音樂二創形式嗎? 寫完文章後自己想了想,似乎想不出來,那麼Cover/翻唱或Rearrangement/重新編曲(稱為「改編」似乎有些不適宜),到底算不算二創? 就二創的定義來說,是抽
長年喜愛西洋音樂的朋友,應該一看標題就知道這期主角是哪位。 「Piano Man」之所以有這稱號,倒不是他的鋼琴造詣有多厲害,而是他寫了這樣一首歌的歌名,日後在很多演唱會上,也採用這首歌曲當作結尾,因而這首歌曲成為他的個人標誌之一。 他是Billy Joel。生於1949年,從1971年發行第一張錄
Tito Puento,1923年生於美國是位具有波多黎各血統的音樂人。從小就有過動症傾向,經常敲擊家裡許多物件發出聲響被鄰居投訴,母親便送他去學25美分/小時的鋼琴課,十歲時對打興趣,轉而學習打擊樂。1930年代,他和妹妹組成了歌舞二人組,對於成為專業舞蹈員產生極大興趣,後來腳踝肌腱受傷才放棄。當
作為一支國際知名的超級名團,他們算是比較幸運的。就音樂性或樂團實力來說,他們算是靠特色出名的一個樂團。 來自愛爾蘭,1989年組成的Cranberry Saw Us,是由主唱Niall Quinn、Noel(吉他)和Mike(貝斯) Hogan兩兄弟、鼓手Fergal Lawler所組成。1989年
這個題目應該寫過,當時寫的大目標是,找出幾首當公認最難唱的歌曲。那幾首歌在演唱難度上,幾乎算是「神級認證」的存在。這些歌曲要歌手天賦極高,加上演唱功力堅強才能掌握。 現在錄音技術加上修音技術都有著長足進展,以前的歌手,還能因為錄音室錄音可以一遍一遍的唱,所以在定Key的時候,可以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極
想聊「聲音」,其實是因為一支PS4音效師的影片,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怎樣的感覺? 原來音效是一種創作,那些聲音引發聯想,和影像連結後,大家慢慢就以為那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就是這樣,比方「斷骨」音效,是折斷義大利麵啊,但大家聽久了就會被影響,以為現實裡斷骨真的是這樣的聲音,其實也算是一種「制約效應」吧,其實
之前文章寫到流行音樂裡的「二創」,列舉了兩種音樂二創方式,分別是Sampling/取樣與Remix/混音。但有其他的音樂二創形式嗎? 寫完文章後自己想了想,似乎想不出來,那麼Cover/翻唱或Rearrangement/重新編曲(稱為「改編」似乎有些不適宜),到底算不算二創? 就二創的定義來說,是抽
長年喜愛西洋音樂的朋友,應該一看標題就知道這期主角是哪位。 「Piano Man」之所以有這稱號,倒不是他的鋼琴造詣有多厲害,而是他寫了這樣一首歌的歌名,日後在很多演唱會上,也採用這首歌曲當作結尾,因而這首歌曲成為他的個人標誌之一。 他是Billy Joel。生於1949年,從1971年發行第一張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曾經有看過在美國的星星兒,先是和女歌手進行的合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_JrWF7vE4通常來說,這類的星星兒,細分的話,極少。 更別說,無師自通的星星兒了! 不過,我的自彈唱,只有簡單的程度。 當然,最重要的,也只是零碎時間,進行練習。
那雙常被人說適合彈鋼琴的手指,不曾碰觸過真正的鋼琴琴鍵,甚至在此之前,她對「鋼琴」這兩字並沒有任何概念,直到家裡偶然多出一台別人傳遞下來的二手電子琴。
Thumbnail
你知道嗎?其實電子音樂歷史中的先驅大多為女性,但她們至今近乎被遺忘,或是說她們的影響被淡化了,早在1938年,喬安娜·貝爾(Johanna Magdalena Beyer)就發表了第一部由女性創作的電子樂譜《 Music of the Spheres 》,從那時起,許多女性開始紛紛踏入電子音樂領域。
Thumbnail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創辦人陳毓芝就是抱持這樣的衝勁,讓愛樂芬有限公司站穩音樂教學界長達二十年。正如創辦人陳毓芝所說,這樣的精神使得我們有機會聽到她的故事,從追隨興趣到創業的過程,進而成為跨國的音樂品牌。
Thumbnail
不知道其他人是比較喜歡聽流行歌曲,還是古典音樂、輕音樂? 以前十幾二十歲時喜歡看連續劇,片頭片尾曲常是當紅女歌手主唱,自然帶動專輯銷售量,我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喜歡某些歌手和歌曲。 但不知從甚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聽沒有歌詞的輕音樂,古典音樂還未必聽的來,要看有沒有耳緣,所以我也沒有對音樂家有甚麼研
Thumbnail
90年代,吉他樂團如海嘯般湧現,這股浪潮席捲而來,永遠地改變了文化的面貌,儘管Grunge、Britpop 和 Shoegaze 運動是其中媒體爭相報導的主力軍,但由於這些浪潮的集中爆發以及聽眾口味的改變,一些樂團也因此被忽視了,Hum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Thumbnail
一張名為《 Orgasm 》的專輯誕生了,這大概是那個年代最奇異的聽覺體驗之一。這張專輯更像是一張工業噪音作品:街上隨意找來的路人被要求在磁帶上錄音;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從一個電台切換到另一個電台,抓狂的笑聲、尖叫聲貫穿始終,雖然仍有節拍和旋律,但卻雜亂無章,難以理解。
我基本上都沒有聽什麼流行音樂,工作的時候都是古典音樂或者是鋼琴音樂,最近我很喜歡聽挪威的Ole-Bjørn Talstad,非常舒心。不論是relax的時候或者需要專心工作的時候聽都很好。我很喜歡 管弦樂團,不過其實大提琴我也很喜歡。因為我自己有音樂底,所以聽演奏會特別有感覺。我大概五,六年前就已經
Thumbnail
一個農家年青人愛上彈琴技巧高超、音樂世家的小姐,他沒有彈琴天份,卻不知道自己是編曲天才,一位中年鋼琴家同情他的單戀之情,答應在鋼琴方面指導他。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曾經有看過在美國的星星兒,先是和女歌手進行的合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_JrWF7vE4通常來說,這類的星星兒,細分的話,極少。 更別說,無師自通的星星兒了! 不過,我的自彈唱,只有簡單的程度。 當然,最重要的,也只是零碎時間,進行練習。
那雙常被人說適合彈鋼琴的手指,不曾碰觸過真正的鋼琴琴鍵,甚至在此之前,她對「鋼琴」這兩字並沒有任何概念,直到家裡偶然多出一台別人傳遞下來的二手電子琴。
Thumbnail
你知道嗎?其實電子音樂歷史中的先驅大多為女性,但她們至今近乎被遺忘,或是說她們的影響被淡化了,早在1938年,喬安娜·貝爾(Johanna Magdalena Beyer)就發表了第一部由女性創作的電子樂譜《 Music of the Spheres 》,從那時起,許多女性開始紛紛踏入電子音樂領域。
Thumbnail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創辦人陳毓芝就是抱持這樣的衝勁,讓愛樂芬有限公司站穩音樂教學界長達二十年。正如創辦人陳毓芝所說,這樣的精神使得我們有機會聽到她的故事,從追隨興趣到創業的過程,進而成為跨國的音樂品牌。
Thumbnail
不知道其他人是比較喜歡聽流行歌曲,還是古典音樂、輕音樂? 以前十幾二十歲時喜歡看連續劇,片頭片尾曲常是當紅女歌手主唱,自然帶動專輯銷售量,我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喜歡某些歌手和歌曲。 但不知從甚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聽沒有歌詞的輕音樂,古典音樂還未必聽的來,要看有沒有耳緣,所以我也沒有對音樂家有甚麼研
Thumbnail
90年代,吉他樂團如海嘯般湧現,這股浪潮席捲而來,永遠地改變了文化的面貌,儘管Grunge、Britpop 和 Shoegaze 運動是其中媒體爭相報導的主力軍,但由於這些浪潮的集中爆發以及聽眾口味的改變,一些樂團也因此被忽視了,Hum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Thumbnail
一張名為《 Orgasm 》的專輯誕生了,這大概是那個年代最奇異的聽覺體驗之一。這張專輯更像是一張工業噪音作品:街上隨意找來的路人被要求在磁帶上錄音;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從一個電台切換到另一個電台,抓狂的笑聲、尖叫聲貫穿始終,雖然仍有節拍和旋律,但卻雜亂無章,難以理解。
我基本上都沒有聽什麼流行音樂,工作的時候都是古典音樂或者是鋼琴音樂,最近我很喜歡聽挪威的Ole-Bjørn Talstad,非常舒心。不論是relax的時候或者需要專心工作的時候聽都很好。我很喜歡 管弦樂團,不過其實大提琴我也很喜歡。因為我自己有音樂底,所以聽演奏會特別有感覺。我大概五,六年前就已經
Thumbnail
一個農家年青人愛上彈琴技巧高超、音樂世家的小姐,他沒有彈琴天份,卻不知道自己是編曲天才,一位中年鋼琴家同情他的單戀之情,答應在鋼琴方面指導他。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