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前言
情緒人人有,說來淡淡愁。且往往容易糾結、陷溺其中,難以自拔。恬淡有味的詩詞,或可讓人脫離糾結,換個心境。
唐代: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譯文
秋雨颯颯的下著,整片山谷都籠罩在濛濛細雨中,景色顯得隱約淒迷。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間溪流,淺淺的溪水在大小不一的石頭間快速的流瀉著,巨石下偶見深潭…河水清澈見底,遠處淺水處,有鷺鷥竚立不動,似在全神貫注的注視著游魚行蹤。沒提防急流衝擊到牠旁邊的大石,濺起的水珠竟打在了鷺鷥身上,嚇得牠展翅驚飛。盤旋一圈見無異狀後,便又安詳地飛了下來,落在了原處。
說明
颯颯是雨聲,雨打在山谷中,小溪旁,還聽得到颯颯的聲音,表示雨勢不小。雨中所見的景物應該是隱約淒迷的,可是詩人卻似沒注意到四周的景物,只注意到淺淺的溪水在快速的流動著。他也看見急流打在石頭上,水花飛濺起了起來,而水花濺起處有白鷺看似驚慌的飛了起來,又慢慢的落在原處。
這不是一幅拍照的畫面,拍照是拍攝者在拍攝對象和自己心境契合時,卡擦一聲留下了永恆的畫作,是靜態的,而且一切都是照片所示,也沒有什麼可以想像的空間…以上述詩句所見,在照片中你看到可能是有著濃密樹林小山谷中有一條溪流,照片中間的溪中大石上有濺起的水花,旁有白鷺在飛下…,你看過後,覺得這照片稀鬆平常,沒留下什麼印象。因為這只是溪邊常見之景。
詮釋
但王維的詩句中有聲音,有三種聲音,一種是雨聲,一種是流水聲,一種是急流沖擊大石的聲音(甚至還有白鷺驚飛的聲音);有畫面,有清澈見底的小溪畫面,有水快速流經大小石頭間的畫面,有水花濺起的畫面,有白鷺飛起又落下的畫面。它不是拍照,倒像是攝影—因為是動態的一段時間—。但攝錄的小畫面,無法描述出,也無法表達出在空濶山間溪旁所見到的常景如何觸發了詩人的詩心,使得他用如此簡短的字句,精準的,聚焦的描述他的感動和心情。
想像
王維詩書畫俱佳,音樂造詣亦高,此詩中,詩中有畫,詩中有樂,吟咏間,我們的注意力也放到了他所看到的畫面和聲音間,產生了一種淡雅的、恬靜的感覺。詩句間,你看不到詩人的情感,他心平氣和的,態度悠閒的客觀的,精確的描述了感動他心靈的畫畫面和聲音,他定格在幾個場景上,然後我們在邊閱讀,邊與我們自己曾經的經歷做比對,接著邊搖頭表達佩服,邊沈浸在詩中的場景中,邊想像也邊補足他詩中沒有描述出的景色,例如這個山谷在雨中的景象,例如這蜿蜒曲折的小溪,例如溪中那大大小小的石頭,例如快速流瀉的淺淺溪水,例如大石下面的深潭,以及那潭水的迴轉,那潭水的顏色,以及倒映在潭中的倒影,那飛起又落下的白鷺,但詩中最醒目的應該是”跳波自相濺"了,那急流沖擊到巨石上,水波好像跳了起來,然後在空中分散開來,有的竟然還撞擊在一起…我相信詩人一定全神注目在那跳波上面,急流沖擊巨石,跳波,水珠分散,互撞,落下;又沖擊,跳波,水珠分散,互撞,落下……他應該是一時看儍了…不知道過了多久才回過神來,然後”跳波自相濺"就這樣油然而生…("跳"波,怎麼想出來的啊?還"自相濺"哩,這五個字應該是該詩的警句吧?自相濺,應該也有濺到白鷺身上或者驚嚇到白鷺的含意。)
詩人呢
讀著詩,我們眼中出現了詩中的畫面,出現了詩中的聲音,因為專注的關係,我們的心放在詩上,煩躁的心情也慢慢平靜下來了。可是,詩中雖然無人,但描述此詩情境的卻是在山溪邊靜靜竚立,默默觀賞著詩中所述畫面的詩人,於是我們的腦海中出現一個人站在在雨勢不小的山溪邊,靜靜的看著淺水,跳波,白鷺,他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呢?他為何能如此平靜的描述呢?
我們揣摩著他的心情,好像有點了解,又好像無法理解,他成名甚早,年青即有大志,詩書畫樂俱佳,安史亂時曾任偽官,光復後曾受排擠,後慢慢淡出政壇,在藍田的輞川別業過著半退隱的生活。站在雨下的溪邊,他是什麼心情,他有回首往事嗎?他又想到了什麼呢?他又為什麼能不起波瀾的描述詩中景象呢?如果你在當時碰到他,你會跟他說些什麼?還是站在他旁邊,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呢?
結語
哇,想多了,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業要做,都有自己的涵養要修,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該處理的還是要處理,此刻,且靜下心來,細品王維的這首《欒家瀨》吧。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