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和接納自己(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言

晨起音頻提到:「我們避而不談的那些東西…」頗有感觸
為什麼我對別人好,別人卻對我不好?
什麼我會被家暴?
為什麼朋友總是不聽我勸?
為什麼我總是碰到爛桃花?
為什麼老公經常罵我?
……

為什麼老是遇到衰事?

是的,你活得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痛楚,幾乎所有的衰事你都會碰到,而且還一碰再碰,你憤怒,不滿,焦躁,孤單,憂傷,委屈,難過,苦惱,彷徨,害怕,慌張,厭惡,愧疚,悔恨,自卑……。你一直想問也一直在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事實上,你也知道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我們避而不談的東西,而你也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只是你一直不願意去面對,去接納,所以也就無法去處理,它也就一直都在……

褒貶是買主

有人說:「褒貶是買主。」一個東西對你不起任何作用,它存在與否都跟你沒什麼關係。一個東西對你起作用了—不管是褒還是貶—那一定是這個東西與你內在的某些部份起共鳴或生作用了,此時你要追究的不是那是什麼東西?而是為什麼有共鳴?起共鳴的是內心的那個部分?你要處理是內心的起共鳴的那個部份,而不是你褒貶的那個東西。

因為你一直避談

為什麼你一直碰到爛桃花?因為你內心的某個部份一直在招手爛桃花,一直在吸引爛桃花,所以你才會一直碰到爛桃花。問題不是:「為什麼我一直碰到爛桃花?」而是「我內心出了什麼問題,使得我有了某個想法或概念,以致一直招來爛桃花?」內心的那個問題不面對,不接納,不處理,你還是只能碰到爛桃花?而內心的那個問題只有你自己知道(也許它隱藏得很深,很難察覺,但,內心一定有那樣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面對它,接納它,再處理它…

結語

上文提及我們會在意別人,會想討人喜歡,而《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然後,《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為何在意別人?為何認為不必再討人喜歡?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你的內心在自導自演,而且還樂此不彼,一導多年。直到你肯定並接納了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晨起聽音頻,來賓提到在心煩意亂的時刻,突然想學書法,迄今已七年,對自己幫助極大。 昨晚看《千芸說書》提到《讚美日記》。我們都有負面否定自己,希冀他人肯定的時候。所以才會有《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這樣的書,然後你似乎聽到有人勸慰你「你就不要管別人怎麼講就好了啊!」,然後你似乎聽到自己不耐的
我可能錯了 晨走聽曾寶儀的音頻,內容是她回答讀者的來函。感覺讀者信函的水準不低,而回答也相當真誠,豁達,自然,不輸她的訪談。其中有提到《我可能錯了》一書,曾寶儀曾為該書寫序,並聲稱極喜歡該書,尤其是,和人相處時,感到衝突似在醞釀,關係快要破裂時,靜下心來,默念:「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1. 影響我們的從來就不是那件事或那個人,而是我們對那件事或那個人的看法或角度。一個大學女生白天認真上課,晚上卻去當吧女,學校知道了,開會準備處理她,發言者都顯得義憤填膺…有位老師說:「如果反過來說,一個吧女,晚上辛苦工作,白天還有心上進,到校讀書…」大家都沈默了… 2. 晨起聽音頻,播主提到《白雪
前言 打上”認錯”二字,出來了一個題為《這封信只有29字,還有7個是拼音!網友看完卻集體爆贊》;的文章。而且是多家媒體都轉載了,讀到者全都讚譽有加。那是什麼故事呢? 故事簡述 2017年10月底深圳一名七歲小學生騎單車撞到了一名三歲的娃娃,兩個小孩都由奶奶照顧,兩位奶奶都說方言,溝通困難,因此未作處
前言 錯了,就直接認錯,嗯,很有道理,對吧?但……事實上不易做到。 以上文的例子,你因為地鐵故障而開會遲到,請問:「你會說出讓你遲到的理由嗎?」還是你會像抖音上那位先生那樣,直接認錯,不把錯誤歸咎於地鐵。我考慮了半天,結論是:我會說「因為地鐵…」。 認錯之所以難 是的,錯了就是錯了,你找理由它還是錯
前言 影片上有個母親守著兩個幼兒,背負大筆欠債,艱苦渡日… 兵慌馬亂般的餵食 單單看到”守著兩個幼兒"心裡就特別有感。不要說兩個了,一個就有得忙了。你看過幼童吃飯嗎?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餐具,剪刀,叉子,碗,圍巾,餐桌,水壺…。菜上來前,上述裝備必須先就定位;菜上來了,馬上有人—通常是媽媽—指點什麼可以
晨起聽音頻,來賓提到在心煩意亂的時刻,突然想學書法,迄今已七年,對自己幫助極大。 昨晚看《千芸說書》提到《讚美日記》。我們都有負面否定自己,希冀他人肯定的時候。所以才會有《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這樣的書,然後你似乎聽到有人勸慰你「你就不要管別人怎麼講就好了啊!」,然後你似乎聽到自己不耐的
我可能錯了 晨走聽曾寶儀的音頻,內容是她回答讀者的來函。感覺讀者信函的水準不低,而回答也相當真誠,豁達,自然,不輸她的訪談。其中有提到《我可能錯了》一書,曾寶儀曾為該書寫序,並聲稱極喜歡該書,尤其是,和人相處時,感到衝突似在醞釀,關係快要破裂時,靜下心來,默念:「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1. 影響我們的從來就不是那件事或那個人,而是我們對那件事或那個人的看法或角度。一個大學女生白天認真上課,晚上卻去當吧女,學校知道了,開會準備處理她,發言者都顯得義憤填膺…有位老師說:「如果反過來說,一個吧女,晚上辛苦工作,白天還有心上進,到校讀書…」大家都沈默了… 2. 晨起聽音頻,播主提到《白雪
前言 打上”認錯”二字,出來了一個題為《這封信只有29字,還有7個是拼音!網友看完卻集體爆贊》;的文章。而且是多家媒體都轉載了,讀到者全都讚譽有加。那是什麼故事呢? 故事簡述 2017年10月底深圳一名七歲小學生騎單車撞到了一名三歲的娃娃,兩個小孩都由奶奶照顧,兩位奶奶都說方言,溝通困難,因此未作處
前言 錯了,就直接認錯,嗯,很有道理,對吧?但……事實上不易做到。 以上文的例子,你因為地鐵故障而開會遲到,請問:「你會說出讓你遲到的理由嗎?」還是你會像抖音上那位先生那樣,直接認錯,不把錯誤歸咎於地鐵。我考慮了半天,結論是:我會說「因為地鐵…」。 認錯之所以難 是的,錯了就是錯了,你找理由它還是錯
前言 影片上有個母親守著兩個幼兒,背負大筆欠債,艱苦渡日… 兵慌馬亂般的餵食 單單看到”守著兩個幼兒"心裡就特別有感。不要說兩個了,一個就有得忙了。你看過幼童吃飯嗎?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餐具,剪刀,叉子,碗,圍巾,餐桌,水壺…。菜上來前,上述裝備必須先就定位;菜上來了,馬上有人—通常是媽媽—指點什麼可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會不會極度憂慮衝突的發生?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可是和諧至上的想法常常為自己埋下更多內耗的因子,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1.害怕被討厭、拒絕、否定、陷入尷尬 2.不敢明確表達感受與想法 3.很難拒絕別人,常默默接受的別人要求 4.非常在意 5.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腦中一片空白 (點閱內文看更多唷!)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生命的歷程去實現的;來自你個體的完整發展及自我實現。當你未能確實的體認到自己的能力、力量和潛質獨特之處,持續性的折損自己、質疑自己,你如何能真正安然是自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自信呢?我們勢必會落入於在乎他人的評價、放大他人眼光,以他人的位置,作為看待自己有何價值的依據。
再來說一說關於喜歡自己的玄機。 當妳不喜歡自己的時候,妳其實接受不了任何好東西。 因為妳覺得自己本身是沒有什麼值得被喜歡的,妳必須要提供一些什麼妳才值得被喜歡,所以當別人對妳好的時候,妳會生出一種「無以回報」的感覺,或者是妳認為妳能夠拿來交換的東西拿不出手,然後開始感覺有壓力,想逃跑。 最後讓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
Thumbnail
你會不會極度憂慮衝突的發生?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可是和諧至上的想法常常為自己埋下更多內耗的因子,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1.害怕被討厭、拒絕、否定、陷入尷尬 2.不敢明確表達感受與想法 3.很難拒絕別人,常默默接受的別人要求 4.非常在意 5.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腦中一片空白 (點閱內文看更多唷!)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生命的歷程去實現的;來自你個體的完整發展及自我實現。當你未能確實的體認到自己的能力、力量和潛質獨特之處,持續性的折損自己、質疑自己,你如何能真正安然是自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自信呢?我們勢必會落入於在乎他人的評價、放大他人眼光,以他人的位置,作為看待自己有何價值的依據。
再來說一說關於喜歡自己的玄機。 當妳不喜歡自己的時候,妳其實接受不了任何好東西。 因為妳覺得自己本身是沒有什麼值得被喜歡的,妳必須要提供一些什麼妳才值得被喜歡,所以當別人對妳好的時候,妳會生出一種「無以回報」的感覺,或者是妳認為妳能夠拿來交換的東西拿不出手,然後開始感覺有壓力,想逃跑。 最後讓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