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解離性身分障礙症的三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神秘的附身和失憶作品

 你看過《她和她的她》嗎? 這是一部由許瑋甯、吳慷仁、賈靜雯等知名影星出演的一部影集,在Netflix上有不錯的評價 (放心,文章不會有劇透) 。在影集中,可以感受到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有相關呼應,這是一起令人難過的社會案件。
  整部影集充滿懸疑氛圍,虛實交替的劇情會讓人沉靜於其中。在劇中,許瑋甯飾演的角色時不時會有解離的症狀發生,解離的概念之後我打算寫一篇睡眠相關的文章,那時會再次說明。簡單來說,解離很像光譜軸,越往兩端,會影響個體對記憶連結或感覺能力,當變成一種“障礙症”時,則會與正常記憶連結產生斷層,互相分離
  上周的《隨便啦心知識》也有提到何謂人格,以及對解離性身分障礙的簡短說明,今天就再深入一點,介紹何謂【解離性身分障礙症】。解離性身分障礙症,英文簡稱DID,俗稱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這個詞你一定不陌生,關於多重人格的影視作品很多。幾年前有部電影,“分裂”,故事主角是名DID患者,有24個人格,改編自“24個比利”。在更早之前還有一件轟動全台新聞的“朱秀華社會事件”,很有名的借屍還魂故事,撇除怪力亂神,以精神醫學的視角去解讀,當事人林罔腰有很大的機率是DID患者。
  這些新聞事件、影視作品無疑幫DID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老實說,我沒有真正經手過DID患者,但曾看過DID患者與聽過其他心理師與DID患者治療的故事。在治療室當場變臉、變音調,做出原本當事人不會做出的行為,這是心理師與DID病人互動可能會發生的事。
  不過DID有這麼可怕嗎?讓我告訴你有關DID的三件事,掀開最上層的神秘面紗吧~

你該知道DID的三件事

  1. 每個人多少都有一種以上的人格,只是這影響我們不大。對DID的病人來說,他們的困擾多數是因為感受到出現一種或多種不同身份、在體內出現不同的人,這些人格會影響思考、行為與互動模式。簡單來說,會以超過一種以上的身份與他人建立關係,不只影響社交還會造成痛苦、工作能力、學業表現等重要領域功能
  2. 解離會在回憶日常事件、個人訊息或治療創傷時出現,那是一種記憶斷層。雖然我對乩童附身沒有太多研究,但做為旁觀者,那感覺就像是當事人有靈魂或超自然物體附身般,當附體離去(人格切換為主人格),個體可能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因此許多DID病人覺得自己會分心,然後回過神來會不知道自己怎麼突然出現在某些場合或做出某些行為。
  3. 多數DID病人無法形容這樣的感覺,因此經常隱藏自己的狀態不讓他人知道,往往擔心這樣的狀態會被他人貼上“神經病”、“瘋子”、“中邪”的標籤,通常女性會多於男性,70%個案嘗試自殺。對男性來說,則通常會否認自己的症狀、虐待或創傷經驗。

解離女孩:思雅和她的密友們

  看完這三點,希望你對DID有更多了解。在臺灣,宗教文化多元的脈絡中,應該有不少DID患者求助於收驚、驅魔等宗教協助,我認為對當事人有幫助的方式都是好方法,但如果宗教信仰無法提供協助時,尋找醫療院所進行診斷衡鑑也是一種選擇喔!!另外,也千萬記得,避免隨意評論他人的受苦經驗,在真的看懂對方前,先別急著給予回應呦
進到工商環節
  上周有說,我有幸參與" 心靈工坊 "出版社的新書試閱。書名是【解離女孩:思雅和她的密友們
  我推薦這本書給你的原因有3點
  1. 你能更認識DID的病人,看見他們的受苦經驗,站在DID病人的視角,看待其解離的經驗
  2. EMDR是治療創傷病人技術之一,在書中你能窺探心理師做EMDR的治療過程。
  3. 你對諮商有什麼幻想? 擔心? 或是對心理師有什麼好奇? 歡迎閱讀此書,你會看到心理師做為人也感到無力焦慮的一面,以及諮商時心理師都在想些什麼,不光是大家所想的簡單聊天賺錢。每一句話、策略和互動都包含心理學的知識、技術、理論和目標

書評心得

  這本書用言簡意賅的方式,敘述心理師艾迪和病人思雅的諮商故事。而密友們則是指存於思雅" 體內 "的各個人格分身。思雅患有解離性身分障礙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簡稱DID。從診斷思雅的狀態、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衛教何謂DID、陪伴思雅與各個密友parts相處、最後見證思雅和她的密友們互相找到共處的平衡點。
  一系列的過程,我們也能感受到艾迪的無力、焦慮、逃避或驚慌失措等狀態,在與案主努力的過程中,這些心理師所感受的,很大部分也是個案正在感受的,而治療的過程也像球員與教練共同努力打贏比賽般,會經歷許多挫折與低潮,但甜美的果實可能也在不遠處。不過要贏得比賽,心理師要花上許多心思調整、提醒、省思自己,你會與作者一起思索何謂諮商的本質,以及何謂“看見”病人的狀態。
  在翻閱小說的同時,你可能也會心痛、會不捨思雅所經歷的種種,有些人從出生以來便孤軍奮戰,往往傷害最深的就是最親近的人。思雅的經歷可能是許多DID病人的縮影,在DID症狀的表現上可能也比思雅嚴重。
  我們有時候不能控制自己面對無情的創傷來襲,但找到內在小孩的所在,會發現他們一個一個都受了傷,握著他們的手,聽聽他們的聲音,抱抱自己的小分身。不疾不徐,放慢腳步,有時療癒的過程從這裡就開始囉。最後,我們再帶著這些小夥伴繼續旅行。
  你可以找個地方坐下來翻開此書,好好咀嚼這段故事,或是找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討論心理師的衛教或治療過程。不論一般民眾或相關專業者都很適合閱讀,我想這亦是本書有趣的地方,顧及專業知識,同時也淺顯易懂。每一章節環環相扣,讀者會跟著思雅和艾迪一起走上起伏蜿蜒的諮商旅程。
  完食這本書,會有很多收穫,但我對一事還是很疑惑,“到底好吃的干燒蝦仁怎麼做?!
  在這邊邀請有興趣的你點進博客來連結,了解更多資訊
作者:吳立健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23/06/20

突兀的結尾

  哈哈!!差不多就是這樣~
  好啦,今天疲憊的你一定要找時間好好休息喔,也歡迎大家留下一些想法或好奇,一起聊聊DID吧!!
註記
做為這本書的試閱者,我沒有金錢報酬,但會免費得到出版社贈予的實體書一本。可能之後會考慮做為贈品贈出,我還在想怎麼做合適,可以敬請期待囉!!
如果你喜歡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支持呦 ~ 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64內容數
醫聊人沒醫療魂,不拿刀也能開心。 心理健康是人權,歡迎來沙龍聊聊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張等很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點進文章前,我就問你一個問題 你最依賴的是什麼?
看到新聞令人髮指,這些人可惡,但惡有那些呢? 不管如何,這些參與者將活在道德受損的生命裡,接受無形的懲罰
身邊有很常把同理掛嘴邊的人嗎? 或是很常聽到這個詞? 快來領取最簡單明瞭的同理心手冊吧 ! !
以後當有人跟你比較壓力,別放心上。對方只是還在探索自己的焦慮罷了。 因為大家都知道沒有單位的東西是無法比較的
有種惡,與生俱來,你擺脫不了。它潛行著,如病毒般,在人最脆弱的時候綻放,此時輕則無礙,重則死去六百萬人
有覺得身邊越來越多人罹濫鬱症嗎? 精神病真的大流行了嗎?!
在點進文章前,我就問你一個問題 你最依賴的是什麼?
看到新聞令人髮指,這些人可惡,但惡有那些呢? 不管如何,這些參與者將活在道德受損的生命裡,接受無形的懲罰
身邊有很常把同理掛嘴邊的人嗎? 或是很常聽到這個詞? 快來領取最簡單明瞭的同理心手冊吧 ! !
以後當有人跟你比較壓力,別放心上。對方只是還在探索自己的焦慮罷了。 因為大家都知道沒有單位的東西是無法比較的
有種惡,與生俱來,你擺脫不了。它潛行著,如病毒般,在人最脆弱的時候綻放,此時輕則無礙,重則死去六百萬人
有覺得身邊越來越多人罹濫鬱症嗎? 精神病真的大流行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透過DID前輩們分享的人生經驗中,了解到在一些幼童遇上虐待時,大腦的防護機制會如何運作來保護兒童的身心功能、在大腦發育成熟後又是如何開啟治療的道路、在治療中是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直到年事已高時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擴展了自己對世界的光明及黑暗的視野,佩服即使經歷過虐待也仍能以愛待人的前輩們。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 「解離」狀態嗎? 解離是人在壓力過大時,出於對自我的保護,會感覺到靈魂脫離了身軀,自己彷彿不是身處在這個世界,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旁觀自己的一種狀態。上次接觸過這種主題的閱讀,是在林奕含所著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故事中的女主也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以一句「溫良恭儉讓」主導全書節奏,如同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文章提到了三魂人的事件,並描述了一位通靈者的不同遭遇。作者描述了潛意識和心靈的經歷。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Thumbnail
「解離」,顧名思義,崩解與分離。我認為「解離」是指「當一個人面對超過負荷的壓力或創傷時,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這種保護機制會將個體的認知記憶、身體感覺、心理的情緒感受分開,讓個體當下與外界暫時失去連結,藉以保護個體不會繼續承受外界傷害的衝擊,藉以降低壓力或創傷對其身心上的損害。」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
Thumbnail
A:不一定 解離症算是個類別統稱,在解離症底下還有許多子診斷。多重人格疾患(MPD)已改名為解離性認同疾患(DID, 也可稱解離性身份疾患),DID只是解離症子診斷中的其中之一。 子診斷有時為了方便會簡稱為解離症,但這並不等於解離症就是單指某個子診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透過DID前輩們分享的人生經驗中,了解到在一些幼童遇上虐待時,大腦的防護機制會如何運作來保護兒童的身心功能、在大腦發育成熟後又是如何開啟治療的道路、在治療中是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直到年事已高時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擴展了自己對世界的光明及黑暗的視野,佩服即使經歷過虐待也仍能以愛待人的前輩們。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 「解離」狀態嗎? 解離是人在壓力過大時,出於對自我的保護,會感覺到靈魂脫離了身軀,自己彷彿不是身處在這個世界,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旁觀自己的一種狀態。上次接觸過這種主題的閱讀,是在林奕含所著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故事中的女主也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以一句「溫良恭儉讓」主導全書節奏,如同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文章提到了三魂人的事件,並描述了一位通靈者的不同遭遇。作者描述了潛意識和心靈的經歷。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Thumbnail
「解離」,顧名思義,崩解與分離。我認為「解離」是指「當一個人面對超過負荷的壓力或創傷時,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這種保護機制會將個體的認知記憶、身體感覺、心理的情緒感受分開,讓個體當下與外界暫時失去連結,藉以保護個體不會繼續承受外界傷害的衝擊,藉以降低壓力或創傷對其身心上的損害。」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
Thumbnail
A:不一定 解離症算是個類別統稱,在解離症底下還有許多子診斷。多重人格疾患(MPD)已改名為解離性認同疾患(DID, 也可稱解離性身份疾患),DID只是解離症子診斷中的其中之一。 子診斷有時為了方便會簡稱為解離症,但這並不等於解離症就是單指某個子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