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4|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複利生活:3種日常體現複利效應的思維

前言

第一次接觸複利的概念應該是國中的銀行利息數學題,但當時對複利並無太多的想法,且我們也只重視計算出來的數字對不對,而沒去探討在這數學題背後,或許會大大地影響人生觀的複利效益。我從去年開始進入市場,在閱讀各家流派的經典時,複利效益或許是最常被提及的主題,同時也是最容易被輕忽的。
由於還沒體會過複利帶來的效益,所以對現階段的我來說,複利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信仰,我並不知道最後實際的結果是好是壞,但我相信一切會往好的方向發展,依靠著這股信念,推動我持續執行我認為該做的事情,並期待未來所帶來的效益會如指數般增長,當然,有沒有可能到頭來複利效應根本沒有書中所說得如此偉大?會不會過了幾年還是一無所獲?或許吧,但趁著現在還有年輕的優勢,我不介意花個幾年去認知此事的成效,況且在風險有限的前提下,報酬趨近無限,這讓這筆投資自己的探險顯得無比划算。
回到正題,我並不打算重述複利效應的強大,因為有太多的內容已經提及了,在網路上搜尋「複利」一定能找到滿滿的資訊,告訴你每天進步1%,一年就會進步37倍,然而真正困難的點正是在於要維持一整年每天都有1%的進步,因此這篇文章我會把重點放在生活應用層面,以下我會介紹幾個,在了解複利效應後的一些觀念想法上的變化,以及如何融入生活中。

1. 不必過分重視人生的大抉擇,也絕不輕忽生活中的小決定

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在高中選填大學科系時,大家拚了命的研究哪個科系的未來出路、新人起薪、產業趨勢等等,在這「可能」決定你未來一輩子走向的緊要關頭,無人不是戰戰兢兢的,想在茫茫科系海中,選中一個對自己最適合、最有興趣、報酬最高的最佳解,於是焦慮出現,我們生怕自己錯過任何一個更好的選項。
然而,過了幾年再回頭看,當初我們認為會影響一輩子的決定真的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嗎?有多少人在畢業後從事的產業與原先科系沒有關連性?又有多少人會大聲說出「當初的選擇,是我這輩子最明智的決定,也改變了我的一生」?不,你不會,你只有在補習班的文宣上面才會看到這種話。
當然,我並非要告訴你,這些階段性的選擇一點也不重要,可以隨便做決定,我們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思維、行動、看事情的角度就肯定會某種程度上受到環境的影響,然而,進入電機系並不100%保證你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工程師,就讀法律系同樣也不代表你未來會是個優秀的法務人員,從做出抉擇,到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中間還有一大段的路要走,或許要付出心血鑽研不熟悉的領域,或許要忍受努力了卻看不到回報的痛苦,在我們做抉擇的當下,往往會想像現在的決定與未來的結果是連結起來的,卻忽略了中間必須持續付出的漫長過程。
我想強調的是,真正構成一個人的元素是那些最小、最不起眼的決定所堆疊而成的,每天起床是打開手機滑一個上午,還是讀一本書、做運動、複習所學?每天工作結束是埋首劇中、遊戲中直到夜深人靜,還是冥想或把握時間休息?這些長期維持的小決定才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因為複利效應會在這之中發揮它的威力。
當我在面臨抉擇的時候,我會嘗試跳脫出原本的思考,把時間往後延伸到3年後、5年後、10年後,想想這個決定是否對以後的我來說是影響很大的,這可以幫助降低自己做決策時的焦慮感,也更能在下定決心後相信自己的決定。

2.不必等自己完全準備好再開始

有時候,低潮會襲來,你的精神、你的身體告訴你今天做不好原先預定的事情,對一切感到無力,並想要逃避。其實這都很正常,我們又不是超人,基本上一定能預期低潮會突然無預警的到來,所以我們可以提前做好心理預設,想好自己在低潮來襲時可以試著怎麼做,讓自己可以比上一次更快跳脫出低潮迴圈。
複利效應告訴我的是,成功並非建構於一次100分的表現,而是長期的維持,所以就算當天的狀態不好,我只能把一件事做到40分,那又如何?即使很爛,但只少我能拿到40分,最重要的是即便我不情願,但仍舊嘗試完成了預定的事項,比起直接放棄好了許多。
不必等待自己完全準備好了才要執行,可以減低你在邁出腳步前一刻的猶豫不決,擔心狀態不好會影響結果,反過來說,即便你感受到今天狀態很好,好像有機會發會100%的實力,然而結果卻不如人意,那心態上是不是更容易受到影響呢?
我給自己設立了一些早晨目標,諸如基本的早睡早起、運動、寫作等等,我還是偶爾會為了多看一隻youtube影片而晚睡,或因為沒有戰勝那軟綿綿的床鋪而晚起,想當然爾,當這些事情發生時,一定會影響到早上的狀態以及時間,若是以前,我可能會就此埋怨前一天的自己不夠自律,導致一整天的狀態不佳,乾脆爛整天吧。而現在我會採取的策略是,壓縮每一個項目的執行內容,試著在殘存的時間與狀態下,盡可能完成每一個目標,即便做的不夠完美。假如平日的運動行程是伏地挺身、腹部捲曲、開合跳、深蹲、棒式…等等,那我就只做伏地挺身跟腹部捲曲;假如預定的寫作時間是9:00~12:00,但今天睡醒就10:00了,那我就打開電腦,嘗試寫個一小段也好。(順帶一提,這段文字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寫下的)
不必等自己準備好才開始,是一種更容易讓自己保持前進的心態,把焦點放在「堅持」的過程而非當下的結果,讓自己更能平靜地看待每一次結果的好壞,因為堅持不隨意中斷才是實踐複利效應的基石。

3.回歸樸實

我相信複利效應是通往成功的一條捷徑,即便它是需要經過長期時間考驗的,我在學習時會下意識避開一些被捷徑包裝著的產品,諸如各式速成班,或是一個禮拜學會英文口說、三天記住幾千個單字的方法等等,這些產品總是標榜著省時省力,又能有很好的回報,但真的有這麼好的事嗎?在我們汲汲營營尋求最短的捷徑時,會不會反而錯失了那條最樸實無華且枯燥的道路呢?
股市裡的操作,低風險的策略對應著低報酬,若想取得高報酬就必須承擔相對應的高風險,有沒有低風險高報酬的策略?我相信有,但絕對不會是眾所皆知或是能夠輕易取得的,必須是付出大量的心血仔細挖掘、研究、探索,才有可能找到一片未開採的金礦。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雖是些老掉牙的名言佳句,現在看起來卻有種以前沒有的踏實感。過去我時常懷疑自己沒有隨著時間成長,或是懷疑自己付出的努力到底有沒有成效,甚至因此選擇半途而廢。而現在,我更能忍受在努力後卻沒有馬上得到收穫的失落,區別立即獎賞與延遲滿足也是複利效應帶來的一項紅利,不只可以協助避開一些生活中的速食陷阱,也能在持續耕耘的過程中,更堅定的相信每一次付出都對應到未來豐厚的報酬。
播種(計畫、設定目標、選擇策略) 加上持續耕耘(習慣) ,接下來就讓複利自己去發揮效益,是我的生活態度,亦是我努力的方向。回歸樸實,也許才是通往目標最快的捷徑。
複利效益的延伸還有許多的面向,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想必也還會有許多的體悟,另外前文也有提到,我目前拿不出任何複利效益在我身上的明顯成果,我把它當成一種信仰,一種通往成功捷徑的想像,我也還持續的在這條路學習中。但是我認為,開始做某項領域的事,才能成為擅長某項領域的達人,而非先成為厲害的人,才能開始做某件事。期許自己往後能持續的進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劉品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