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metoo啟發∣東方×女性的教育:拒絕為甚麼這麼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勢者的食物鏈自信

不論是人生各階段所遇到的性騷擾,職場騷擾、校園騷擾,還是除了權勢騷擾-因為礙於對方是高社經地位、是在年紀、資歷、財力、經歷,各方面勝過於自己的人,所以高權勢的一方咬定另一方無力反擊、揭穿、反抗自己,所以恣意的侵犯到於任一層面來說較弱勢的一方。

不論是否將其騷擾行為,美其名為藝術教導,只要讓當事人不舒服,就叫騷擾。

講白了一點就是心存著:「我諒你也不敢,你要是敢就你完了,無論如何都不會是我受傷,就算我受傷,你也不會好過。」

可是究竟是為甚麼,他們認為自己有權利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又或是更深層的討論,他們甚至沒有想過對方會痛苦,甚只沒有感受到對方的痛苦?

東方文化的教養體制讓女性步入的危機

不論是騷擾還是傷害,絕對不僅限於女性,男性也不在少數,但今天若單探討於女性這個性別上。究竟是甚麼讓我們步入如此險境?

雖然我們身在21世紀2023年的現今,我們的父權主義還是影響我們非常深遠。

東方教育隱藏危機1.有毒的男子氣概

有關於有毒的男子氣概,大家可以到啟點文化的頻道或是podcast去了解。從小的教育體制,教導男性應該要勇敢、果斷、強硬、自信,許多對於男性的要求,養成的價值觀,許多象徵著能力、強壯的概念框架著男性,讓他們在面對人、情感關係的時候,也有著自己的強勢與盲點。

就像以前曾經流傳的梗語:女生說不要就是要,事實上很多時候,女生說不要就是不要。

最糟糕的是,女生連不要都不敢說。

東方教育隱藏危機2.女性應該要有的樣子是?

即便現今已經開放並改變許多,但是女性仍存在著亙古以來的框架,

:妳是女生坐姿不可以這麼難看,妳是女生講話不要這麼大聲,妳是女生脾氣那麼不要大。妳是女生就應該多包容一點。

從小到大的教育都在教我們:應該要退讓,要守規矩,要包容一點。

所以我們變得很乖,變得很順從,把自己、自我越變越小。不斷退縮。

身為母親的養育本能,讓我們擁有不把自己擺在第一位的自我(這部分也可以去聽啟點:心理敲敲門),天生容易退縮的底線。

再加上後天環境教育我們,不要太過彰顯自己,不要表達自己,不要鶴立雞群,那當我們真正面臨需要拒絕的時候,我們卻害怕拒絕了,更精準地說,我們似乎不熟練於拒絕。

:我想拒絕嗎?

:我該拒絕嗎?

:我可以拒絕嗎?

:我可以怎麼拒絕呢?

:我可以怎麼好好地拒絕呢?

我想這些問題,這些方法,不是單單幾句話就可以掌握的,不論男女老幼,是每個人都該學習的重要課題。

並且擁有正確的知識,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更重要的一環。

願意發現問題,面對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一個概念從開始出現,到真正普及,甚至廣泛流傳被大眾所接受,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

早在2018年美國女星(Alyssa Milano)指控遭好萊塢製片人(Harvey Weinstein)性騷擾與性侵,這場「#MeToo」運動就正式的被揭開了。

(還記得當年大二在性教育課堂上聽到這個名詞,心裡就起雞皮疙瘩,欽佩於他們的勇氣,同時也心疼於他們的處境。)

但是台灣卻在五年後的現在才掀起一陣大波瀾。對於每個受害者來說,要面對已經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是公諸於世,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在暴露於陽光下的同時,受害者和那位加害者都是一同被暴露在陽光底下的,並且永遠被牽連在一啟的。標籤並不是,只貼在對方身上,自己的身上也被貼上了每個人都看得見的

受害者標籤-非常的赤裸,當別人看像自己的時候,感覺都像是標籤大過於整個自己本身一般。對於坦承這件事情真的也很不容易。

台灣最珍貴的一件事情就是自由,比起許多國家我們的觀念總是走得很前衛又快速,很珍惜這樣開放討論的空間跟環境,可以順應著時代的變遷,允許更多更好的想法與價值被看見。

學著改變觀念不是為了提升降低誰的地位,也不是為了評論是非對錯,而是可以讓這世上多創造更多的美好,將人與人之間的傷害降到最小。

#metoo #性騷擾 #性教育 #台灣metoo #受害者 #加害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繆思小熊的沙龍
20會員
105內容數
《黑暗榮耀》最深入情感面的劇情解析,讓觀眾一起看見更深層的寓意,也是戲劇帶來的滿足療癒所在。
繆思小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今年母親節,甜點控千萬別錯過亞尼克這波美得像藝術品的夢幻聯名~ 生乳捲名店亞尼克首度攜手英倫生活風格品牌 Cath Kidston,打造最有溫度的「愛的玫語,甜蜜獻荔」系列甜點💐💕 🌹💝 母愛無價,甜蜜有禮!亞尼克 X Cath Kidston 聯名限定,優雅登場!
Thumbnail
2025/04/27
今年母親節,甜點控千萬別錯過亞尼克這波美得像藝術品的夢幻聯名~ 生乳捲名店亞尼克首度攜手英倫生活風格品牌 Cath Kidston,打造最有溫度的「愛的玫語,甜蜜獻荔」系列甜點💐💕 🌹💝 母愛無價,甜蜜有禮!亞尼克 X Cath Kidston 聯名限定,優雅登場!
Thumbnail
2025/04/24
《苦盡柑來遇見你》劇情探討:悲劇角色的命運與無奈,英凡、英凡母親與全光禮三位角色的刻苦與犧牲,探討劇中角色在愛情、親情與社會現實下的掙扎與無奈,以及對人生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4/24
《苦盡柑來遇見你》劇情探討:悲劇角色的命運與無奈,英凡、英凡母親與全光禮三位角色的刻苦與犧牲,探討劇中角色在愛情、親情與社會現實下的掙扎與無奈,以及對人生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4/15
前往東京迪士尼樂園旅遊,做好行前準備才能玩得盡興!這篇文章提供七個超實用的準備清單,包含避開人潮、預購門票、規劃行程、預約餐廳、下載App、準備必備物品以及交通方式等,讓你的迪士尼之旅更加順暢無阻。
Thumbnail
2025/04/15
前往東京迪士尼樂園旅遊,做好行前準備才能玩得盡興!這篇文章提供七個超實用的準備清單,包含避開人潮、預購門票、規劃行程、預約餐廳、下載App、準備必備物品以及交通方式等,讓你的迪士尼之旅更加順暢無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
Thumbnail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
Thumbnail
- 今天中午又看到了一篇新的Metoo文章,現在主角是誰我都不特別感到意外,這些事情的發生行之有年,只是我們這個社會比較傾向責怪受害者,「你是不是想太多了?」、「那你當時為什麼不大叫不掙扎?」、「你是不是想要錢?」、「你為什麼現在才講?趕流行嗎?」不能責怪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因為大家都希望為受害者塑造
Thumbnail
- 今天中午又看到了一篇新的Metoo文章,現在主角是誰我都不特別感到意外,這些事情的發生行之有年,只是我們這個社會比較傾向責怪受害者,「你是不是想太多了?」、「那你當時為什麼不大叫不掙扎?」、「你是不是想要錢?」、「你為什麼現在才講?趕流行嗎?」不能責怪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因為大家都希望為受害者塑造
Thumbnail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Thumbnail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Thumbnail
這是一篇MeToo長文,是我以女性的立場談自身遭遇過的某些性騷,還有這一切的起頭,從幼年開始,我所感受到:作為一名女性在這社會上,怎麼被期待、投射成一個性的承接者。我想傳達比較不一樣的聲音,作為從小會反抗騷擾的女生,自覺這靠的是她的性格本能,不是社會文化的教育。 我也想跟你聊我曾提出告訴的性騷經驗。
Thumbnail
這是一篇MeToo長文,是我以女性的立場談自身遭遇過的某些性騷,還有這一切的起頭,從幼年開始,我所感受到:作為一名女性在這社會上,怎麼被期待、投射成一個性的承接者。我想傳達比較不一樣的聲音,作為從小會反抗騷擾的女生,自覺這靠的是她的性格本能,不是社會文化的教育。 我也想跟你聊我曾提出告訴的性騷經驗。
Thumbnail
到底要受傷到多大的程度,才能夠允許說:「我受傷了。」還是這樣是一種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又或者,要被踩到多深的底限,才能夠做出拒絕:「對,我就是不行,不想要、就是不可以!」還是會被當作難搞?指控情緒化?光事後一個對自我的疑問,就足以撞擊當事人的自我懷疑,像法官一樣質問自己......
Thumbnail
到底要受傷到多大的程度,才能夠允許說:「我受傷了。」還是這樣是一種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又或者,要被踩到多深的底限,才能夠做出拒絕:「對,我就是不行,不想要、就是不可以!」還是會被當作難搞?指控情緒化?光事後一個對自我的疑問,就足以撞擊當事人的自我懷疑,像法官一樣質問自己......
Thumbnail
METOO事件延燒,政治圈、名嘴、演藝圈、教育圈,似乎無處不在。 越多越來的惡行惡狀,被勇敢接露,各種人設的崩塌,以及我們不斷冒出的問號:「他怎麼敢?」 在某個勇敢說出來的故事當中,有人提到「當場發作」很重要,對於這個部份我也很有共鳴,因為,實在太難了!
Thumbnail
METOO事件延燒,政治圈、名嘴、演藝圈、教育圈,似乎無處不在。 越多越來的惡行惡狀,被勇敢接露,各種人設的崩塌,以及我們不斷冒出的問號:「他怎麼敢?」 在某個勇敢說出來的故事當中,有人提到「當場發作」很重要,對於這個部份我也很有共鳴,因為,實在太難了!
Thumbnail
我希望有更好非受害者角度去陳述,讓這一切看起來不像說教。但就跟怎麼不讓性平事件發生一樣,我想不出來。 我也希望這篇文看起來不像要製造性別對立,然而對立是我造的,還是引發性平事件的人? 總是有人在我想平等尊重時告訴我他不值得。
Thumbnail
我希望有更好非受害者角度去陳述,讓這一切看起來不像說教。但就跟怎麼不讓性平事件發生一樣,我想不出來。 我也希望這篇文看起來不像要製造性別對立,然而對立是我造的,還是引發性平事件的人? 總是有人在我想平等尊重時告訴我他不值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