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魚在「持續買進」的序言中,提到理財的兩個任務:「認真工作提升所得與儲蓄率」和「認真買、持續買」
為何大家喜歡投機行為大於投資? 主要是因為本金不夠,就算有超高的報酬率,也難以累積足夠的資金。
長期投資『存股』的成長速度太緩慢,要有耐心的人才能看到收成的那一天。
會有耐心存股的人,通常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例如軍公教或醫生),這樣他們才不會把全部的發財希望和注意力都放在「投資」上面。
當一開始想要存股的人,看到每年緩升的股利,可能還不到自己加薪的水準時,都會忍不住走向短線交易的戰場。
所以投資理財的起手式,還是要回歸到努力工作,想辦法加薪,然後控制費用支出,先存第一桶金,再思考怎麼做投資。
『最牢靠的致富之道是增加收入,控制支出,然後投資於生財資產。』
股魚說:「個人收入的增長具有高度的價值,在職場上透過職務調整、年資累積或跳槽等方式,都可以讓薪資逐漸成長。」
若要透過投資產生 50 萬的被動收入,大概要有 1,000 萬的投資組合 (報酬率 5% 計算);假設你的年薪剛好有 50 萬的水準,就代表你工作的時間跟技能,相當於是千萬級別的投資組合。
與其連第一桶金都沒有就開始投資,還不如先透過工作讓薪資成長起來,資產累積的效率比單純投資更高。
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
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市場,不管再怎麼努力提升報酬率,也很難有超過薪資的獲利數字。
口袋只有幾十萬的人進行投資,腦袋想的都是 ALL IN,不搏一把怎麼賺大錢?
換個角度想,就算幾十萬全賠光,再努力工作個一兩年就有機會賺回來,其實整體風險還是可控的,所以心中對於投資本身的「風險控管」也不會太在意。
但有幾千萬資金的人進行投資,如果賠光就不是工作幾年內可以賺回來的;所以想法會轉變成怎麼合理控制投資風險,然後在自己能承受的損失範圍內,獲取滿意的報酬。
舉例來說,2,000 萬的 10% 上下震盪就是 正負 200 萬,這或許已經超過一般人的年薪不少,當想到這邊的時候,可能就會思考該怎麼分散風險,把震盪控制在 5% 內。
同樣道理,2,000 萬的 5% 報酬率,也有 100 萬,相當於一般人的年薪,或許這個金額已經可以接受,因此不需要追逐高報酬但波動較大的投資組合。
不要每次都想抄底,當自己是可以買在最低點的天選之人。
定期投資而且持續留在市場、持續買進累積的部位,獲利不比每次都買在最低點差。
股魚說:投資的簡單致勝之道就是「買指數產品少碰個股、持續買進、有閒錢就投入、越早開始越好」。
上述建議看似容易,執行起來卻很困難,知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