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為何毀了老英雄?淺談西方失控的「排毒」文化

前言:從今年最大票房炸彈談起......

《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Indiana Jones and the Dial of Destiny .2023)目前非常有希望成為年度票房炸彈,因為不知為何,這部片從派拉蒙轉接到迪士尼的ip成本被疊到三億以上,然而這部電影目前票房走向都被看衰,首先,它的國際票房甚至比國內少了約兩千多萬,這意味著這個ip不再有過往國際影響力,如果我們回顧過往印第安納瓊斯作品,我們會發現,這個系列在票房表現特色是1.相對低的成本(首集兩千萬美金成本)還有高報酬(收穫四億美金)),還有從第三集《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1989 )開始國際票房大於國內票房,到了第四集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也是如此,然而到了第五集卻不再如此,顯見本系列的衰頹
目前國際票房明顯不如國內票房,而國內票房其實也不太好
再來,曾執導《羅根》(Logan)、《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的詹姆士·曼格(James Mangold)過去相當擅長「拍死」男性角色,所以照理說這集要作為完結篇的作品交給他應該沒問題,然而即便拿他前幾年的作品來看,目前命運輪盤的票房表現也相當不佳,很遺憾瓊斯博士的故事就被這樣草草結束。
曼格這次真的拍死了瓊斯,人沒死,但ip完蛋
這並不是第一次大電影公司這樣做,我們會好奇的是為什麼?為什麼這些算錢算的這麼精的大公司要殺死(收掉)自己的重要ip的重要人物?《星際大戰八》(Star Wars: The Last Jedi)的天行者路克,《玩具總動員》(Toy Story4)的胡迪,《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Terminator: Dark Fate)的約翰康納與T800,甚至惡名昭彰的電玩遊戲《最後生還者2》(The Last of Us Part II)都這樣幹了。
殺死老英雄本身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在許多經典裡,老一輩英雄死去是傳承精神的過程,男性並不介意在故事裡死去,也不會有男性為了男性在虛構作品裡死去而抗議(但會有女權主義者抗議在電子遊戲比如《碧血狂殺二》裡女性可以被殺害,但事實上,論主線而言,絕對是男性死傷比較多)但是目前影視對這些男性角色的處理問題在於不只是殺死他們,還更要摧毀他們的精神,讓他們變成充滿各種負能量的老人,這才是真正的死亡,只有膚淺的人會將身體上的死亡看做是最嚴重的死亡,不,真正的死亡是無論有沒有殺死你,先摧毀你的精神、尊嚴、信念等非物質性的重要事物,最後再奪去你的生命。
瓊斯是過去好幾代男性心中的理想形象,風趣,強壯,機智,勇敢(除了蛇)
而這一切都與一件事有關,就是要清除「有毒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的覺醒(Woke)工程,這些工程遍佈好萊塢大小角落,並佔據主流媒體,瓊斯博士只是其中一個犧牲品
畢竟,他可是拿著鞭子,強壯,性感,試圖把各種古物帶回西方博物館的白人,在有毒男子氣概推土機面前,他被鏟平也是可預料之事,執行這項工程的人們並不在乎瓊斯博士對我們多重要,也不在乎我們如何從中感到電影的魔力,他們只看到「白」、「男性」、「陽剛」、「調情」、「暴力喜劇化」、「東方主義」、「殖民主義」這些可以把瓊斯博士判一萬次死刑的標籤。
前面說完當下的現象,現在,讓我們來談談,為什麼這些現象會如此?有哪些案例告訴我們那些影視資產是如何被摧毀的?,而這一切是否會無可救藥,我的意思是,難道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喜愛的系列被毀滅嗎?難道在追求多元化的過程中沒有折衷之法,而一定要犧牲掉過去的經典作品以及經典男性角色嗎?
這些都是我們本期專題關心的重點。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