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成就的法門 (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17/07/15

當生成就的法門(一) 上果下清 律師/法音宣流

當生成就的法門(一) 上果下清 律師/法音宣流

今天的講題就是「當生成就的法門」。為了解釋這個題目,我們就引證印光大師的開示,來解釋這個題目。對印光大師的開示,我們不妨請諸位跟著念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已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唸,或默唸。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唸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極樂世界。」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

好,到這我們就來解釋,解釋要快,詳細解釋起來,也可以解釋到一個鐘頭。那我們時間少就簡略的解釋。
「無論在家出家」就是不論我們是在家眾或者是出家眾,「必須上敬下和」,必須要對我們上位的人要恭敬。就好比我們在家居士們,我們在上有父母,有我們的伯伯、叔叔、嬸嬸、嫂嫂,這些都是我們上位的人;也有我們的哥哥、姐姐這些都是上位的,我們就是要尊重恭敬。還有在家的居士們對三寶的境界,一律都是尊重恭敬。還有我們出家的師父們,有我們的剃度恩師,有我們的受具足戒的三師七證,有我們的依止師父,有戒臘比我們高位的人,我們都對他要尊重恭敬,這個叫做上敬

而講到下和,譬如在家眾,對我們的弟弟、妹妹、我們的子女,凡是年紀比我們小的,我們對他都很和氣的。他有錯我們就是好言的相勸,使令他不走錯路,能夠改過從善,能夠作個正人君子,乃至能成聖成賢更好,所以我們要上敬下和。我們出家師父們,對我們下位的人,我們的弟子輩、戒臘比我們低的,也是很和氣的,有錯也是糾正、勸導,這個叫做必須上敬下和

忍人所不能忍 行人所不能行

忍人所不能忍 行人所不能行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要忍辱人家所不能夠忍辱的。就好比有時候我們遇到逆境,不合乎我們心意的境界就是逆境,我們往往就會發脾氣。那麼,現在不如此,我們學了這個之後不如此了,要忍辱人家所不能夠忍辱的,我們就跟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來看齊。佛陀因地作忍辱仙人的時候,歌利王率著宮女出來遊玩,歌利王就是太困了,然後他就休息了。宮女就到處去參觀,就看到忍辱仙人在樹下打坐,然後就圍過去聽法。等歌利王醒來之後,怎麼宮女到哪邊去了?後來就找到了,找到就責問忍辱仙人,最後就是用劍割截身體。忍辱仙人被割截身體沒有一塊好的,但是歌利王就問他說:「你有瞋恚心嗎?」他——忍辱仙人就說:「我連一念瞋恚心也沒有,然而我也發願將來我成佛之後,首先度的就是你。」所以歌利王後來就是鹿野苑的五比丘——憍陳如比丘成道之後,最先得度的就是憍陳如比丘,所以就滿佛過去的宿願。

你看佛都被人家割截身體,連一念瞋恚心都沒有。我們平素遇到一點逆境就睡也睡不著了,吃飯也吃不下了,又發脾氣,那怎麼行?所以我們作佛弟子,就跟佛學習,學習忍辱對治我們瞋恚的煩惱,所以叫做忍人所不能忍,忍辱人家所不能夠忍辱的。也要行人所不能行,做人家所做不到的,人家不要做的,我們就趕快做。

圓通寺傳戒

圓通寺傳戒

就講個公案給諸位聽,虛雲老和尚有一位高徒叫做具行,法號叫做具行,然後他的字號叫做日辯,所以叫做具行日辯大師。他是雲南省會理這個地方的人。幼年的時候就喪失了父母,家裡是很貧窮的,所以沒有能力娶太太,等於贅給女家,給這個曾家,贅給一個曾氏,那就生了兩個兒子,家庭很貧窮,就到雞足山,虛雲老和尚雞足山祝聖寺,在他年紀二十一歲的時候,率領他的家人還有他的親戚一共八人出家。

然後他也受了具足戒,虛雲老和尚看到他的根性,就教導他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他平常難行能行,凡是人家不喜歡做的,他就趕快做,一邊工作一邊念佛,佛號都不離於心口之間,一得空也就拜佛、念佛。逐漸密行了有十幾年的功夫,到最後他就自己撿了稻草,數捆的稻草,然後就跏趺而坐,披著袈裟,左手拿個引磬,右手敲木魚就念佛,然後就點火燃燒,就自己火化了。

火化了之後,因為他是不給人知道的,後來村外的人怎麼看到「誒!寺裡怎麼有火光發起?」所以過來看才知道。那有人就通報了老和尚,老和尚最後也有請了一個唐繼堯,他是雲南省的省長,而且做統帥,他也帶了家人來看「哦!坐得還好好的。」然後,特別留了,木魚什麼都被燒掉了,引磬聲音特別的清脆,非常好。看到他的這個情況都非常讚歎。虛雲老和尚也讚歎他成就非凡。人家密行,平素不跟人家計較,人家不喜歡做的事,他就趕快做,所以行人所不能行。

請點閱:https://youtu.be/PyGMYnU2UDY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07/05/12 今天跟諸位共同來研究一個題目,就是「淨業行人,當修三福。」諸位平常有念佛嗎?(有。)那這個題目可以配合諸位,我們就講這個題目。 凡是我等想要修淨業的人,都應當以西方淨土作為安樂的家鄉,以阿彌陀佛作為無上的慈父,以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作為最
布施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7/21 一切菩薩的位置當中,必定以「捨位」居在首先,所以最初就說明「捨心」。那麼講到這裡,我們「直解」這一段說過了。 這個經文本身還沒講,我們先講個公案給諸位聽,大家最喜歡聽公案了,所以先講個公案給大家聽。這個公案是什麼?就是《佛說太子須大拏經》,有
 《寒笳集》 上果下清律師 主講    時間:2014年普茶 《寒笳集》的另外名稱,就是《蕅益大師警訓略錄》,是弘公他所提的。有一段的法語,我們就互相來策勵,那麼不妨我唸一句,請諸位跟著唸一句。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 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 慧宜增、福宜惜。慮宜遠、思宜近。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4/28 諸位善知識!大家晚安! 請放掌 我們首先先說一首偈頌,不妨跟著唸: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採花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勸諸行道眾 勤修乃至真」 好!到這。這一首偈是出在《往生禮讚記》善導大師所作的偈頌, 大
高山仰止 2023/7/10 果清律師,字號正因,俗姓李,名子成,台灣省高雄縣大社鄉人,生於一九四七年農曆七月二十五。師出身於清貧農家,一九六七年,師廿一歲,就讀於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一九七一年畢業。一九七二年、七三年任教於台中立人高中。   師學佛肇於中興大學智海學佛社,一九七〇年,親近台中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07/05/12 今天跟諸位共同來研究一個題目,就是「淨業行人,當修三福。」諸位平常有念佛嗎?(有。)那這個題目可以配合諸位,我們就講這個題目。 凡是我等想要修淨業的人,都應當以西方淨土作為安樂的家鄉,以阿彌陀佛作為無上的慈父,以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作為最
布施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7/21 一切菩薩的位置當中,必定以「捨位」居在首先,所以最初就說明「捨心」。那麼講到這裡,我們「直解」這一段說過了。 這個經文本身還沒講,我們先講個公案給諸位聽,大家最喜歡聽公案了,所以先講個公案給大家聽。這個公案是什麼?就是《佛說太子須大拏經》,有
 《寒笳集》 上果下清律師 主講    時間:2014年普茶 《寒笳集》的另外名稱,就是《蕅益大師警訓略錄》,是弘公他所提的。有一段的法語,我們就互相來策勵,那麼不妨我唸一句,請諸位跟著唸一句。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 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 慧宜增、福宜惜。慮宜遠、思宜近。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4/28 諸位善知識!大家晚安! 請放掌 我們首先先說一首偈頌,不妨跟著唸: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採花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勸諸行道眾 勤修乃至真」 好!到這。這一首偈是出在《往生禮讚記》善導大師所作的偈頌, 大
高山仰止 2023/7/10 果清律師,字號正因,俗姓李,名子成,台灣省高雄縣大社鄉人,生於一九四七年農曆七月二十五。師出身於清貧農家,一九六七年,師廿一歲,就讀於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一九七一年畢業。一九七二年、七三年任教於台中立人高中。   師學佛肇於中興大學智海學佛社,一九七〇年,親近台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唸。或默唸。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現在很多世間人來皈依金剛密乘的上師,皈依上師了以後,就好像世間人的概念來跟某一個人談生意、談合作一樣。當我跟你合作不愉快或者合作破裂,我們合作就到此為止,就不要合作了。這個世間法做生意的概念,世間法交朋友與人互動的概念,直接拿來在金剛密乘修學佛法,來依止上師,完全就錯誤了,根本就不是這一套!
Thumbnail
修學密宗、密乘的人一定要守十四條戒律。修密乘會不會成就,就看這十四條有沒有違犯,守得有沒有精嚴,或者如果有違犯是不是有懺悔還復清淨,相當的重要。「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這是第一條,為什麼是第一條呢?「金剛上師」就是你的密宗上師。「上師」這兩個字,又叫「靈性的導師」...
Thumbnail
原 文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况贵乡僻居深山,知法者少。高明者以语言不通之故,皆不至其地。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①。以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唸。或默唸。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現在很多世間人來皈依金剛密乘的上師,皈依上師了以後,就好像世間人的概念來跟某一個人談生意、談合作一樣。當我跟你合作不愉快或者合作破裂,我們合作就到此為止,就不要合作了。這個世間法做生意的概念,世間法交朋友與人互動的概念,直接拿來在金剛密乘修學佛法,來依止上師,完全就錯誤了,根本就不是這一套!
Thumbnail
修學密宗、密乘的人一定要守十四條戒律。修密乘會不會成就,就看這十四條有沒有違犯,守得有沒有精嚴,或者如果有違犯是不是有懺悔還復清淨,相當的重要。「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這是第一條,為什麼是第一條呢?「金剛上師」就是你的密宗上師。「上師」這兩個字,又叫「靈性的導師」...
Thumbnail
原 文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况贵乡僻居深山,知法者少。高明者以语言不通之故,皆不至其地。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①。以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