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法語--持戒放生公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4/28

清和尚法音宣流

清和尚法音宣流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採花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勸諸行道眾 勤修乃至真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採花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勸諸行道眾 勤修乃至真

諸位善知識!大家晚安!

請放掌

我們首先先說一首偈頌,不妨跟著唸: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採花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勸諸行道眾 勤修乃至真」

好!到這。這一首偈是出在《往生禮讚記》善導大師所作的偈頌,

大師書於日中偈,太陽正在當中的偈頌。

第一句 人生不精進

我們做為一個人,那我們算是修行的人,在一生當中,假若我們不精進的話,不精進用功的話,喻若樹無根,就比喻好像樹木沒有根,樹木沒有根本它就會枯萎了,很快就死掉了,也好像怎麼樣呢?

採花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我們採花,把花採下來,放在太陽當中,能得幾時鮮呢?能夠獲得幾時的鮮豔呢?很快就枯萎了。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哦!無常到來在須臾間哦!其實須臾間還長一點;命在呼吸間,一口氣不來就隔世了。不光是須臾間,是在呼吸間,表示非常的快,什麼時候無常不知道,一口氣不來就隔世了。

所以勸諸行道眾 勤修乃至真,勸勉諸位修行聖道的人的大眾們,

勸勉修行聖道,修行佛道的大眾們,勤修乃至真。要精勤地修行

,乃能夠達到證得真如本性,成就無上佛道的地步。所以這首偈很好的。 

心莫作放逸 聖法當勤學 如是無憂愁 心定入涅槃

心莫作放逸 聖法當勤學 如是無憂愁 心定入涅槃

接著有連帶的一首偈,也不妨跟著唸:

心莫作放逸 聖法當勤學

如是無憂愁 心定入涅槃

就到這。

這一首偈是拘那含牟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宣說的。

心莫作放逸

我們修行人的心絕對不要放逸,把心放出去,放縱,貪染五欲六塵的境界,就是放逸,講到己錯。我們在修學聖道當中,忘失了正念就是放逸。比如正在念佛,你打妄想,就是放逸。所以絕對不要放逸,那不放逸不貪染五欲六塵,就節省下來我們的精力時間、寶貴的光陰,用來做什麼呢?

聖法當勤學

對聖人的教法,教導我們的教法,就不外戒定慧三無漏學。

所以我們要精勤修學戒定慧三無漏學,我們才能真正熄滅貪瞋癡種種的煩惱,所以聖法應當精進地修學。修學了,你能夠滅除貪瞋癡種種煩惱,就能心定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槃。

如此,我們再沒有憂愁怖畏了。我心裡會有憂愁怖畏,就是我們有煩惱,就會憂愁怖畏。你能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熄滅貪瞋癡煩惱了,你心就清澈的清淨,最沒有憂愁苦惱了,你的心內能夠入於真正禪定

心定入涅槃

證入大般涅槃無上菩提的境界。涅槃就著斷煩惱障來說的,大菩提就著去除所知障來講的。涅槃就是斷徳成就的,大菩提就智徳成就的。那就成就二轉妙果,就太殊勝了。今天就講這兩首偈頌。 

心心都在道上  我們善根就是一直增長

心心都在道上 我們善根就是一直增長

接著也跟諸位說明一下:

在星期四、今天星期五。昨天、昨天上午有信眾來,信眾父母帶著子女,其中有一位七八歲的小女孩,善根非常深厚,怎麼深厚法呢?

和尚在為他們講法,講到不妄語,連小妄語都不犯,那就講到一個小公案。什麼小公案呢?

比如你住在山上,打獵的人追逐一頭鹿跑到這邊來,

問到你有沒有看到一頭鹿,那你們要怎麼答?要怎麼答?有看到,還是沒看到,沒看到,沒看到是打妄語喔。

那有看到,牠就在那裡,就幫助他去殺生,這個也不行。然後問到有人,小女孩她就回答了。怎麼回答:說「跟獵人商討一下,把牠買下來放生。」你看善根那麼深厚,出乎意料之外。那麼小小的就有這麼樣大人的策略,非常慈悲,有智慧。真是一個太深厚的根機了。我們知客法師也在場,真的不得了。

人家去參加一次法會,回來自己就做功課,自己就發心做功課。

你看!上課那麼好。所以我們出家了,都受了比丘戒了。那居士也要發心出家了,那麼心心都在道上,我們善根就是一直增長。要精進用功,絕對不放逸。今天就說到這。

阿彌陀佛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山仰止 2023/7/10 果清律師,字號正因,俗姓李,名子成,台灣省高雄縣大社鄉人,生於一九四七年農曆七月二十五。師出身於清貧農家,一九六七年,師廿一歲,就讀於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一九七一年畢業。一九七二年、七三年任教於台中立人高中。   師學佛肇於中興大學智海學佛社,一九七〇年,親近台中
高山仰止 2023/7/10 果清律師,字號正因,俗姓李,名子成,台灣省高雄縣大社鄉人,生於一九四七年農曆七月二十五。師出身於清貧農家,一九六七年,師廿一歲,就讀於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一九七一年畢業。一九七二年、七三年任教於台中立人高中。   師學佛肇於中興大學智海學佛社,一九七〇年,親近台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所以人生,一段一段人生生命的過程,我們到底要如何活?要如何活得真正有意義?活得真正有生命的價值?我們從佛的經典中,我們可以處處看到生命的價值觀。 正命者能成道業 發揮生命的價值 反之則造惡業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 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屍。~法句經21    [筆記] 不放逸與勤奮是涅槃之道。 所以,放逸就是去向死路。   所謂的不死之道,就是領悟和繼承一切生死經歷後,作出的最後選擇——涅槃。不死並非指肉體不死的那種物質狀況,而是指當一個人完全領悟一切經歷的過程時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所以人生,一段一段人生生命的過程,我們到底要如何活?要如何活得真正有意義?活得真正有生命的價值?我們從佛的經典中,我們可以處處看到生命的價值觀。 正命者能成道業 發揮生命的價值 反之則造惡業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 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屍。~法句經21    [筆記] 不放逸與勤奮是涅槃之道。 所以,放逸就是去向死路。   所謂的不死之道,就是領悟和繼承一切生死經歷後,作出的最後選擇——涅槃。不死並非指肉體不死的那種物質狀況,而是指當一個人完全領悟一切經歷的過程時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