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心得]超牢記憶法

    去租借了[超牢記憶法]這本書,會知道是從網路看別人分享學習、記憶類的影片得知,但翻個幾頁後,內容排版卻不是很吸引我,至少我沒辦法一眼看穿關鍵字,不過還是耐著性子快速找出幾個自己認為不錯的要點當記錄。

    關於要怎麼記的更久
    突破大腦的''感覺良好''的限制?
    提取記憶、間隔練習、交錯練習,這三者密不可分
    這次主要從超牢記憶法中提取我認為重要的資訊

    探討如何記憶理解考試真的很有趣


    提取記憶

    不是重複閱讀,而是在大腦或一張空白紙上,提取出你剛剛念的東西
    或者晚上躺在床上問自己今天到底念了什麼?(可能因此讓你睡不著)
    不是看著答案說自己好像會了,或者翻1000遍的書告訴自己懂了,當你面對空白的時候,能不能擠出真正的答案-才是真正懂。
    再說一次:讓你感覺安心良好的方式-往往不一定是正確的(很多學習技巧幾乎都是反直覺)

    間隔練習

    今天念完的東西,需要隔一段時間再自我測驗一次。
    這段時間夠久到你可以忘記[不須動腦]的反射,讓你有機會真正微痛苦的思考出答案,但又不能久到你完全忘記(完全忘記代表又要重頭學習了)
    通常我是隔2~3天測驗第一次,隔7天測驗第3次,再隔7天測驗第4次,最多4~5次就已經差不多可以真正卡在腦袋的某個角落了。

    交錯練習

    為何需要交錯練習?
    通常參考書都是以一個小區塊當練習更容易讓你熟悉不是嗎?
    為何你再參考書中小區塊的課後練習總是完美地拿到滿分,卻再大考中的多區塊混合總不理想?
    1.既然大考都是多區塊混合,你還會覺得用只用小區塊練習夠嗎?
    2.小區塊練習可以讓你一開始挫折感沒那麼重,也有其優點,當你達成後仍需要交錯各區塊的混合練習-訓練每一次你看題目的思辨能力(可以分辨出這要用什麼方式解題)的能力
    當然經過一連串的實驗結果,只練習同一區塊的人比那些混合練習的人少了快速分辨適用的能力
    例如今天念了憲法的A章節,可以在當日加入B章節的練習,在下一次測驗時會有兩個章節的對照,讓你挑戰自己是否容易混淆

    Q&A

    而這些足夠讓你熟悉一個你完全沒接觸過的領域嗎?
    當然不夠-因為你不知道你不懂什麼
    加上這只強調''如何記得久'',念書考試等等往往還要涉及理解、組織、辨識等能力。
    那你建議怎麼做呢?
    如果是以考試取向來說,我認為一開始就直接從考古題、解題書開始抓關鍵字、重點+搭配目錄來看
    從題目中每一句話-為何這句話要這樣問?他在試圖告訴我什麼資訊?
    然後對照答案或解題書的內容,讓自己''知道''原來題目這樣問的時候是告訴我這裡有什麼意義(又或者說老師把這些定義包裝成什麼樣子)
    那你在實際執行的時候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1.沒唸書本來就不會寫,所以挫折感會很大
    此時可以優先從有小區塊練習的考古題區開始-增進信心
    等到小區塊的都熟悉差不多可以開始交錯練習-增進分辨能力
    在看題目時要用自己的話整理成大綱架構(由繁化簡)

    2.容易淪為[背答案]-因為沒思考這個題目要考的核心到底是什麼,當找好答案後就變成膝反射,看到該題->想到答案。
    但往往題目做個小改動或換個角度思考,就會被擊潰;因為''看不到''題目,所以想不出答案。
    就像[深度學習的技術]中說科學家一開始發現青黴菌可以將某些細菌殺死,在粗淺的理解(背答案)下-得到的就是青黴菌可以殺死細菌;但當發現細菌開始突變了,青黴菌殺不死細菌了怎麼辦,所以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是-青黴菌中的一個物質才是真正克制細菌的東西,在利用該物質去做各種組合,以避免細菌的突變(徹底理解為什麼後就可以嘗試自己的組合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