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師執行業務收入而言,即便沒有扣繳憑單軌跡,但屬醫師個人執行業務報酬,仍屬應申報的個人所得,但由於缺乏扣繳憑單的申報、勾核軌跡,這部份的醫師個人所得,往往是稅務單位的查核重心。
以往,透過個人、配偶或同申報戶其名下的存款,比對醫師個人申報的所得金額,有機會掌握到執行業務所得漏報的契機,然而,這類的選案,往往有一定的查核門檻,且容易在納稅義務人刻意分散或化整為零的情況下,難以被掌握。
然而,在2022年開始落實的【金融機構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卻有機會進一步掌握到刻意化整為零的違法隱匿。依據該作業規範第三、四條的規定,只要個人帳戶符合:
一、一個年度存入、轉入、匯入,金額累積達NTD240萬;且
二、該年度有任四個月份,存入、轉入、匯入筆數,每月達200筆。
金融機構即需在隔年三月底之前,向稽徵機歸提交個人帳號的以下資料,包含:
一、身分資料,包括:(一)姓名(二)身分證明文件種類、號碼(三)金融帳戶的開戶日期
二、交易紀錄,包括:(一)金融機構代號、帳號(二)存入、轉入、匯入的金額及時間
若納稅義務人將漏未申報的所得,藉由化整為零的方式,進入金融機構的話,稽徵機關將有進一步查核到的可能與機會。這類常見的漏報態樣,包含:未依法完成稅籍登記的電商網紅、未依法開立發票的企業營收,也包含漏報執行業務所得的醫師個人綜合所得。
參考資料:
翰鼎顧問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