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9/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後感《一人公司》

raw-image

別誤會,我還沒有要創業的念頭,暫時也沒想到能做什麼事情或產品來創業。不過看這本書時,我倒是腦海中浮現兩個人,一位是 Teddy 學長,一位是江湖人稱 91 哥的前輩,他們都有了自己的事業,而且是依自己的步調,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今年對我來說是蠻特別的一年,當初為了追求職涯上的成長,我選擇離開工作一年半的公司,到另一家公司重新出發,但不到三個月,我又回到原公司了,我想應該是我還沒找到出至於意義而不是金錢或是和其他人一樣持續往上爬的目標吧。

買書那天和當時一起奮鬥有革命情感的遊戲橘子前同事吃完飯後,在台北地下街閒晃等待下個飯局時,看到牆上的海報介紹這本書覺得有趣就到誠品把這本書買回家了,這幾天在捷運上或是睡前翻著翻著就看完了,很有趣的一本書,整本書的核心思想,和過去幾年奮鬥追求的不太一樣:

一人公司的簡單概念就是:質疑成長的企業。

並不是說公司不追求成長,而是成長是因為好的服務、好的產品,以及對於既有顧客的連結與關注後的結果,不是刻意去追求的目標。

企業應該更專注於變得更好,而不是只想著變得更大。

裡面很多概念和敏捷的精神是很像的,像是第 11 章《推出產品,再循序漸進的反覆改良》中提到,用最快的速度賺取利潤,收集市場回饋然後持續優化,所以有句話我特別印象深刻

如果你推出的第一版產品沒有讓你感到尷尬,那就代表你推出得太晚了。

因為這句話大概可以總結我在遊戲橘子三年的感想。如果要總結這幾年的工作,書中一個有趣的說法有挺適合的

說來奇怪,直到 1950 年代為止,「優先事項」一詞在英文中幾乎都是單數形式 priority,直到後來,有能力處理多重任務是個好主意的誤導信仰成立,「優先事項」變成複數形式 priorities。

為了成長,必須要花費許多的心力去做很多事情,並不是說這些事情不用做,或是這些事不好,而是被成長兩個字推動著,以難以掌握的速度在前進,有時會懷疑自己,這樣的工作步調是自己想要的嗎?

看到最後,後記裡提到的兩個小故事,一個是深山裡的溫泉飯店,不擴展以追求成長,歷經五十二代營運一千三百年,至今仍是很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一個是金剛組 (之前有看過節目介紹過,日本最優秀的木匠師傅都在這) 卻在成長遊戲中迷失。

在日語中,老店 (shinise) 是經營持續很久的公司的代名詞。有趣的是,全球所有一百歲以上的企業中,約 90 % 是日本企業。他們的員工都不到三百人,而且那些仍然存在的公司,永遠不會快速成長,也沒有非常充分的理由要快速成長。

書中畫了滿滿的筆記,不過我想每個人看這本書的想法應該都不會一樣,像是創業不一定需要創投,創投的目標是將獲得的股票回收最大化,和您的創業目標不見得一致,沒有創投可以取得最大的自主權。用既有的利潤來推動成長,而不是預期的利潤來推動成長。

就不一一把我畫的地方寫上來,蠻推薦大家找這本書來看看。看完這本書,也許可以找到時間到花蓮,找同樣是一人公司的大學同學聊聊天,順便在花蓮悠閒地休息一下。

Nov 3, 201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