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a Barbie Girl, in a Barbie World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芭比》中的Barbie和Ken

這一幕根本就是傳統的男性冒險電影中,女主硬要跟來還要帶高跟鞋的梗

這一幕根本就是傳統的男性冒險電影中,女主硬要跟來還要帶高跟鞋的梗

也許看太多好評和入場前被人劇透了七七八八,所以稍為有點不滿足。電影是好看的,特別是這種IP改編來說真的是新高度了,但總覺得可以做得更好。大概是因為我對結尾的部分有點不滿足吧。

Ken的故事

故事基本上就是將Barbie世界設定成現實中的對反,一個以女權優先的世界。於是Ken的故事就等於是一向以來所有女權故事的性轉版本。這當然很有意思,我常常說,批評父權主義並不等於要高舉女權。一個逆反的社會,一個母(女)權主義當道的社會,就會是男人的地獄,正如父權中的女性一樣。

Barbie們對Ken不好嗎?不是一樣禮貌和親切嗎?但Barbie世界裡所有東西By default就是為Barbie們而設,Ken永遠只是附屬品,他的價值也取決於這個以Barbie們為中心所建立的小社會。Barbie們善良嗎?善良,但卻也可怕地忽略和無視了Ken作為Ken所不同而需要的一切,而他的存在和配合被視作理所當然。那甚至是一種完全沒自覺的盲點和忽視。就跟現實世界中男性的不自覺忽視一樣,父權文化裡一切預設和標準都以男性為主,導致女性的需要長久以來不被看見──反正不處理也一直好好的不是嗎?

來到現實世界,我很喜歡導演並沒有刻意去醜化或製造男性欺負女性的假父權畫面,她只是很簡單地點出在權力的場合仍然由男性主導的現況。甚至Barbie的政治正確女性平等形象,也只是單純的資本主義市場主導的產物。

但是在現實中一切正在改變,兩性的落差確實正在拉近(例如醫院那一幕)。更重要的是藉由Mattel裡的實習生和Barbie世界裡的Allan,也描寫了同性裡的權力落差。沒權力的男性是女人嗎?是的。所以性別只是權力遊戲裡的一環,只不過性別作為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標籤最容易利用罷了。

所以,反過來想,Ken把父權主義帶回Barbie世界,只是女權主義反撲(激進的那種)的性轉。照道理我們不是應該支持他們才是嗎?芭比們想「解決」事情讓一切變回以前的樣子,不也就是我們很熟悉的那種「本來一直以來都運作得好好的,都是你們女人要爭取什麼讀書/投票/工作/平權才搞出這些麻煩」的性轉思維嗎?

而解決事情的方法,竟是讓芭比們利用Ken對自己的渇望來達成。這點大概是最雷到我的。因為這種解決事情的方法實在太渣。把性別角色倒轉想一想就會覺得真的很人渣。特別是Barbie和Ken是設定成沒生殖器官的小朋友玩具,電影中Ken對Barbie的愛就更顯出是純愛而不是欲望,所以這個橋段還真的有點無言。當然,劇本最後有想辦法救回來,因為Ken對Barbie的渴求只是基於「設定」而非他的真實想法,於是Ken走上一般傳統女權劇本的套路:要罷脫社會預設的價值觀,尋找自己的價值觀。所以「抱得美人歸」並不是Ken需要的答案。不然他也只能停在原地(正如套路裡大多以女性走出婚姻作結)。

如果這種諷刺的效果正是導演想讓大家反省的話,這倒是不錯的。即使在Barbie世界裡,也沒有辦法做到一步登天兩性平權。


Barbie的故事

如果說Ken的故事是值著反轉性別來作為傳統兩性權力失衡的反思,Barbie本身的故事卻有更宏觀的主題。

Barbie作為一個完美的概念,卻因為感染到成人的憂傷和幽暗面,進而走向真實。因此真實世界中的一切,有缺憾的,會變化的,深深吸引著她。看著老態龍鐘的老婦,她忍不住讚嘆「妳很美」。我想不是因為什麼「女性的自信」,而是因為她被老婦那種真實地活過的人生痕跡所感動。她是被「老去(死亡)」這個所有人不分男女都想逃避的終局所吸引。這一幕,實在太好。Barbie的故事不再是關於性別,而是關於存在的意義。不管是男是女,而是作為一個人,怎麼擁抱自己活著為人這回事。概念不會死,但人類只有一個結局。再沒有完美的每一天。在這條老去的路上,有痛苦有快樂,時間會流動,在有限的時間裡作出選擇,這才是活著。於是Barbie活了。

難怪有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劇本簡直就像是隱約探討了AI的發展。這部電影用來當作科幻來討論,應該也是蠻有意思的。

在一部所有人都以為會是成人版《Toy Story》的電影中有這種野心和企圖,註定令這部電影成為不能不看的佳作。加上各個演員都完全放飛自我的演出,讓我看得很愉快。

看完之後,怎麼能不把AQUA的大碟拿出來轟一轟呢?

avatar-img
24會員
51內容數
船過留痕,貓咪蹓躂踩下貓腳印。偶然按捺不住對時事新聞吐槽就跟吐毛球一樣,是為了身心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夜透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It's time to go now. Any last wish?"
最近讓很多插畫師和畫家恐慌的消息,就是一名完全不會繪畫的人利用AI繪圖系統做出了一幅畫作而且居然在比賽中得獎了。 其實,這只是無限猴子理論(Infinite Monkey Theorem)的進階版,也許還加上了一點圖靈實驗的影子。
香港這波移民潮最吊詭的地方:我們出走是因為不想失去香港人的身份和價值觀,因為留下來必然會被暴力扭曲。但一出走,香港人的身份就會發生不可抵抗的質變。
感謝恐龍讓路,今天二刷Top Gun 2終於可以看到IMAX! 爽片就是爽片,Don't think, just feel it. 劇情合理性什麼的都不重要啦,重點是感受起飛時連座椅都震動的巨響,以及天旋地轉的景深和緊張感! 所以我很懷疑美軍能借這電影吸引人參軍的成效……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後的感想都是:不管導演編劇吸了什麼,都請給我來一管。在激動地讚嘆腦洞大開的創意之後,想要寫點什麼感想卻費煞思量,因為實在太豐富了。 可以說的題目那麼多,那我還是來說說電影中讓人又笑又哭的母女情吧。
沒有經歷過那種惡夢的人,又怎麼能明白那種恐怖和痛苦。那種在最殘酷的暴行中,不被視作人而只是物件般的凌虐,在痛苦中不斷呼求上帝拯救,卻沒有回應的恐怖絕望。光是想像,都足以令人崩潰。 被上帝所遺棄,上帝袖手旁觀。
"It's time to go now. Any last wish?"
最近讓很多插畫師和畫家恐慌的消息,就是一名完全不會繪畫的人利用AI繪圖系統做出了一幅畫作而且居然在比賽中得獎了。 其實,這只是無限猴子理論(Infinite Monkey Theorem)的進階版,也許還加上了一點圖靈實驗的影子。
香港這波移民潮最吊詭的地方:我們出走是因為不想失去香港人的身份和價值觀,因為留下來必然會被暴力扭曲。但一出走,香港人的身份就會發生不可抵抗的質變。
感謝恐龍讓路,今天二刷Top Gun 2終於可以看到IMAX! 爽片就是爽片,Don't think, just feel it. 劇情合理性什麼的都不重要啦,重點是感受起飛時連座椅都震動的巨響,以及天旋地轉的景深和緊張感! 所以我很懷疑美軍能借這電影吸引人參軍的成效……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後的感想都是:不管導演編劇吸了什麼,都請給我來一管。在激動地讚嘆腦洞大開的創意之後,想要寫點什麼感想卻費煞思量,因為實在太豐富了。 可以說的題目那麼多,那我還是來說說電影中讓人又笑又哭的母女情吧。
沒有經歷過那種惡夢的人,又怎麼能明白那種恐怖和痛苦。那種在最殘酷的暴行中,不被視作人而只是物件般的凌虐,在痛苦中不斷呼求上帝拯救,卻沒有回應的恐怖絕望。光是想像,都足以令人崩潰。 被上帝所遺棄,上帝袖手旁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當初看電影Barbie,期待頗高,看完後,覺得好看,同時又隱隱覺得怪怪的。後來認真想想,這種不適感,或者來自電影Barbie作為個人成長的故事,跟我們習慣了的英雄故事不一樣。 「女性的故事」應該是怎樣的?我們不可能從一部電影就找到答案,但電影確實給了我們不少啟發。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當初看電影Barbie,期待頗高,看完後,覺得好看,同時又隱隱覺得怪怪的。後來認真想想,這種不適感,或者來自電影Barbie作為個人成長的故事,跟我們習慣了的英雄故事不一樣。 「女性的故事」應該是怎樣的?我們不可能從一部電影就找到答案,但電影確實給了我們不少啟發。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