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演化(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二疊紀(英語:Permian,符號P)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時間處於石炭紀、三疊紀之間(2.99-2.51億年前)。定義二疊紀的岩石層是比較分明的,但開始、結束的精確年代卻有爭議。其不精確度可達數百萬年。由地質學家莫企遜1841年提出。以往,二疊紀為二分,目前二疊紀使用三分法:烏拉爾世(Cisuralian)、瓜德魯普世(Guadalupian)、樂平世(Lopingian)。取名於俄羅斯的彼爾姆州。中文譯為二疊紀一說是在德國的同年代地層的上層是鎂質灰岩,下層是紅色砂岩之故。

植物

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種子蕨為主。晚期有較大變化,鱗木類、蘆木類、柯達樹等趨於衰微、滅絕,代之以較耐寒耐旱的種子蕨和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類大為增加。蘇鐵類和銀杏類的早期種類在這時期出現。植物已經出現了地理區系的分化。

另外在彼爾姆-昆古爾地區化石群發現了一類全新的植物化石,在二疊紀結束時滅絕,該化石種類具有類似花朵型態和種子帶翅的特徵,但幼苗形態更類似於針葉樹。

動物

海洋

軟骨魚類繼續繁盛;腕足類繼續繁盛,長身貝類占優勢;䗴類、海百合和軟體動物也是重要部分,菊石類有明顯分異;四射珊瑚和橫板珊瑚繁盛;苔蘚蟲逐漸衰退;三葉蟲趨於滅絕。

陸地

  • 昆蟲多樣化的急劇增加。在二疊紀末期,起源率和滅絕率都大幅下降。出現了取食花粉行為,、擬態現象、蟲蛀木現象。
  • 離片椎類進一步發展,占據了淡水的統治地位。
  • 羊膜動物首次大量繁盛:
  1. 盤龍目(二疊紀早期)、獸孔目(二疊紀中晚期)等合弓綱動物具有陸地的統治地位。
  2. 中龍目、始鱷目、空尾蜥、蘭炭鱷等蜥形綱動物開始嘗試向天空和水域發展。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英語: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P-Tr)是一個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二疊紀與中生代三疊紀之間,距今大約2億5140萬年。若以消失的物種來計算,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這次滅絕事件也造成昆蟲的唯一一次大量滅絕。計有57%的科與83%的屬消失。在滅絕事件之後,陸地與海洋的生態圈花了數百萬年才完全恢復,比其他大型滅絕事件的恢復時間更長久。此次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的五次大型滅絕事件中,規模最龐大的一次,因此又被正式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或是大規模滅絕之母(Mother of all mass extinctions)。

誘發這次事件的原因是,當今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大規模洪流玄武岩噴發,熔岩流入鄰近的煤炭層與岩鹽導致地球表面煤層和天然氣的燃燒和爆炸。大量二氧化碳融入海水中造成海水酸化,影響整個海洋的珊瑚礁。而岩鹽爆炸同時也釋出大量的氟氯碳化物,破壞臭氧層令地面紫外線驟增殺死海中的浮游藻類,光合作用驟止導致海中缺氧,同時缺氧的環境也令硫化菌大量繁殖釋出大量劇毒的硫化氫,從而引發這場生態系大毀滅。

截至目前為止,這系列的文章我們已經聊到多起生物大滅絕,但與社會大眾談到生物大滅絕絕大多數人只知道恐龍滅絕的那一次,然而在此之前地球曾發生過好幾次比恐龍滅絕時更嚴重的生物大滅絕,奧陶紀大滅絕與泥盆紀大滅絕規模都在恐龍時代終結之上,而它與本篇所講到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相比根本不算什麼,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說直接一點,幾乎抹去地球上所有生命,如果當初滅絕規模再大一些,說不定你我與恐龍都不會出現。

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標誌著古生代的結束,地質年代進入中生代,而後地球生態系亦進入全新的篇章。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石炭紀(英語:Carboniferous,符號C)是地球歷史中的一個地質時代。各種兩棲動物都在這個時代出現及繁演出來,所以又被稱為「兩棲時代」。早在1822年石炭紀在英國就已經被看作是一個地質時代中的紀了。石炭紀的名字來自於石炭紀時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煤。它從3.58億年前(358百萬年前)開始,延
上週提到生物在奧陶紀與志留紀動植物開始出現在陸地,不過主要是以水域附近分布為主,生命要覆蓋至整個陸地要到泥盆紀,以下篇幅分段敘述之。 泥盆紀(英語:Devonian,符號D)是地質時代古生代中的第四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4.2億年前,結束於3.6億年前。 從古地理學的角度上來看,泥盆紀主要由南方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志留紀生物群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海洋 筆石是海洋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生物,筆石以單筆石類為主,如單筆石、弓筆石、鋸筆
上次我們聊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創造出當今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生物基礎,但主要都還是以海洋生命為主,本週開始探討生命是如何從海洋登上陸地。 奧陶紀生命 海洋 生物起源於海洋,首次全球規模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爆發性輻射事件是發生在古生代(Palaeozoic Era)之初。然而,期間(該演化事件)的複雜性直到
上週我們聊到冰河時期促成複雜生命的產生,本篇文章將從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最初的複雜生命說起。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語:Ediacaran biota)又稱艾迪卡拉生物群,是一群神秘的盤狀、管狀、葉狀或袋狀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5億8000萬年前-5億4200萬年前)
上次我們講到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以及最原始簡單的生命發展歷程,而我們所熟知的多細胞且肉眼可見的生物在地球四十多億年的歷史裡只是最近六至八億年的事,其餘時間地球上的生命都只有單細胞的原和生物與簡單原生生物,最多海中有一些中大型的藻類,那複雜生命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呢? 光合作用最地球生命的影響地球就像其他行
石炭紀(英語:Carboniferous,符號C)是地球歷史中的一個地質時代。各種兩棲動物都在這個時代出現及繁演出來,所以又被稱為「兩棲時代」。早在1822年石炭紀在英國就已經被看作是一個地質時代中的紀了。石炭紀的名字來自於石炭紀時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煤。它從3.58億年前(358百萬年前)開始,延
上週提到生物在奧陶紀與志留紀動植物開始出現在陸地,不過主要是以水域附近分布為主,生命要覆蓋至整個陸地要到泥盆紀,以下篇幅分段敘述之。 泥盆紀(英語:Devonian,符號D)是地質時代古生代中的第四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4.2億年前,結束於3.6億年前。 從古地理學的角度上來看,泥盆紀主要由南方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志留紀生物群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海洋 筆石是海洋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生物,筆石以單筆石類為主,如單筆石、弓筆石、鋸筆
上次我們聊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創造出當今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生物基礎,但主要都還是以海洋生命為主,本週開始探討生命是如何從海洋登上陸地。 奧陶紀生命 海洋 生物起源於海洋,首次全球規模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爆發性輻射事件是發生在古生代(Palaeozoic Era)之初。然而,期間(該演化事件)的複雜性直到
上週我們聊到冰河時期促成複雜生命的產生,本篇文章將從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最初的複雜生命說起。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語:Ediacaran biota)又稱艾迪卡拉生物群,是一群神秘的盤狀、管狀、葉狀或袋狀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5億8000萬年前-5億4200萬年前)
上次我們講到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以及最原始簡單的生命發展歷程,而我們所熟知的多細胞且肉眼可見的生物在地球四十多億年的歷史裡只是最近六至八億年的事,其餘時間地球上的生命都只有單細胞的原和生物與簡單原生生物,最多海中有一些中大型的藻類,那複雜生命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呢? 光合作用最地球生命的影響地球就像其他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阿爾卑斯山的冰川正以驚人的速度融化,科學家在此發現了約2.8億年前的古生態系統,揭示了地球的遠古歷史。這一發現源於登山者的偶然探索,所發現的化石包括四足動物足跡和植物遺骸,顯示出當時生態的多樣性。然而,冰川融化同時也對現代生態系統造成威脅,迫使人類反思氣候變遷的影響。
Thumbnail
中新世(約2300萬至530萬年前)是目前地球上最後一個的溫暖時期,自中新世晚期開始經過上新世(約530萬至260萬年前)直到更新世的冰河時期(約260萬年前至現在尚未結束)這段時間地球的年均溫幾乎都在下降中,因此對中新世時期生態的研究可以有效銜接地球自溫暖時期到現代這段期間的生物演化過程。 在這次
Thumbnail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但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科學家通過化石證據確定了這一點。現代鳥類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隨著盤古大陸的分裂和生態位的多樣化,恐龍在不同大陸獨立演化。小行星的撞擊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並引起了劇烈的環境變化。本篇文章探討了恐龍的演化歷史及其滅絕原因。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這個世界曾經毀滅過一次。 不。 也許不只一次。 只不過就紀錄上來說曾有那麼一次,人類從地球上完全消失了,就像是被誰從歷史上抹去。 而在那段時間裡,海洋、陸地上的生物大量繁殖,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下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地貌,更多樣的大氣、更深沉的海洋、更聳立的山脈、更陡峭的低谷。 少了人類,整個
Thumbnail
最早的維管束植物出現於約4億2千萬年前的志留紀晚期,而具有木質結構的樹則大約至3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晚期演化出來。泥盆紀中晚期存在的古代蕨類有瓦蒂薩屬(Wattieza)、古蕨屬(Archaeopteris)、蘆葉屬(Calamophyton)等等,高度都不亞於現今的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木本物
Thumbnail
在動物的演化史中,寒武紀大爆發堪稱其中最重要、最引人入勝的時期。大爆發的發現源於早期對地層化石的研究,當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寒武紀地層中突然出現了大量豐富多樣的動物群化石,與前一時期的地層相比,這是一個極其戲劇性的轉變,也展開了顯生宙時代。早在18世紀,古生物學家威廉·布克蘭就曾談論過這一現象,連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目前主流認為開花植物(被子植物)是出現在侏儸紀到白堊紀早期(有些人認為更早),昆蟲協助植物授粉也被認為是發生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後,但近年來的化石發現這樣的共生現象早在二疊紀的裸子植物就已存在。以往要從化石了解古生代或中生代昆蟲授粉的資訊都是由間接的途徑得知,如植物的毬果、花朵的形態適合蟲媒或者昆蟲的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阿爾卑斯山的冰川正以驚人的速度融化,科學家在此發現了約2.8億年前的古生態系統,揭示了地球的遠古歷史。這一發現源於登山者的偶然探索,所發現的化石包括四足動物足跡和植物遺骸,顯示出當時生態的多樣性。然而,冰川融化同時也對現代生態系統造成威脅,迫使人類反思氣候變遷的影響。
Thumbnail
中新世(約2300萬至530萬年前)是目前地球上最後一個的溫暖時期,自中新世晚期開始經過上新世(約530萬至260萬年前)直到更新世的冰河時期(約260萬年前至現在尚未結束)這段時間地球的年均溫幾乎都在下降中,因此對中新世時期生態的研究可以有效銜接地球自溫暖時期到現代這段期間的生物演化過程。 在這次
Thumbnail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但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科學家通過化石證據確定了這一點。現代鳥類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隨著盤古大陸的分裂和生態位的多樣化,恐龍在不同大陸獨立演化。小行星的撞擊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並引起了劇烈的環境變化。本篇文章探討了恐龍的演化歷史及其滅絕原因。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這個世界曾經毀滅過一次。 不。 也許不只一次。 只不過就紀錄上來說曾有那麼一次,人類從地球上完全消失了,就像是被誰從歷史上抹去。 而在那段時間裡,海洋、陸地上的生物大量繁殖,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下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地貌,更多樣的大氣、更深沉的海洋、更聳立的山脈、更陡峭的低谷。 少了人類,整個
Thumbnail
最早的維管束植物出現於約4億2千萬年前的志留紀晚期,而具有木質結構的樹則大約至3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晚期演化出來。泥盆紀中晚期存在的古代蕨類有瓦蒂薩屬(Wattieza)、古蕨屬(Archaeopteris)、蘆葉屬(Calamophyton)等等,高度都不亞於現今的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木本物
Thumbnail
在動物的演化史中,寒武紀大爆發堪稱其中最重要、最引人入勝的時期。大爆發的發現源於早期對地層化石的研究,當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寒武紀地層中突然出現了大量豐富多樣的動物群化石,與前一時期的地層相比,這是一個極其戲劇性的轉變,也展開了顯生宙時代。早在18世紀,古生物學家威廉·布克蘭就曾談論過這一現象,連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目前主流認為開花植物(被子植物)是出現在侏儸紀到白堊紀早期(有些人認為更早),昆蟲協助植物授粉也被認為是發生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後,但近年來的化石發現這樣的共生現象早在二疊紀的裸子植物就已存在。以往要從化石了解古生代或中生代昆蟲授粉的資訊都是由間接的途徑得知,如植物的毬果、花朵的形態適合蟲媒或者昆蟲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