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生命的演化(七)

二疊紀(英語:Permian,符號P)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時間處於石炭紀、三疊紀之間(2.99-2.51億年前)。定義二疊紀的岩石層是比較分明的,但開始、結束的精確年代卻有爭議。其不精確度可達數百萬年。由地質學家莫企遜1841年提出。以往,二疊紀為二分,目前二疊紀使用三分法:烏拉爾世(Cisuralian)、瓜德魯普世(Guadalupian)、樂平世(Lopingian)。取名於俄羅斯的彼爾姆州。中文譯為二疊紀一說是在德國的同年代地層的上層是鎂質灰岩,下層是紅色砂岩之故。

植物

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種子蕨為主。晚期有較大變化,鱗木類、蘆木類、柯達樹等趨於衰微、滅絕,代之以較耐寒耐旱的種子蕨和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類大為增加。蘇鐵類和銀杏類的早期種類在這時期出現。植物已經出現了地理區系的分化。

另外在彼爾姆-昆古爾地區化石群發現了一類全新的植物化石,在二疊紀結束時滅絕,該化石種類具有類似花朵型態和種子帶翅的特徵,但幼苗形態更類似於針葉樹。

動物

海洋

軟骨魚類繼續繁盛;腕足類繼續繁盛,長身貝類占優勢;䗴類、海百合和軟體動物也是重要部分,菊石類有明顯分異;四射珊瑚和橫板珊瑚繁盛;苔蘚蟲逐漸衰退;三葉蟲趨於滅絕。

陸地

  • 昆蟲多樣化的急劇增加。在二疊紀末期,起源率和滅絕率都大幅下降。出現了取食花粉行為,、擬態現象、蟲蛀木現象。
  • 離片椎類進一步發展,占據了淡水的統治地位。
  • 羊膜動物首次大量繁盛:
  1. 盤龍目(二疊紀早期)、獸孔目(二疊紀中晚期)等合弓綱動物具有陸地的統治地位。
  2. 中龍目、始鱷目、空尾蜥、蘭炭鱷等蜥形綱動物開始嘗試向天空和水域發展。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英語: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P-Tr)是一個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二疊紀與中生代三疊紀之間,距今大約2億5140萬年。若以消失的物種來計算,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這次滅絕事件也造成昆蟲的唯一一次大量滅絕。計有57%的科與83%的屬消失。在滅絕事件之後,陸地與海洋的生態圈花了數百萬年才完全恢復,比其他大型滅絕事件的恢復時間更長久。此次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的五次大型滅絕事件中,規模最龐大的一次,因此又被正式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或是大規模滅絕之母(Mother of all mass extinctions)。

誘發這次事件的原因是,當今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大規模洪流玄武岩噴發,熔岩流入鄰近的煤炭層與岩鹽導致地球表面煤層和天然氣的燃燒和爆炸。大量二氧化碳融入海水中造成海水酸化,影響整個海洋的珊瑚礁。而岩鹽爆炸同時也釋出大量的氟氯碳化物,破壞臭氧層令地面紫外線驟增殺死海中的浮游藻類,光合作用驟止導致海中缺氧,同時缺氧的環境也令硫化菌大量繁殖釋出大量劇毒的硫化氫,從而引發這場生態系大毀滅。

截至目前為止,這系列的文章我們已經聊到多起生物大滅絕,但與社會大眾談到生物大滅絕絕大多數人只知道恐龍滅絕的那一次,然而在此之前地球曾發生過好幾次比恐龍滅絕時更嚴重的生物大滅絕,奧陶紀大滅絕與泥盆紀大滅絕規模都在恐龍時代終結之上,而它與本篇所講到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相比根本不算什麼,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說直接一點,幾乎抹去地球上所有生命,如果當初滅絕規模再大一些,說不定你我與恐龍都不會出現。

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標誌著古生代的結束,地質年代進入中生代,而後地球生態系亦進入全新的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