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將之前所寫談及村上春樹印象的文章,轉貼至網路某閱讀社群。那是個數萬人的龐大社群,少數書友與我略有互動,然而幾乎是陌生人。貼文主要是想增添談資、交交朋友,當然若能獲得讀者直接的回應,那就更好了。
像我這樣的無名作者,作品發表一如放出瓶中信,很難得知誰看了,讀者又有什麼反應。獨角戲唱久了,難免也希望略有回饋,稍稍了解讀者因我的作品感受了什麼。自知寫作仍須多多磨練,我並不期待讚美,畢竟不虞之譽讓人難受尷尬,但於社交禮儀總要感謝對方才好。以往面對這類場面,心底多少有點糾結。好在年歲漸長,對待自己和別人相對寬容。如今我再三提醒自己,記得對方鼓勵的善意就好,其他別計較。
其中一則留言讓我想了很多。他表示我寫的村上春樹讓他有共鳴,希望我寫寫石黑一雄。不過由於我沒讀過,只好抱歉了。請對方再提幾位作家,我或者可以試試。他說因村上春樹常與石黑一雄相提並論,所以才有這樣的建議。
簡短回覆據說石黑一雄的作品,行文頗為古典,中譯本或許看不出這樣的特色。當然古典指的是相對於現今英文作家而言,並非和莎士比亞類近。我對石黑一雄所知不多,無法與書友聊下去,有點可惜。
難得有讀者點菜,我卻端不出東西來,心底略有遺憾。轉念一想,他若點名翁達傑,我應該會說,還沒看過,但等我讀完一二,一定寫文請閣下指教。同樣都是沒讀過的作家,為何我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翁達傑比石黑一雄更吸引我。翁達傑小說改編的電影《英倫情人》,風靡一時,原著亦獲得英國布克獎,原著、改編電影同樣廣獲好評好評並不多見。我看過電影《英倫情人》,確實相當精彩。且翁達傑來自斯里蘭卡,亦以斯里蘭卡動盪為背景,完成小說《Anil's Ghost》《台版譯名:菩薩凝視的島嶼》。不過翁達傑作品中譯本較少,相對於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石黑一雄,知道的讀者自然更少了。
家人、我素來敬重的前輩書友,很喜歡翁達傑,聽多了,難免對翁達傑留存好感,再加上我還滿喜歡電影《英倫情人》。而石黑一雄小說的簡介,不太吸引我,或許石黑一雄與我無緣吧。反正好書太多,看都看不完,與某些知名作家無緣,也就算了。
這個經驗讓我察覺,一般人其實很難有所謂的獨立思考,或說個人獨到的創見,遠比自我認知的更少。我們的想法、觀點,在在深受周遭環境影響。人人都是從社群形塑、學習,也應把自己的一點點所學所得,回歸與社群分享。假使過於強調一己的優越,鄙視「庸眾」,那就未免過於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