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率為個人儲蓄佔可支配所得的比重
白話一點的說法,每個月存下來的金額 / 每個月的收入。假設每個月的薪資是三萬元,每個月可以存下六千元,則儲蓄率為 ( 6000 / 30000 ) x 100% = 20%。
儲蓄率應該要多少才恰當呢?沒有正確答案,硬要說的話,建議是「在不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和水準的前提下,儲蓄率愈高愈好。」。
以近半年的薪資為例,今年1月~6月的平均實領薪資為$38,766元,同期固定的大筆開銷:
合計$37,500元,加上各種雜七雜八的固定和非固定花費,算起來沒有可供儲蓄的餘錢了。
純看帳面上的數字的話,這種說法沒錯,但若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並不是完全沒有儲蓄的。在每個月所繳交的房貸中,可分為「本金」和「利息」兩部分。其中「本金」可視為某種形式特殊、只進不出的儲蓄,「利息」才是真正的花掉就沒有了的費用。
每一期的貸款帳單都會揭露,這期所繳的貸款中,有多少是用於償還本金,有多少是用於支付利息。
根據今年1月~6月的還款明細,用於償還本金的金額約在$7,500元~$8,000元之間,取最低的$7,500元來算好了,近半年的儲蓄率為 ( 7500 / 38766 ) x 100% = 19.35%。
同期的投資率(定義類似儲蓄率:個人投資佔可支配所得的比重,隨便亂掰的,別當真)為 ( 12000 / 38766 ) x 100% = 30.95%。
兩者相加總合為50.30%,代表每個月的薪資有一半是花在投資和儲蓄上,這麼高的比率好不好,見仁見智,請依個人情況斟酌調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