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想法是會改變的。之前來到中國的時候,很欣喜可以有半天的時間是不需要教學,可以自己利用整個上午。但這次再回來,卻不喜歡這樣的感覺。我知道是為什麼:因為我想買房子了。
但是,更多的是覺得,我的能力被閒置了,我不想過的這麼空白。我還有更多的體力與精神可以去服務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
其實從郭董罵臺大生去開雞排店,這個高學業表現從事基層工作的話題就已經是註定是一場沒完沒了的爭議。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其實真的不需要讀到臺大研究所才來做這個。當然,會有些人說,這些過程不會白費;但是,如果能夠更早知道自己的取向,就能對他自己而言,也更早享受自己想做的事,更不用說對社會資源來說這一塊的問題。
在《甘樂誌》上看到他的介紹,覺得很惋惜。他因為對學術沒興趣而休學;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對學術充滿熱忱,但卻因為沒有條件而扼腕嗎?假設今天在養蚵上賺了大錢,把這筆錢拿去幫助有志學術但沒錢的同學或朋友,那不是更好嗎?
希望家長們都別再對小孩下指導棋了;而小孩自己,也要在條件成熟時,發動能抗衡家長的"反國土鍊成陣",想好自主獨立的配套,別再一味的被情緒勒索與道德綁架了。
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