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028】《深度學習的技術》:2週掌握高效學習,立即應用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學習的深度,決定你的成長速度與人生高度

一直以來,我為了加強自己的學習力,所以對於學習類的書籍都會特別感興趣。某天,在網路上鍵入與學習相關的關鍵字,偶然發現了這本書,在看過本書大綱與作者簡介,並且參訪了作者楊大輝4THINK 部落格之後,對本書與作者有了大致的瞭解,就直接購入了本書。

「如果學習之後記不住,那學來幹嘛 ? 」資訊飛快的時代,面對著每天不斷朝著自己進攻的巨量資訊,我們既想一字不漏地全部記下,深怕自己錯過了甚麼,卻又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只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一切資訊都印入眼簾,副作用就是你甚麼也沒有記下,這表示你所花費的那些時間都白費了,如果知道逝去的那些時間追不回來,那還不如當初把時間拿來追劇、打電動、娛樂。

我們從來不缺資訊,缺的是時間。即便你能夠記下很多的事,但那些事與自身相關性不大、很難運用在自己的領域上,也是一種浪費時間,因此有效地篩選資訊才是我們該做的,找出真正重要的事,並用心對其做深入研究,這也才是正確的做法。這比起甚麼資訊都往自己身上背、甚麼也沒留下來的實際。如果不小心走偏了,沒有關係,我們回到原點,想想我們為了甚麼去吸收資訊、知識 ? 這樣,你就知道接下來你該怎麼做了,而更棒的是,本書將教你做得更好的方法。

本書將學習分為五個層次 : 記、懂、網、拓、活;分別對應的是 : 記憶知識、理解知識、組織知識、擴張知識和應用知識。這樣的排序可以看的出來作者的用心,是一個能夠讓讀者深入淺出的閱讀安排,也就是說這樣的順序是環環相扣的,因此建議讀者盡量順著書本順序閱讀。


記-獲得很不錯的記憶力

我會喜歡稱此為雲端記憶。

知識不該是只進不出。所有能學習到的知識都是過去的知識,能不能解決當下或是未來的問題 ? 不知道,也許行,也許不行,如果沒有思考,只懂照本宣科,那就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只要當投手出現變化球,你就無法應戰。

因此我認為,記憶的重點在於懂得活用知識,你不必一字一句記得清清楚楚,你只要在你需要用到時,知道自己曾經在哪看過,知道要怎麼把它找出來,必且運用它即可。

雖然記憶不是深度學習的核心,但確實是學習的開頭,因此記憶還是有其必要性。而使記憶得以加深加長有其方法,只要我們懂得這些方法,便能很大程度的提升我們的記憶力。這些方法包括 : 「提取記憶」、「間隔練習」、「交錯效應」。

  • 「提取記憶」—— 回憶能比重讀更讓人記住知識與加深記憶。
  • 「間隔效應」—— 面對同樣的知識量,「集中在同一天完成」相比「分散在數天完成」學習,後者會比前者擁有更佳 ( 甚至高出一倍 ) 的長期記憶。
  • 「交錯效應」—— 在長期的記憶表現上,比集中學習的表現要好。


以上的學習方式,在短期間確實在表現上,會不如「集中練習」的人,但這些方法的效果,體現在長期記憶,因此在練習與測驗的時候,不用過度擔心,只要相信它是有效的方法就好。

簡單來說, 「帶有難度」 的學習,是進步的關鍵。

閃卡 ( flash card )與anki這款應用程式,之所以會這麼受學習族群的歡迎,就是因為它結合了提取練習、間隔練習與交錯練習。這表示這樣的學習方式確實有用,很多人也用了這套方法在考試表現上,獲得不錯的成績。


懂-理解力最大化

在擁有記憶力之後,下一步就是要增進理解力,因為這是使用知識的基本條件,要達到理解的提升,有以下五項條件 :

一、理解的相鄰可能

理解是建立在「前提知識」上,如果從來沒有接觸過某一個概念,那麼你不可能在接收到的當下,馬上就明白它所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說,要能夠接觸到知識深處,必須對知識有遞進的理解

二、理解的發散模式

有時候太過專注在於眼前想解決的問題上,反而很難突破當前的問題點。造成這原因的發生,可能是來自於我們的慣性思維,但不巧這次遇到的問題,不適用於用這個角度切入討論,所以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也有可能是為了讓問題早日得到解決,而太專注與執著,加重自己的緊繃感,導致事情更無法得出比較好的解方。

三、理解的自然頻率

我們體內還留有人類老祖先的基因。從遠古時期,我們適應狩獵與採集生活的身體基因,至今都還存在,這樣的本能,能夠讓我們及時躲避危險、以及對一些事情很敏感,諸如此類的身體機制都是為了適應環境,並且能夠生存下去,因此,我們對於自然的頻率會有本能的反應。

這表示,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只要把知識布局在人類可以理解的自然頻率裡,應該就可以讓理解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理解的透徹程度

能夠用簡單、通俗的話,把學習過的知識講出來,表示你對這些知識已有深刻的理解,你很了解其運作的原理,所以不管這個問題,從哪個面向切入,你都可以回答自如;與之相反的就是完全照本宣科地複誦,這除了展現出你過人的記憶力以外,無法表示甚麼,當別人從當中抽取一個知識點來詢問你時,你也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講,只好從頭開始再背誦一次,這就是對知識不理解的表現。

五、理解的工作記憶

原始人類部落人數很少超過150人,而我們現代人的社交關係上限,也差不多落在150人。這表示,只要學習數量控制在150這個數目以內,我們對於學習內容就能夠有比較好的理解,因此,我們現在可以知道,為什麼我們處理大數量的數學題目時,腦袋會當機,即使我們知道答案就是簡單的加減乘除之後的結果,但如果手邊沒有紙筆或是計算機的話,我們在求出答案的過程會很卡頓,這是因為過大的數量,已經脫離自然頻率。


網-編織知識之網

任何知識點都可以是單獨存在的,就算是同一個領域,也能夠將知識拆分,正因為如此,一個人只要掌握一種知識,就可以靠這一個專業賺錢過生活,基本上不會混得太差;某領域要達到知識的通盤掌握的人相對少,這是因為要將多個知識點串聯起來,本來就比只懂單知識點還困難。這也是通才為何比專才有價值的原因。

而知識之網可以經由兩個方面來實現 :「排列知識」與「刻意練習」。


排列知識

透過將知識排列,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我們在想甚麼,而這些寫在紙上的占存檔,就是我們的思考過程,因此,寫下思想有助於我們排列思想,而排列思想就是思考。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表現在他畫出來的圖上;一張圖可以呈現一個人的思想。我們之所以會是我們自己,就是因為我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個人的思考方式,排列著不同的知識點,形成各自的知識線、織成千變萬化的知識網,所以每個人看事的方式都不盡相同,也發展出帶有自我風格的行事方式。


刻意練習

如果你是一個初想嘗試新領域的新手,單純的重複練習,短期內會有明顯進步,不過,當到達一個程度之後,往上提升的幅度就會減緩,因為你的身體各方面,已經適應了這樣的訓練內容,如果沒有刻意針對某部分加強,這項技能的表現差不多就停留於此了,也就是說,單純重複練習的進步空間,有其能力上限。

這個上限大概就是讓你獲得在生活上、或是職場上有著「還不錯」的表現為止。一般來講,這樣的能力表現也夠應付你所負責的工作了,但是如果要追求卓越,這是遠遠不夠的,那些表現優異的人除了持續練習之外,他們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練習的狀態、訂定自己每個階段的目標、請上好的教練,已給予他們及時的反饋,表現已經這麼優異的他們,如果還要再往上進步,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練習,但進步幅度不如初期進步的大,但他們還是時時專注與警覺在自己的訓練表現上,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樣傑出的人,世界上沒有幾個。

拓-全面拓展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同時擁有這個時代帶來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 : 知識取得容易、價格實惠,而且仍保有其價值。

壞處 : 氾濫的資訊,導致真正重要的資訊被「擠出」。

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我們對資訊的過濾機制,這個機制包含提升 :

一、正確性、二、多樣性、三、創造性


一、正確性

人類很容易從單一個案來判斷全盤,這是一種認知偏誤,也就是說,只單純從結論來判斷一件事,很容易有錯誤的理解。因為少了論證的過程,也就是少了理解,更不用談思考了。這樣直覺式的帶度,都不利於我們判斷事物、做出決策,要能夠避免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要提升我們判斷事物的正確性,就必須進行第二層思考。

簡單來說,就是遇到事件的時候,先不要馬上做反應,停一下、想一下,想想看這事情真的是如我現在看到、聽到的這樣嗎 ? 時常對自己的想法提出質疑、對他人的觀點提出疑問,試圖用另一種方式解釋你看到的、聽到的。如果把自己抽離,角色換成xxx時,他會怎麼反應 ? 時常這樣做有助於使自己不致誤入思維的盲區。


二、多樣性

雖然說「大道致簡」,但這不代表說,我們就只用一兩種思維模型來解釋世上一切的事物,相反,當我們可以把一個道理、規律、原理、方法等,用簡單的話,解釋給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人,讓他都可以輕易聽得懂,這是需要很大量的內在加工。經過個人對知識的反覆咀嚼、吸收、在產出,需要多種思考角度、多種跨領域知識才能達到簡單說明的程度。

觀察我們身邊那些厲害的人會發現,他們在做決策上,似乎失敗率很低,這也是因為他們腦中有大量的思維模型,可以提供他們在不同的時候,使用不同的思維工具來幫助他們做出決定。這也是為什麼提升多樣性的同時,也會提升正確性。


三、創造性

很多發明者發明新東西,其實就是把舊有的元素結合在起而已,事實上,這樣的做法也算是常態,而如果將這些發明一一拆解其中的元素會發現,這些元素並不是那麼困難的、讓人無法理解的;相反,很多時候這些元素是大家習以為常、覺得簡單的東西。差別在於,這些能夠能夠創新的人,懂得如何把不同元素結合,而這些被拿來作結合的元素,是一般人很容易忽略、不容易將其聯想在一起的「無用知識」。也就是說,沒有聯想,這些無用知識就真的無用了,並不能產生新的價值,這也就告訴我們思考的重要性,有了思考,才有辦法創造。


活-在生活中學習

所謂的高校學習,就是能夠用一倍的努力,換到多倍的收穫。最好的做法就是找老師學,直接向老師取經,借鑒前人的智慧,以前人既有的經驗值作為基礎,再往上疊加知識,藉此縮短求知的時間;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讀書。

世上的書多如牛毛,我們從來不缺書,我們缺的是時間,因此,如何選好書就是關鍵。我們可以藉由「書中書」順藤摸瓜來找出好書,比方說 : 你正在看一本好書,這裡面可能會提到、或推薦一些書,那麼這些書是好書的機率就高;另外,你也可以藉由你欣賞作者的推薦,再次順藤摸瓜延伸閱讀,你會喜歡一個作者,一定是他的觀點、寫作風格、關心的議題等等,總之肯定出自某種原因而欣賞他,如果是他推薦的書、或是他的其他著作,應該也會對你的味,藉由「順藤摸瓜」的方式,能夠提供你一個精進的方向。

知識需要發洩的管道,體現個人價值才是人生值得努力目標的第一位。永遠不能放棄學習;永遠不要放棄成就更好自己的機會。知識無處宣洩,所以造成很多人不願意再學習、覺得學的知識都沒用,其實我們學過的東西都沒有白費,這些寶貴的資源除了我們可以運用之外,沒有人拿得走,但沒有使出來的招式,就等於沒有這招。我們需要的是,替自己搭建知識宣洩的舞台。

而這個舞台就是實踐「個人計畫」。這麼做除了能夠挑戰自我、自我成長之外,還能透過完成計畫獲得成就感,而這個成就感還能夠驅使你繼續投入在你的個人計畫中,持續正向循環。

後記 : 求知為上,要不心流,要不慢讀

一本書之所以稱得上是好書,是因為作者會由淺入深,從最基礎的知識,慢慢堆疊到中階、最後進入高階的觀念,一步一步地帶領你進入他想表達給你的核心觀念。每個章節,除了理論的說明以外,還安排了大量的比喻、故事與實際案例,並且用簡單的語言解釋給讀者聽,為的就是確保,即便是第一次接觸該領域的讀者,都能夠跟得上作者的步調,確實吸收書裡的知識。

閱讀這樣的書籍,很容易忘記時間,這是一個很舒服的狀態,也就是進入「心流」。這不意味著這本書的內容就太過淺薄;應該說是作者藉由巧妙的安排,很好地讓讀者的閱讀體驗變得流暢。而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正是有這種感覺。這也是我少數能夠「讀快」的書。

一直以來,我讀書都算慢的,不過我也沒有因此感到氣餒,我允許自己慢,慢讀有慢讀的樂趣,能夠細細品味這本書傳達的文字訊息,說到這裡,又再次回到原點,問自己,為什麼要閱讀 ? 是為了速度、數量還是求知 ? 顯然,我的答案是求知,既然是這樣,那麼能夠吸收一本書才是重點,至於速度,我認為慢慢練一定可以提升,因此,我不會太追求閱讀的速度,如果你也曾經懷疑自己看書的速度太慢,別擔心,書看得快的人雖然不少,但也沒那麼多,畢竟常態要看平均值。

avatar-img
39會員
42內容數
這裡是我的不分類讀書心得、閱讀筆記,偶爾偶爾分享一些自己的小事,歡迎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寧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1. 什麼是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腦儲存、保留和回憶信息的能力。它是我們學習、思考和日常生活的基礎。記憶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容量有限,通常只能保留幾秒到幾分鐘。長期記憶則可以儲存大量信息,並保留很長時間。良好的記憶力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學習新知識、解決問題和完成各種任務。 2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如何使用心智圖和主動回憶的方式來提高讀書效率,包括製作心智圖、使用主動回憶背誦心智圖和進行間隔重複的讀書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學習,並且根據個人的學習節奏進行調整。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只是如何學,成效如何,就可以打個大大的問號了。有時候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自己學會了一些技能而不自知,或是很努力想朝自己想學習的目標前進,卻又覺得最後變成了原地踏步。 那超速學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作者有辦法辦到在一年內就學會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的課程呢。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Thumbnail
《超速學習》是一本談論如何學得更快更好的書,透過這篇文章跟你分享,為什麼立即行動比聽課更有用?
Thumbnail
在現今少子化的時代,提升學習效率至關重要。卡爾·紐波特的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提供了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習策略,能夠幫助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書中介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不僅適用於大學生,也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擁有良好的學習力,增進生活效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1. 什麼是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腦儲存、保留和回憶信息的能力。它是我們學習、思考和日常生活的基礎。記憶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容量有限,通常只能保留幾秒到幾分鐘。長期記憶則可以儲存大量信息,並保留很長時間。良好的記憶力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學習新知識、解決問題和完成各種任務。 2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如何使用心智圖和主動回憶的方式來提高讀書效率,包括製作心智圖、使用主動回憶背誦心智圖和進行間隔重複的讀書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學習,並且根據個人的學習節奏進行調整。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只是如何學,成效如何,就可以打個大大的問號了。有時候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自己學會了一些技能而不自知,或是很努力想朝自己想學習的目標前進,卻又覺得最後變成了原地踏步。 那超速學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作者有辦法辦到在一年內就學會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的課程呢。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Thumbnail
《超速學習》是一本談論如何學得更快更好的書,透過這篇文章跟你分享,為什麼立即行動比聽課更有用?
Thumbnail
在現今少子化的時代,提升學習效率至關重要。卡爾·紐波特的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提供了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習策略,能夠幫助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書中介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不僅適用於大學生,也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擁有良好的學習力,增進生活效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