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於《深度學習的技術》第一章和第五章的筆記和心得
本書作者提到,單純地記住知識,最多只能算作是一種搬運,用記憶的知識,許多都只能解決就有問題,但生活常有新問題,這些會與原有問題有所差異,這些解答難以用回憶課本的知識來找答案
如果考試的書,記憶是必須的,但不是考試書,則不應該太過強調記憶。生活在這個資訊時代,對內容保有一部分的記憶其實就已足夠了,因為我們隨時可以透過搜索引擎去尋找其餘的部分,因此不應該過分專注在記憶,也無須在維持記憶這件事上投入太多成本
這帶給我啟發,一開始我看課外書的時候,常常會覺得要把一些東西都記住,然後講給身邊的人聽,但是發現過一陣子就會忘記,後來我就想說課外書那麼多,怎麼可能記住,所以接下來轉為作筆記,但筆記要如何做呢?
以下介紹做作者提出作筆記的方法,共分為三個步驟
1只記錄你想記下來的素材、知識點、想法、洞見,可將關鍵點用紅字標示出來
2進行視覺化思考以及排列知識,在紙上畫圖,思考之間的關聯
3先思考「眼前這本書值得我花更多的時間去做深入的筆記嗎?」,如果是,透過撰寫文章的方式,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讓大腦對知識進行加工,例如費曼法、過濾機制、聯想思考、跨領域的分析,也可以是單純的加入你自己的感想、看法、見解、思考和洞見。
一開始我看課外書時候,常會覺得寫筆記要能取代全書內容,但又感覺太過耗費時間,而且書中架構也不是自己知識架構,又有很多文章和書想要看
後來就變成不做筆記了,但是一本書容易忘記裡面內容,會稍微有些印象,但可能忘記是哪本書,要找資料就找很久,有時候看到書名,但書裡面作者可能會提到很多主題,有時書名或是目錄不一定取的好,所以就會容易讓人找不到資料
所以後來就用書本中融入檢索模式,也就是用搜索引擎的方式套用到書中,思考看我之後我如何想要看到這份筆記,為這本書有啟發的點,依照位置下些關鍵字,方便日後查詢,然後再考慮是否針對幾個啟發點寫下心得文
例如一本心理學書籍,裡面談到偏誤和幸福,有四個啟發點,在那幾部分有做記號,我就會依序寫下幾個關鍵字,例如常見的三個偏誤、偏誤的解決方法、不幸福的因素、幸福的五個元素,寫出書中位置 然後其中最讓我有啟發的是幸福五元素,因此就可以針對此去寫文章,其餘的就留關鍵字,之後要用的時候可以找,然後回到原書中看內容
2024/8/10更新:新的閱讀筆記做法有些改變,可以到新文章看看
《打造第二大腦》有關畫重點的方法和三個常見錯誤&對於閱讀筆記的啟發
如果是電子資源,可以回到原書看內容,如果是圖書館借的書,就主要以有啟發的幾點做關鍵字,然後會配合拍照,方便查看內容,之後再考慮是否從中選取幾個寫文章,但我目前是還沒有用書中的畫圖的方式來做筆記,或許之後會考慮
當然每個人的筆記方式都不同,以上作者的方法和我的方法,就給大家當作參考,或許我的筆記方法之後也會再改,也歡迎大家找到自己的筆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