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不努力的一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努力 ≠ 賺很多錢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發現我在這個平台上,所以我就隨興發揮一下我的心情或感觸,2022年一整年工作時數 : 2678 小時,一整年只休息 32個小時,我相信我榮登主管外「最高加班王」。

其實時數高,在公司裡面也更有機會去學習到不同的問題,因為 「機會越多越幸運」,就像我們在摸彩一樣,明明就大海撈針,但我們有多一張摸彩券你是不是也願意再投入去賭大獎,每次上班,我都會看看跟我同期和比我早進一年的學長,不得不說我真的是太厲害了XD

今年在股市裡面賺到約 170 萬的價差收入,我感到非常幸運,也放下腳步讓自己在這 2023年多多休息,看了一下班表,目前到8月為止,工作時數 : 1655 小時,請假時數:145 小時,是去年的約 5 倍 ,我承認與我的價差收入有一點關係,但我都還是沒有把價差收入拿出來繳過任何一次貸款與生活花費,頂多我只會拿每年的股利犒賞自己。

其一是「價差收入」,那麼其二就是「所得稅」,所得稅在今年五月(May)報稅的時候,我第一次繳這麼高,金額約 : $ 9,230 元,因為我不想繳 12 % 的級距,而且我今年也還沒結婚,所以我選擇不加班,讓我的薪資收入可以低一點點,但還是要達到 80萬的薪資。

2023年報稅單

2023年報稅單

上面這張是 :

94萬5千元 的收入 ( 其中股利 : $198,675 * 8.5% = 16,888[可抵減稅額])

所以今年我如果年薪(薪資+股利) 達約 100 萬,我就必需得繳 12%的級距,與其要努力上繳給不做事的「芒果乾」,還不如躺平在家好好地養肝。

我算過今年的股利約 9 萬 , 如果再加上不努力的薪資約 80 萬

可抵減稅額 = 90000 * 8.5% = $ 7,650

應納稅額 =[ 890,000 (總收入) - 423,000 (免稅額) ] * 5% = $ 23,350

應自行繳納稅額 = 23,350 - 7,650 = 15,700

繳的比上一年還要多,但是因為今年又領KY的股票,所以不計入稅中,當然也無法拿來「可抵減稅額」,所以如果要繳少一點稅,就是少上班多存股,因為實領的股利還可以拿來抵稅又不累,但上班好累XD


這是我個人在計算財務的excel: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_uU90MLKKLKvOhI-qGJ6BMJ9D4wzTWyBhOB1QkTHaRo/edit?usp=sharing

avatar-img
7會員
47內容數
從出社會到現在的每一個選擇,不論是什麼選擇,都接受與前進,做錯就反省,讓自己知道下次會更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茶葉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直想找一個舒服的創作平台 以前在IG上發表,後來發現有不舒服的缺點,一直想找個舒服的平台,直到找到方格子,我覺得可以讓人非常舒服地寫下文字,是對創作者的一種助力。 我沒有在IG上面特別說要離開,但我一直想轉移我的基地,我想若有一天被發現我已經離開的時候,那就會有人主動來尋找了,很感謝初
選擇好的生活品質 ( 24歲 ) 好險沒死,所以才能繼續在這邊發文章,很常聽別人說,「寧願辛苦一陣子,也不願意辛苦一輩子」,但人生哪有不苦,你不為金錢痛苦,那你有可能為身體痛苦,所以我選擇過上一個好一點的生活品質。 回到故事點,環島結束後,我就決定去菲律賓語言學校學習英文以及澳洲打工,離
離職是為了什麼? ( 24歲 ) 我領著一年超過裡面(國軍)一點的收入,但卻過得像機器人般的生活,除了睡覺就是工作,讓我遇到喜歡的人時候,無法與他安心的在一起,因為我沒有時間,也很明白知道,我停下工作,更沒有收入。 所以我離職去創業,創業我選擇餐飲業,當時我花了10萬元去和別人學習技術,
職業軍人-志願役士兵 (18 ~ 22歲) 2014年7月9日,我踏入職業軍人之路,因為家庭出現了變故,少了經濟收入,放棄了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選擇大部分都無法接受的一條迷彩路,而我也當然無法接受,但面對現實層面,我必須撐過這四年,把這四年當成一個踏板。 這四年中的第一年,我過得非常的
一直想找一個舒服的創作平台 以前在IG上發表,後來發現有不舒服的缺點,一直想找個舒服的平台,直到找到方格子,我覺得可以讓人非常舒服地寫下文字,是對創作者的一種助力。 我沒有在IG上面特別說要離開,但我一直想轉移我的基地,我想若有一天被發現我已經離開的時候,那就會有人主動來尋找了,很感謝初
選擇好的生活品質 ( 24歲 ) 好險沒死,所以才能繼續在這邊發文章,很常聽別人說,「寧願辛苦一陣子,也不願意辛苦一輩子」,但人生哪有不苦,你不為金錢痛苦,那你有可能為身體痛苦,所以我選擇過上一個好一點的生活品質。 回到故事點,環島結束後,我就決定去菲律賓語言學校學習英文以及澳洲打工,離
離職是為了什麼? ( 24歲 ) 我領著一年超過裡面(國軍)一點的收入,但卻過得像機器人般的生活,除了睡覺就是工作,讓我遇到喜歡的人時候,無法與他安心的在一起,因為我沒有時間,也很明白知道,我停下工作,更沒有收入。 所以我離職去創業,創業我選擇餐飲業,當時我花了10萬元去和別人學習技術,
職業軍人-志願役士兵 (18 ~ 22歲) 2014年7月9日,我踏入職業軍人之路,因為家庭出現了變故,少了經濟收入,放棄了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選擇大部分都無法接受的一條迷彩路,而我也當然無法接受,但面對現實層面,我必須撐過這四年,把這四年當成一個踏板。 這四年中的第一年,我過得非常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大家會統計上班期間總所得多少嗎? 今天來統計一下,早期工作不算,以我最後這個工作84年到109年上班25年總所得: 一.    名目薪資:2223萬 二.    實領薪資:2028萬 說明:原薪資扣除勞健保、勞退6%自提、福儲6%自提、所得稅預扣。 三.    福儲基金:299萬 說明:
Thumbnail
新聞說,無業男股息年領150萬!繳稅1萬元,年薪不到一百萬的上班族繳稅還比他多,感嘆。稅制就是這樣啊,總有不完美之處,但可不是不勞而獲。代表有一天上班族變成退休族,股息領多,繳稅可能比上班時少。   想跟大家聊一個題目:無業男股息年領150萬繳稅1萬元,但是年薪不到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2022年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的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5.2萬元,平均每月約4.6萬元。這個數字讓我們了解了當前上班族的薪資狀況。然而,如果目標是靠年薪及存股達到千萬等級的流動資產,這其中的挑戰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兩天看到一篇「收入靠股息,上班去打工」的文章,裡面提到第二季可領到的股息約12萬,等同於月薪4萬元,光股息就贏過30%的受薪階級,因為原文有將各投資目標的預計股息列出,決定來算算看本金需要多少。
Thumbnail
我在2022年離職,離開了只要有人社群顧問。這段時間我體會到混吃等死有多快樂,以及混吃等死是等不到死亡的,誰亂教啊?我現在有工作了,想談談九千多個無業的日子,此篇從根談起,誰不喜歡根呢?根不可以嗎?先簡聊我的離職原因。
Thumbnail
今年整體資產報酬為42.98%,其中主動收入佔了15.17%,被動收入佔了27.81%。今年被動收入再度超越了主動收入,而且兩者差距不小,這是正常且預期中想要發生的現象,畢竟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靠被動收入生活。分析原因:1. 今年股市投報率高(0050報酬率27.52%、VT報酬率21.06
Thumbnail
這幾天0056公布了第一季的配息0.66 除息日1/17 發息日2/21 以上是個人從2022年10月04日到今天的存股績效 簡單紀錄一下 0.66× 9000=5940 股息 5940÷ 236834=0.025 一季殖利率2.5% 如果每一季都有這個成績 年殖利率約為10% 加上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大家會統計上班期間總所得多少嗎? 今天來統計一下,早期工作不算,以我最後這個工作84年到109年上班25年總所得: 一.    名目薪資:2223萬 二.    實領薪資:2028萬 說明:原薪資扣除勞健保、勞退6%自提、福儲6%自提、所得稅預扣。 三.    福儲基金:299萬 說明:
Thumbnail
新聞說,無業男股息年領150萬!繳稅1萬元,年薪不到一百萬的上班族繳稅還比他多,感嘆。稅制就是這樣啊,總有不完美之處,但可不是不勞而獲。代表有一天上班族變成退休族,股息領多,繳稅可能比上班時少。   想跟大家聊一個題目:無業男股息年領150萬繳稅1萬元,但是年薪不到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2022年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的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5.2萬元,平均每月約4.6萬元。這個數字讓我們了解了當前上班族的薪資狀況。然而,如果目標是靠年薪及存股達到千萬等級的流動資產,這其中的挑戰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兩天看到一篇「收入靠股息,上班去打工」的文章,裡面提到第二季可領到的股息約12萬,等同於月薪4萬元,光股息就贏過30%的受薪階級,因為原文有將各投資目標的預計股息列出,決定來算算看本金需要多少。
Thumbnail
我在2022年離職,離開了只要有人社群顧問。這段時間我體會到混吃等死有多快樂,以及混吃等死是等不到死亡的,誰亂教啊?我現在有工作了,想談談九千多個無業的日子,此篇從根談起,誰不喜歡根呢?根不可以嗎?先簡聊我的離職原因。
Thumbnail
今年整體資產報酬為42.98%,其中主動收入佔了15.17%,被動收入佔了27.81%。今年被動收入再度超越了主動收入,而且兩者差距不小,這是正常且預期中想要發生的現象,畢竟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靠被動收入生活。分析原因:1. 今年股市投報率高(0050報酬率27.52%、VT報酬率21.06
Thumbnail
這幾天0056公布了第一季的配息0.66 除息日1/17 發息日2/21 以上是個人從2022年10月04日到今天的存股績效 簡單紀錄一下 0.66× 9000=5940 股息 5940÷ 236834=0.025 一季殖利率2.5% 如果每一季都有這個成績 年殖利率約為10% 加上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