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夢者是妄身,幻者是妄念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八日,是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的聖誕千秋日。《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云:「願世人早求名師,參透心性。」筆者謹遵 母訓,以佛經為師,今試以《六祖金剛經口訣》見《金剛經》,以《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四句偈,與眾分享,恭祝 瑤池金母聖誕千秋。

  《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云: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六祖金剛經口訣》曰:

夢者是妄身,

幻者是妄念,

泡者是煩惱,

影者是業障。

夢幻泡影業,是名有為法。

若無為法,則真實離名相,悟者無諸業。

關於「夢者是妄身,幻者是妄念」,我們引用《圓覺經》的經文來作說明。《圓覺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如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raw-image

  【夢者是妄身】:「妄認四大為自身相」。所謂「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等四大,吾人的色身便是由這四大假合而成,道家則言五行,金、木、水、火、土。吾人色身的構成和四大的對應關係,《圓覺經》做了這樣的敘述:「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煖氣歸於火,動轉歸於風。」那麼由四大構成吾人的色身為什麼是妄身呢?「四大皆空」!意思是指構成一切萬物的元素,地、水、火、風等四大都非實有,無自性,都是緣起性空,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去而滅,是短暫的假有,而非恆常不滅的實有。《圓覺經》云:「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色身敗壞,四大分離如昨夢,夢體本空,追尋無有處所也。

  《大智度論》云:「三界虛妄,皆如夢耳。」《妙法蓮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閑居,安處林野。」三界虛妄如夢,猶如火宅,眾生就像是稚子般,於夢中嬉戲,深著世樂,其妄身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六道輪迴,總在夢中。而超脫三界之外,唯一清醒的是守在火宅門口的如來慈父。慈父以三車誘引稚子出離火宅,並於門外備一大白牛車,待稚子走出門口,便搭上一佛乘,直了成佛。如來,佛十號之一,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是名法身,夢者是妄身,出離夢者是法身。

  【幻者是妄念】:「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顯現萬法之心是真心,真心本不生滅,是謂「無生」,攀緣六塵緣影之心是妄心妄念,塵起則心起,塵滅則心滅,念念相續,生生滅滅,《圓覺經》云:「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無而忽有謂之幻,一切萬物皆是因緣所生之法,無而忽有,假因緣有,變化而見,無有實體,徒見存在,是如幻假有。如幻假有之六塵境相皆由真心,也就是圓覺妙心所映現,萬法不出一心之外,一切唯心造。圓覺妙心離迷離妄,故而云覺,覺者離一切相,無有生相,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妄見生滅的是攀緣心,攀緣心妄見如幻假有,執為實有,愛著染著不能離,是為妄心妄念。《圓覺經》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華者,花也,如幻假有之花,由圓覺妙心所映現,從空而有,是緣起性空,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去而滅,幻花雖滅,虛空之性常在不壞。好比於有光源之處,張眼見光明,閉眼暗漆黑,甫再一張眼,光明立即現,明暗有代謝,能見之性常在不壞,能見之性即是吾人的真心自性,自性本空,空性不壞。圓覺妙心映現種種如幻假有之境相,萬物雖是如幻假有,真心所見,諸相非相,幻亦非幻,唯見實相;妄見生滅的是吾人的妄心妄念,認如幻假有以為真實,故云「幻者是妄念」。

  圓覺妙心,凡聖不二,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只是眾生無明愚癡,妄心障覆真如本性,故而不顯。《圓覺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裡說的「知」不僅僅是知道,而是「知而不隨」,明白一切萬法皆是如幻假有,知而不隨的當下,妄念幻想就已經離開了,不用再去修一個法來除掉這個妄念幻想;離開了妄念幻想,圓覺妙心就顯現了,不用憑著次第的修行來達到。「知幻即離」,幻者是妄念,也就是妄心。《金剛經》云:「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六祖金剛經口訣》云:「識得妄心非心,是名為心,此心即真心。」在這裡我們以《六祖金剛經口訣》來作理解,「如來」指的應該是如來真證的心量,也就是真心、圓覺妙心、般若波羅密心。《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云:「心量廣大,徧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般若者,智慧也,般若智慧覺照,了分明,知一切,故云「如來悉知」。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心數雖多,總名妄心,妄心非心,假名為心,如來悉知,知幻不隨,不隨即離,離幻即覺,圓覺妙心,即心即佛。又,前念妄心瞥然已過,追尋無有處所,悟而起修,無念為念,念念覺知,念念離幻,因覺知故,知而不隨,念不相續,不為妄轉,所謂後念,習氣已盡,更不復生。離假心真,真心自性,眾生本具,無異諸佛,唯不顯故,但自內見,不假外求,故不言得。又,真心無相,憑何得見?因無相故,無生無滅,無始無終,遍一切處亦遍一切時,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不可得,不作得想,不得即得。《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是也。

  這裡有則公案,「慧可安心」。昔日慧可的師父指派他拜謁少林寺,去那邊修學佛法。時正逢達摩祖師面壁期間,不得聞法。那天,大雪紛飛,慧可在寒冷的嚴冬裡,佇立在雪地中,達摩祖師始終閉目不語,慧可於是耐心的等待著。直到隔天天明之際,達摩祖師終於睜開眼睛問道:「你所求何事?」慧可哭著回答:「我求佛法。」達摩祖師對他說:「求法的人,不以身為身,不以命為命。」慧可聽聞此語,便將自己的一隻手臂給砍斷,說道:「弟子以此誠心,請求祖師開示。」達摩祖師見他志誠,開口問:「你斷臂求道,所求何道?」慧可回答:「弟子心不安寧,我想請祖師您為我安心。」達摩祖師喝道:「你把你的心拿過來,我這就為你安心!」。慧可一時愕然,說道:「弟子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微笑道:「我已經為你將心安好了!」慧可言下大悟。而後慧可繼承了菩提達摩祖師的衣缽,是為禪宗第二祖。慧可心不安而欲安心,欲將「妄心」安成「真心」。妄心者,所謂前念,瞥然已過,追尋無有處所,若迷而不覺,後念終成前念,前念後念,皆是妄念,念念相續,念念瞥然已過,念念追尋無有處所,念念不可得,是謂妄心不可得。妄心既不可得,又要如何將妄心拿出來安一安呢?再者,真心無相,無有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心,其心已是妄。慧可言:「弟子覓心了不可得」。昔日阿難七處徵心尋不得,今有慧可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言:「我已經為你將心安好了。」慧可言下開悟,頓悟《金剛經》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覓心了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不落兩邊,不偏真妄,離妄即心真,即真之時亦不做真心之想,只此中道義,入不二法門,不得即得,安心竟矣。

恭祝 瑤池金母聖誕千秋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夢者是妄身

#三界如夢

#紅塵火宅

#幻者是妄念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慧可安心

#三心不可得

avatar-img
16會員
1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非心非佛」的篇章裡,「真心無相,憑何得見」這句話是出自於《金剛經六祖口訣》。昔惠能三更夜裡入祖師室,五祖弘忍大師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而後五祖親傳衣缽,是為東土禪宗第六祖。上悟心宗見世尊,下化眾生救迷情,六祖為《金剛經》留下一
上一篇文章討論的是「即心即佛」。即心即佛說的是佛性平等,凡聖不二,人人皆可成佛,這是給修行者確立自信的思想基礎。在禪宗的傳承裡,馬祖道一禪師更是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大弘禪風。有則公案是這麼說的: 僧問:「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 師(馬祖道一)云:「為止小兒啼
先前分享的文章裡面,多次提到「即心即佛」,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什麼是「即心即佛」。「即心即佛」一詞出自於梁武帝時期傅大士所著的《心王銘》。傅大士是當時著名的佛教居士,與菩提達摩祖師、寶誌禪師合稱梁大三大士,是禪宗的先驅人物。   《心王銘》的內容主要是闡述「心即是佛」,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在臉書發表經文義理的文章,不知不覺也來到了第十篇了。有人問我:「你明明就是拜道教的 瑤池金母,怎麼發表的文章絕大部份都是佛教的經典義理?甚至還在著手編寫六祖壇經的導讀本?你何不直接信仰佛教就好?」   關於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因為《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裡面有說到:「願世人早求明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首偈語是著名的〈開經偈〉,作者是曾經削髮為尼的武則天。武后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對於《華嚴經》尤感喜好。因為晉譯的《華嚴經》只有六十卷,並不完整,於是武則天特派使者前往西域于闐國,聘請譯師「實叉難陀」至洛陽大遍空寺進行
今日的主題「冤親債主」,主要是討論「無形」的冤親債主。眾生多生累劫,於五濁惡世、紅塵火宅之中,總是會產生各種愛恨情仇,對於所虧欠的,就是我們的冤親債主。 之前的文章曾提到「自度如幻眾生」,筆者甚有感觸。在筆者約莫二十年前,開始接觸宗教之後,我就學習如何「打坐」,原因無他,只
上一篇「非心非佛」的篇章裡,「真心無相,憑何得見」這句話是出自於《金剛經六祖口訣》。昔惠能三更夜裡入祖師室,五祖弘忍大師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而後五祖親傳衣缽,是為東土禪宗第六祖。上悟心宗見世尊,下化眾生救迷情,六祖為《金剛經》留下一
上一篇文章討論的是「即心即佛」。即心即佛說的是佛性平等,凡聖不二,人人皆可成佛,這是給修行者確立自信的思想基礎。在禪宗的傳承裡,馬祖道一禪師更是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大弘禪風。有則公案是這麼說的: 僧問:「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 師(馬祖道一)云:「為止小兒啼
先前分享的文章裡面,多次提到「即心即佛」,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什麼是「即心即佛」。「即心即佛」一詞出自於梁武帝時期傅大士所著的《心王銘》。傅大士是當時著名的佛教居士,與菩提達摩祖師、寶誌禪師合稱梁大三大士,是禪宗的先驅人物。   《心王銘》的內容主要是闡述「心即是佛」,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在臉書發表經文義理的文章,不知不覺也來到了第十篇了。有人問我:「你明明就是拜道教的 瑤池金母,怎麼發表的文章絕大部份都是佛教的經典義理?甚至還在著手編寫六祖壇經的導讀本?你何不直接信仰佛教就好?」   關於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因為《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裡面有說到:「願世人早求明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首偈語是著名的〈開經偈〉,作者是曾經削髮為尼的武則天。武后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對於《華嚴經》尤感喜好。因為晉譯的《華嚴經》只有六十卷,並不完整,於是武則天特派使者前往西域于闐國,聘請譯師「實叉難陀」至洛陽大遍空寺進行
今日的主題「冤親債主」,主要是討論「無形」的冤親債主。眾生多生累劫,於五濁惡世、紅塵火宅之中,總是會產生各種愛恨情仇,對於所虧欠的,就是我們的冤親債主。 之前的文章曾提到「自度如幻眾生」,筆者甚有感觸。在筆者約莫二十年前,開始接觸宗教之後,我就學習如何「打坐」,原因無他,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元精。元氣。元神。 元精即生魂居下盤及下丹田。 元氣即覺魂。居中丹田。 元神含靈魂。居上丹田。 一元復始。 何謂元。請自我提問解答。元者。玄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鍛煉七魄肉身。只冥想直接冥想。自身之鬼象立即當下現身並導引出外來之鬼。 果真是冥想。黑暗鬼象。人為半陰半陽。快覺醒。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是否也想過,既然都是夢幻泡影,為何我們都很難醒過來呢? 為何都還是會深陷夢幻泡影? 因而以假為真,為了面子,為了錢,為了慾望,為了感情,而造惡業,痴迷痛苦和恐懼呢? 前幾天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剛好朋友讀到「鏡像神經元」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
Thumbnail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很多人都說夢是假的!亂夢才叫夢,夢是虛幻不真實的,如果真實就不叫夢。世間法講這些也都對,我都不反對,但是「夢」也是我們自心投射出來的。為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呢?「日有所思」是用你的心來思,所以「夜有所夢」由心投射出來的東西。我們去探究調整自己的修行,或身、語、意上...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元精。元氣。元神。 元精即生魂居下盤及下丹田。 元氣即覺魂。居中丹田。 元神含靈魂。居上丹田。 一元復始。 何謂元。請自我提問解答。元者。玄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鍛煉七魄肉身。只冥想直接冥想。自身之鬼象立即當下現身並導引出外來之鬼。 果真是冥想。黑暗鬼象。人為半陰半陽。快覺醒。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是否也想過,既然都是夢幻泡影,為何我們都很難醒過來呢? 為何都還是會深陷夢幻泡影? 因而以假為真,為了面子,為了錢,為了慾望,為了感情,而造惡業,痴迷痛苦和恐懼呢? 前幾天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剛好朋友讀到「鏡像神經元」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
Thumbnail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很多人都說夢是假的!亂夢才叫夢,夢是虛幻不真實的,如果真實就不叫夢。世間法講這些也都對,我都不反對,但是「夢」也是我們自心投射出來的。為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呢?「日有所思」是用你的心來思,所以「夜有所夢」由心投射出來的東西。我們去探究調整自己的修行,或身、語、意上...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