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首偈語是著名的〈開經偈〉,作者是曾經削髮為尼的武則天。武后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對於《華嚴經》尤感喜好。因為晉譯的《華嚴經》只有六十卷,並不完整,於是武則天特派使者前往西域于闐國,聘請譯師「實叉難陀」至洛陽大遍空寺進行譯經。在她的全力支持護法之下,前後歷時四年,於聖歷二年完成新譯的《華嚴經》,共八十卷,世稱《八十華嚴》。武則天對於《八十華嚴》萬分讚嘆,親制序文,並題上了這首頌傳千古的〈開經偈〉,成了修學佛道之人在頌念佛經之前必先唱頌的發願文。這首〈開經偈〉旨趣深遠,在討論功德迴向之前,有必要先好好瞭解這首偈語。以下是筆者對於這首〈開經偈〉的解讀,供大家參考。若有錯誤不當之處,請來訊指教。
【無上甚深微妙法】:佛以譬喻方便開示,演說一法,窮理盡性,無有能過者,諸法無能勝,是無上法;諸佛智慧,甚深無量,種種言辭,隨宜所說,意趣難解,於佛智慧卻是如海水一滴,是甚深法;諸法難知,故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微妙是菩提,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是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生世為人值佛世,百千萬劫難遭遇。有多難? 佛以盲龜浮木作喻。《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盲龜浮木之喻,在經論中記載甚多,所謂盲龜,係指一眼之龜,並非兩眼均喪。筆者以為,所謂一眼之龜係指以六識心來認識這個世界的眾生,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愛著染著不能離,漂浪生死之海。若是俱足雙眼,則在一眼見世界的同時,另一眼亦見法界,見諸法實相,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即是俱眼菩薩。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實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大智度論》記載著一則故事,有一隻鴿子飛過 佛的眼前, 佛以宿命通得知這隻鴿子在八萬劫之前即是一隻鴿子,再往後的八萬劫還是隻鴿子,始終未曾轉到人身。故《梵網經菩薩戒序》云:「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我今見聞得受持】:總淨心念,平等離諸相,諦聽諦聽,見法則見佛。目見佛,耳聞法,我今見聞無上甚深微妙法,以信力領受在心,以念力憶持不忘。
【願解如來真實義】:聞佛之說法,初信之,後解之,謂之信解。信者破邪見,解者破無明。初受持,以信力領受在心,以念力憶持不忘,經由見聞學習而後了解義理,生般若智慧,是為慧解。口念心行,行一直心,一行三昧無念行,入佛知見證妙果,是為信、解、行、證。如何是如來真實義?如來,佛十號之一。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於相離相,即心即佛,即見自心如來;自心歸依自性,體用如如,見諸相非相,直心直緣真如本性,本源自性天真佛,即見自性如來;見自心自性如來,即解如來真實義。願是發起誓願,因信發願,發願而行。願解如來真實義,實是道盡信、願、行等修道三資糧。
※經典引用出處:
◎善見律一曰:「無上者。諸法無能勝也。」
◎華嚴大疏鈔十三曰:「無有能過者,故號為無上。」
◎淨土論註曰:「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
◎法華經方便品曰:「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法華經方便品曰:「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
◎法華經藥草喻品曰:「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種種言辭,演說一法,於佛智慧,如海水一滴。」
◎維摩經菩薩品曰:「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
◎法華經方便品曰:「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無量壽經下曰:「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涅槃經二曰:「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值浮孔。」
◎勝鬘寶窟上本曰:「始則領受在心曰受,終則憶而不忘曰持。」
◎同嘉祥疏二曰:「信解者,始名為信,終稱為解。又鈍根為信,利根為解。」同七曰:「信破邪見,解破無明。」
◎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曰:「次日,韋使君請益。師陞座,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入楞伽經佛心品第四曰:「爾時佛告聖者大慧菩薩言:『大慧!我今為汝說意生身修行差別。大慧,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註:「諦聽諦聽」常見於各佛教經典之中,為 佛陀開示前所說之語,要聽法之人專心聆聽。
◎稻稈經曰:「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佛。」
◎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曰:「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