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非心非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文章討論的是「即心即佛」。即心即佛說的是佛性平等,凡聖不二,人人皆可成佛,這是給修行者確立自信的思想基礎。在禪宗的傳承裡,馬祖道一禪師更是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大弘禪風。有則公案是這麼說的:

僧問:「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

師(馬祖道一)云:「為止小兒啼。」

僧云:「啼止時如何?」

師云:「非心非佛。」

僧云:「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

師云:「向伊道不是物。」

僧云:「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師云:「且教伊體會大道。」

  小兒要學作佛,卻不知如何才能成佛,故哭啼。為止小兒啼,祖師大德開示「即心即佛」,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人人皆可成佛。小兒聽聞真的有成佛的機會,建立起了信心,便不再哭啼,發願修行以開示悟入佛知見,古德云:「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

「即心即佛」是為止小兒啼的對治法門,止啼之後,「即心即佛」這帖藥方就不該再繼續服用,法尚應捨,不可執著「即心即佛」,故言「非心非佛」以破除妄念偏執,實則兩者並無差別。

  來人不明白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之義理,以有所得之心,直問心與佛何處可得,該當如何?真心無相,憑何得見?佛本離相,著相求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謂心與佛,「說似一物即不中」。向伊道不是物,本來無一物,無有一法可得。

來人明白即心即佛,亦明白非心非佛之義理,又當如何教示?常行中道義,不執是之與非;常離相,不執心與佛世間之名,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體解大道,且教伊體會大道。

  「非心非佛」尚有後續。五代時期,有一位禪師名為禾山。有一天,學僧對禾山禪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即心即佛即不問,如何是非心非佛?」

  禾山禪師答道:「解打鼓。」

  昔有馬祖道一以「即心即佛」來止小兒啼,再以「非心非佛」破「即心即佛」之妄執,如今學僧問禾山如何是「非心非佛」,便是仍存執心、仍存有所得心。禾山禪師回答:「解打鼓」,意在勸學僧莫執「非心非佛」,應當放下所得心,自性自悟。那麼什麼是「解打鼓」呢?筆者整理兩種說法供各位參考。解一是較常見的說法,解二是筆者的心得。

raw-image

解一:

  什麼是非心非佛呢?「懂得打鼓」!

  禾山禪師懂得打鼓以發出聲響,也就是禾山禪師懂得擊法鼓開示佛知見,但學人聽了鼓聲之後能不能悟入佛知見,就只能靠自己了。你問我什麼是非心非佛?無上妙諦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不可議的,我能做的,僅是懂得打鼓發出鼓聲,我跟你講得再多,也只是不得不說的方便,能否體解大道還是在你自己,我不代你迷,亦不代你悟。

解二:

  什麼是非心非佛呢?「好比打鼓」!

  《金剛經六祖口訣》云:「凡夫說法,心有所得,故告須菩提,如來說法,心無所得,凡夫作能解心說。如來語默皆如,所發言辭,『如響應聲』,任用無心,不同凡夫作生滅心說。若言如來說法,心有生滅者,即為謗佛。」

  《妙法蓮華經》云:「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

  打鼓一聲,會聽到產生的共鳴回響繚繞,就好像在山谷叫了一聲,就會聽到山谷傳來此聲的回響。「如響應聲」是自然之理,非由作意,法爾如是。世尊大慈,語默皆如,隨感而應,所發言詞,如擊大法鼓,心無所得,任用無心,如響應聲,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

  你問我如何是非心非佛?好似打鼓,如響應聲,自然之理,不由作意,隨感而應,任用無心。何謂無心?真心離妄念謂之無心,無所得心即是。心無所得,即無生滅,無生滅之心即是真心,當下即心即佛,不一不異。

願世人早求明師,參透心性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馬祖道一

#禾山解打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oeln Walker的沙龍
19會員
154內容數
Koeln Walke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作詞:南瞻慈惠堂 作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主要法義參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金剛經宗通》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
Thumbnail
2025/04/20
作詞:南瞻慈惠堂 作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主要法義參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金剛經宗通》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
Thumbnail
2025/04/03
歌詞:南瞻慈惠堂 歌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jhIS9fTT8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所教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不隨境轉,不墮諸有,念不成愚離迷情。 愚者何?迷執於境起煩惱。生三毒,造諸業,輪迴六
Thumbnail
2025/04/03
歌詞:南瞻慈惠堂 歌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jhIS9fTT8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所教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不隨境轉,不墮諸有,念不成愚離迷情。 愚者何?迷執於境起煩惱。生三毒,造諸業,輪迴六
Thumbnail
2025/03/25
作詞:南瞻慈惠堂 作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歌詞及法義參考:《金剛經百家集註.傅大士偈語》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
Thumbnail
2025/03/25
作詞:南瞻慈惠堂 作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歌詞及法義參考:《金剛經百家集註.傅大士偈語》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修佛是為了解脫,修佛是為了逍遙自在。不要把修佛當作一門學問,拿著學問到處炫耀,希望別人因此肯定自己,尊敬自己。這樣修佛,就會越修越辛苦了!
Thumbnail
修佛是為了解脫,修佛是為了逍遙自在。不要把修佛當作一門學問,拿著學問到處炫耀,希望別人因此肯定自己,尊敬自己。這樣修佛,就會越修越辛苦了!
Thumbnail
直心即初發心,起心動念無染濁去染著、惟菩提心 ; 哪處有菩提心,哪兒就有道場。是故剎那間能有道場,四維上下盡虛空界皆能有道場。
Thumbnail
直心即初發心,起心動念無染濁去染著、惟菩提心 ; 哪處有菩提心,哪兒就有道場。是故剎那間能有道場,四維上下盡虛空界皆能有道場。
Thumbnail
三十、示妙明居士 (李知省伯和)
Thumbnail
三十、示妙明居士 (李知省伯和)
Thumbnail
無上菩提以及真心自性是不可思,不可議的,無妄曰真,真實離名相。名相者,耳可聞謂之名,眼可見謂之相,皆是虛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生滅無常,無一真實,凡夫卻總是分別此虛假之名相,而起種種之妄惑。《楞伽經》云:「愚痴凡夫,隨名相流。」故為人演說應當離迷情,絕虛妄,不取名相,如如不
Thumbnail
無上菩提以及真心自性是不可思,不可議的,無妄曰真,真實離名相。名相者,耳可聞謂之名,眼可見謂之相,皆是虛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生滅無常,無一真實,凡夫卻總是分別此虛假之名相,而起種種之妄惑。《楞伽經》云:「愚痴凡夫,隨名相流。」故為人演說應當離迷情,絕虛妄,不取名相,如如不
Thumbnail
世間皆假,唯佛獨真(象山慶’23.9.15)     不念佛(法),必念我(機);念佛成佛(正覺),念我成我(無明)。論真、假,不是為了科學研究寫報告,而是為了信仰確定得依靠。俗云: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生存靠協作、疾病靠醫療,衰老靠長照、命終靠宗教……,但是,靠山山倒(器界不牢),靠人人跑(自
Thumbnail
世間皆假,唯佛獨真(象山慶’23.9.15)     不念佛(法),必念我(機);念佛成佛(正覺),念我成我(無明)。論真、假,不是為了科學研究寫報告,而是為了信仰確定得依靠。俗云: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生存靠協作、疾病靠醫療,衰老靠長照、命終靠宗教……,但是,靠山山倒(器界不牢),靠人人跑(自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討論的是「即心即佛」。即心即佛說的是佛性平等,凡聖不二,人人皆可成佛,這是給修行者確立自信的思想基礎。在禪宗的傳承裡,馬祖道一禪師更是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大弘禪風。有則公案是這麼說的: 僧問:「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 師(馬祖道一)云:「為止小兒啼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討論的是「即心即佛」。即心即佛說的是佛性平等,凡聖不二,人人皆可成佛,這是給修行者確立自信的思想基礎。在禪宗的傳承裡,馬祖道一禪師更是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大弘禪風。有則公案是這麼說的: 僧問:「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 師(馬祖道一)云:「為止小兒啼
Thumbnail
先前分享的文章裡面,多次提到「即心即佛」,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什麼是「即心即佛」。「即心即佛」一詞出自於梁武帝時期傅大士所著的《心王銘》。傅大士是當時著名的佛教居士,與菩提達摩祖師、寶誌禪師合稱梁大三大士,是禪宗的先驅人物。   《心王銘》的內容主要是闡述「心即是佛」,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Thumbnail
先前分享的文章裡面,多次提到「即心即佛」,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什麼是「即心即佛」。「即心即佛」一詞出自於梁武帝時期傅大士所著的《心王銘》。傅大士是當時著名的佛教居士,與菩提達摩祖師、寶誌禪師合稱梁大三大士,是禪宗的先驅人物。   《心王銘》的內容主要是闡述「心即是佛」,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