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類】評《思辨決定你的未來》──用實例破除邏輯矛盾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簡介

  這本書以日常的事件起手,逐步引領讀者思考究竟該如何反應那些「模稜兩可」的事。

  這讓我想到學物理時的事。學物理時,課本會先講解理論定義,而後再講述應用。為了更全面描述定理的適用範圍,這些述敘句子通常會很長。學生在學習時,也不可能直接記住這一長串字數。當時我老師的做法就是直接解題。這個做法就和這本書一樣,藉由設定情境題,感受何時該使用這些理論。

  我認為這樣是最能讓門外漢快速學習的方式。

  以下我就簡單記錄此書中的重點,作為未來的你我複習之用。

raw-image


教養與教養教育

  二○一七年的金鼎獎,郝廣才說「人們在台北車站大廳席地而坐,顯示出因為不讀書而導致的教養問題」。引發熱議。

  新聞網址:「台灣人沒教養、坐在車站大廳像外勞?」金鼎獎主持人發言惹議-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

  「習慣在捷運車廂裡大聲講電話。」涉及「應該如何尊重他人生活」,為「公民的教養」。

  「常坐在車站大廳的地上。」涉及「應該看起來如何」,為「習俗的教養」。

  「坐在車站大廳有礙觀瞻」難道不算是尊重其他行人嗎?如果這個成立,那我們可能也要同意──為了不至於讓別人看了不順眼,大家應該避免把頭髮染色。

  習俗的教養與文化有關,如「吃湯麵的聲音很大」,在台灣可能被批評被教養。但在日本則展現了對拉麵師傅的尊重。如「坐在車站大廳地板」是出於他們對「習俗的教養」的理解,也是一種文化衝突。

  當我們將各式各樣奇怪的規範丟到孩子身上,而又說不出好理由為何這樣做時,到最後孩子會變成怎樣的人?

哲學家的思想實驗

  如果有個惡魔,逮住了你,又抓了一個倒楣鬼。這個惡魔要和你玩翻銅板。

  ● 如果你翻到正面,惡魔會放了倒楣鬼。

  ● 如果你翻到反面,惡魔會殺一個倒楣鬼以外的人,接著繼續翻銅板。

  ● 如果你拒絕翻銅板,惡魔會殺了倒楣鬼,遊戲結束。

  不管怎麼選,期望值都只有一個人會死,你會怎麼選?

  這種思想實驗看似沒有意義,但唯有在這「幾近真空」的思想實驗室裡,我們才能釐清自己對風險、期望值的態度是什麼,以便進一步思考道德上要怎樣把風險、期望值納入考量。

生命的荒謬

  當我們日復一日地進行千篇一律的事務,可能有一天忽然回過頭來,自問:「我究竟在幹麻?」當我們朝向一個目標努力許久,也可能有一天驀然驚覺:「如果我們都即將會死,我的努力還有意義嗎?」

  人生的荒謬在於追尋意義的人流失意義感。這種人希望理性能協助自己活出有意義的人生,但是理性卻同時讓他得出虛無主義的結論:人生毫無意義。這種衝突令他感到荒謬。

  信仰「上帝」或滿足感官需求是好的嘗試嗎?卡繆認為這只是否定荒謬。然而荒謬就是存在,再怎麼否定,它還是在那。

  卡繆建議我們要反抗它、正視它。如同推石頭的薛西弗斯,如果我們覺得薛西弗斯是痛苦的,他是悲哀的,無法戰勝巨石與自己的內心。若我們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呢?那他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雖然乍看之下是鴕鳥心態,但仔細想想,也唯有如此才能讓自己過得開心點。

生命的意義有客觀標準嗎?

  阿明整天一個人玩電動。有天爸爸看不下去了,說:「阿明,別再玩電動了,去做點有意義的事。」

  阿明不爽地問:「不要然做什麼事才算有意義?」

  爸爸解釋:「你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啊。」

  阿明回嘴:「我的興趣就是玩電動呀。」

  爸爸怒道:「那你有想過自己做了什麼貢獻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關於人生意義的兩個觀點:

  • 「主觀滿足論」,人生的意義就是滿足感,找到熱情則是獲取滿足的手段。
  • 「客觀價值論」,是為有客觀價值的事物做出貢獻。

  前者有道理的原因是,人們覺得滿足時,常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意義。

  後者則常用來評斷別人的人生意義,如愛因斯坦的人生很有意義,因為他為科學貢獻良多。

  而「主觀滿足論」的衝突思想實驗是:

  如果薛西弗斯被注射一種物質,讓他對推石頭產生熱情,並從中獲得滿足感。使薛西弗斯在滿足中過完餘生。主觀滿足論會認為「滿足版」薛西弗斯的生命意義比「原版」的更多。但一般人不會這樣想。

  「客觀價值論」的衝突思想實驗是:

  薛西弗斯覺得推石頭很無聊,但他不知道自己不斷推石頭,其實把附近的禿鷹都嚇跑了,於是周圍的居民不再受禿鷹侵擾。以客觀價值論來看,「稻草人」薛西弗斯的生命意義比「原版」的薛西弗斯多,但這種人沒有滿足感,因此不該算是有意義。

  因此,合理的解釋應是要揉合兩者,不應過份強調主觀滿足感或客觀貢獻。所以回到一開始的例子,合理的建議是:「在追求熱情之餘,也得想想自己的熱情所在,是否能為世界做點貢獻。」

要人保護自己就是譴責受害者嗎?

  二○一七年九月,媒體上一則《五歲女童全裸在台北車站捷運出口玩耍》的新聞引發網路輿論。女童母親表示,自己在女兒提出脫掉衣服的想法後,已與她充分溝通,除了確認那是她所希望的決定,也明白自己無法勸阻女兒,因此才選擇尊重她的決定,把衣服脫掉。

  新聞網址:北站捷運出口女童全裸母稱:尊重小孩的選擇-社會-自由時報電子報

  有些人指出,當父母放任女兒於公共場合全裸活動,可能使女童暴露於遭受潛在犯罪者侵害的危險中:即使沒有立即的侵害發生,也可能使潛在的犯罪者進行侵害的預謀,或至少引發潛在犯罪侵害女童的意圖。既然已知有這樣的預謀,父母應該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女童陷入風險之中,也應該教導女童保護自己,避免風險的危害。

  這是不是在「譴責被害者」呢?但那些人的想法很可能很單純就是:如果能透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為什麼還要堅持暴露在犯罪的風險之中?

  讓我們想像一場森林大火,其發生原因是營火未完全撲熄。然而,若只有營火未完全撲熄,顯然不足以引發森林火災,還必須有許多條件配合才行。那為什麼我們通常認為營火未完全撲熄是原因呢?

  這時再想像一個場景:有一群金星人觀察了這場火災,他很可能會說氧氣才是這場大火的原因。因為金星上沒有氧氣。

  這其中的差別就是判斷者的認知不同。

  我們會根據什麼事情本來就應該發生,以及哪些事情其實不應該發生,來區分什麼是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什麼又是背景條件。例如前述的森林大火,空氣中有氧氣是應該的,它是背景條件。而沒熄滅完全的營火是不該發生的,所以它是事件原因。

  那麼受害者如果保護好自己,就不會受侵害,這也是事實。所以受害者確實有責任要保護自己免受侵害。

  然而,這裡的責任並不包含「分擔加害者的責任」,而僅是認為「每個人都至少有責任保護好自己」而已。所以當我們主張他人應該要保護好自己時,這其實是一種未經授權的譴責。

道德上,我們可以反抗打人的警察嗎?

  想像情境,如果有一個人衝到街上打你,你知道如果不反抗的話,會被打到手臂骨折。請問你是否可以反擊?

  又再想像個情境,如果有一個警察衝到街上打你,你知道如果不反抗的話,會被打到手臂骨折。請問你是否可以反擊?
  (這裡的可以指的是道德上)

  如果有人說前者可以,後者不行的話,那麼會得到一個結論:因為他是警察。

  人民有服從國家的義務嗎?有些人說國家和人民之間有一種類似契約的關係:國家提供給人民安全、保護、基礎建設,而人民接受這些東西的代價,就是服從國家的法律和命令,譬如警察打你時不得反抗。

  然而警察在打你時,有做到上述的事嗎?安全呢?也就是說,警察在無緣無故打人的瞬間,就已經違反上述隱形的契約了。


avatar-img
13會員
129內容數
個人生活體悟、觀點分享,兼有一些文學與機械創作,歡迎大家來晃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引導讀者運用科學思維來應對人生中遇到的交叉路口和難題,以便他們做出屬於自己的最佳選擇! 人生中的交叉路口 【特別喜歡的段落?】 1.實驗007 學習 作者這裡以學英文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引導讀者運用科學思維來應對人生中遇到的交叉路口和難題,以便他們做出屬於自己的最佳選擇! 人生中的交叉路口 【特別喜歡的段落?】 1.實驗007 學習 作者這裡以學英文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