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學到現在已做過小喜餅、小芋頭餅、造型饅頭,真的覺得步驟好多,如果不當天清楚步驟怎麼做 ?
連續二天我的腦袋像糨糊一樣混濁不堪想要釐清中間步驟,回家看了VCR才勉強記起一些步驟;或許跟很少自己動手做應該也有關聯,少了熟悉感與手工感多少還須帶點天份進行才會順利。以往學東西都沒這麼困難 !
在製作饅頭時腦袋中一片空白,只覺得原來饅頭貴在手工。
要一直揉、跟搓洗衣板一樣重複一個動作,直至它變得柔軟有彈性,吃起來才會彈牙而不黏牙。
如果沒機器幫忙,以前的老師傅都是一個人慢慢熟成出來,真的很厲害 !
難怪每個老師傅都一身病痛,手關節與肩膀都是扭曲變形的較多。
雖然品項不及老師的好看,但也是自己生出來的寶寶,有點醜美醜美的還因內餡沒壓好爆裂出來。
不過不影響口感,不過是沒老師示範的酥,可能跟紋路方向有關吧。
不知道是不是有點概念與做的關係,現在外面賣的買回來總覺得有少了一點什麼,難道是少了真材實料的關係嗎 ?
外面賣的東西可能因成本考量,都會酌量減少某些成分或數量較少,吃的滿足感變了。
說不定以後真的想吃什麼自己做來吃,而外買的機率會變少很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