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二三九、二四〇:「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但惡熱,身重;若發汗,則燥,憒憒及譫語,..

二三九、二四〇:「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但惡熱,身重;若發汗,則燥,憒憒及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燥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 豬苓湯方

澤瀉3、茯苓4、豬苓3、滑石3、阿膠3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豬苓一兩去皮、茯苓二兩、阿膠一兩、滑石一兩碎、澤瀉一兩。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納下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陽明病,脈浮而緊」,脈浮而緊,代表有傷寒表證,「咽燥口苦」,這是少陽主證,口苦咽乾目眩,「腹滿而喘」,有可能是太陰的濕證脹滿,也有可能是大便堵到的脹滿,「發熱汗出」,有太陽表證,「不惡寒,但惡熱」,這是陽明證,「身重」,脾濕很盛的時候,病人會身重,「若發汗,則燥,憒憒及譫語」,如果只發汗解表,本身腸胃津液就不夠了,腸胃津液會乾燥掉,憒憒就是煩悶的樣子,然後發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燥不得眠」,如果用燒針下去針刺,津液喪失更多,經脈會更熱,會煩躁無法睡覺,「若下之,則胃中空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鮪魚肚的中醫經方世界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