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二三九、二四〇:「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但惡熱,身重;若發汗,則燥,憒憒及譫語,..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二三九、二四〇:「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但惡熱,身重;若發汗,則燥,憒憒及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燥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 豬苓湯方

澤瀉3、茯苓4、豬苓3、滑石3、阿膠3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豬苓一兩去皮、茯苓二兩、阿膠一兩、滑石一兩碎、澤瀉一兩。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納下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陽明病,脈浮而緊」,脈浮而緊,代表有傷寒表證,「咽燥口苦」,這是少陽主證,口苦咽乾目眩,「腹滿而喘」,有可能是太陰的濕證脹滿,也有可能是大便堵到的脹滿,「發熱汗出」,有太陽表證,「不惡寒,但惡熱」,這是陽明證,「身重」,脾濕很盛的時候,病人會身重,「若發汗,則燥,憒憒及譫語」,如果只發汗解表,本身腸胃津液就不夠了,腸胃津液會乾燥掉,憒憒就是煩悶的樣子,然後發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燥不得眠」,如果用燒針下去針刺,津液喪失更多,經脈會更熱,會煩躁無法睡覺,「若下之,則胃中空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1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三七:「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發汗則譫語甚;下之,則額上出汗,手足厥冷,遺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三陽合病」,太陽的頭痛發熱,陽明的惡熱,少陽的往來寒熱等證皆俱,「腹滿」,腹滿有兩種情況,一是脾濕盛,二是腸子中有宿便,前者是陰證,腸胃虛寒、胃熱不足;後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傷寒感冒四五天了,脈理當浮緊,代表胃氣盛,腸胃緊實,腸胃津液足可以抵抗外邪,但現在卻是沉而喘滿,沉代表並在裡,胃氣不足水氣盛,水濕內陷則喘(肺),胃氣不行則滿(脾),「沉為在裡」,沉脈代表病在裡不在肌腠,胃氣虛弱,無力抵抗,病已傳經到陽明了,傳經到陽明已無太陽表證,用小承
二三五:汗出,此為風也,譫語者,以有燥矢在胃中,此表虛裡實故也,須下之,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 「汗出,此為風也」,平常沒事就會流汗,這是表虛,風就是熱,代表身體裡面有熱,一直靠流汗來散熱,「譫語者,以有燥矢在胃中」,當流汗太多津液傷到時,屎氣上衝腦部,開始發
二三二、三:「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氣湯」下之;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小承氣湯」。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陽明病如果只有譫語、潮熱、脈滑的時候,給「小承氣湯」就可以,「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氣湯下之」,如果嚴重到沒有胃口,無法吃下東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陽明病如果病人大小便帶血,譫語,「此為熱入血室」,血室指的是子宮或是肝臟,「但頭汗出者」,如果只有頭面出汗,這是虛熱,胃裡面已經沒有津液了,不可以攻,「刺期門」,針刺肝的募穴「期門」,或是加上「章門」也可以,「隨其實而瀉之」,刺完期門穴後,肝臟裡面的熱被排掉後,「濈然汗出則愈
二三一:「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者,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陽明病,病人發譫語、潮熱,脈滑代表裡面有東西堵到、有濕有熱,血
二三七:「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發汗則譫語甚;下之,則額上出汗,手足厥冷,遺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三陽合病」,太陽的頭痛發熱,陽明的惡熱,少陽的往來寒熱等證皆俱,「腹滿」,腹滿有兩種情況,一是脾濕盛,二是腸子中有宿便,前者是陰證,腸胃虛寒、胃熱不足;後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傷寒感冒四五天了,脈理當浮緊,代表胃氣盛,腸胃緊實,腸胃津液足可以抵抗外邪,但現在卻是沉而喘滿,沉代表並在裡,胃氣不足水氣盛,水濕內陷則喘(肺),胃氣不行則滿(脾),「沉為在裡」,沉脈代表病在裡不在肌腠,胃氣虛弱,無力抵抗,病已傳經到陽明了,傳經到陽明已無太陽表證,用小承
二三五:汗出,此為風也,譫語者,以有燥矢在胃中,此表虛裡實故也,須下之,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 「汗出,此為風也」,平常沒事就會流汗,這是表虛,風就是熱,代表身體裡面有熱,一直靠流汗來散熱,「譫語者,以有燥矢在胃中」,當流汗太多津液傷到時,屎氣上衝腦部,開始發
二三二、三:「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氣湯」下之;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小承氣湯」。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陽明病如果只有譫語、潮熱、脈滑的時候,給「小承氣湯」就可以,「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氣湯下之」,如果嚴重到沒有胃口,無法吃下東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陽明病如果病人大小便帶血,譫語,「此為熱入血室」,血室指的是子宮或是肝臟,「但頭汗出者」,如果只有頭面出汗,這是虛熱,胃裡面已經沒有津液了,不可以攻,「刺期門」,針刺肝的募穴「期門」,或是加上「章門」也可以,「隨其實而瀉之」,刺完期門穴後,肝臟裡面的熱被排掉後,「濈然汗出則愈
二三一:「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者,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陽明病,病人發譫語、潮熱,脈滑代表裡面有東西堵到、有濕有熱,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奇經八脈到底有沒有用? 在醫學院學習階段,每個中醫學生都背過八脈交會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蹻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蹻照海膈喉嚨 但是這些穴位到底如何應用,在處理甚麼層次的問題完全沒有涉略 甚至對於奇經八脈的描述也僅止於.
之前寫了幾篇跟去濕茶相關的文章,看到蠻多人的回應,感謝再感謝,但台灣四季都是濕氣重到爆,也希望大家可以養成了好的習慣後持續維持。 其實住在台灣也真的不輕鬆,一整天都處在濕氣重的環境裡,替身體除濕那就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要不然久了就是生病長濕疹。 之前看阿銘師的YT影片就有提到,台灣人的身體就像一
Thumbnail
這款去濕茶完全不像一般苦澀的中藥,也不像一般的花草茶,反而帶有一絲非洲芒果的香氣,很耐喝且耐泡。只要能抓住「清理、代謝、排出、循環」的原則,身體濕氣重自然就會逐漸遠離。如果沒有喝到符合這些步驟原則的去濕茶,我寧願就喝白開水就好了。
Thumbnail
小青龍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多種功效,如消炎、排痰、舒緩氣管平順肌的痙攣,增強肺的換氣功能,並可用於治療感冒、流感、氣喘等疾病。然而使用時也需注意禁忌人群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濕氣過重一直是個麻煩的問題,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但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我曾向許多中醫詢問這個問題,但每位醫師都給了我不同的答案。不過,我確信臺灣的海島氣候和飲食習慣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我自己也有十年的濕氣問題,一直以來都在試各種方法,包括長期飲用去濕茶。然而,就在最近幾週,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一直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本文探討了人參的使用時機,特別是在體液大量流失和正氣虛津液虧的情況下的應用。藉著介紹了白虎加參湯、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系列和四逆湯系列的適用情況,以及一些實際使用上的建議。本文也提到了高麗參和北五加的特性和應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春天一登場,片片繁花勝景,一一映入眼簾。春雷一響,青龍從水中奔藤而出,放水收水樣樣行。漢代神醫張仲景根據神話,研發「小青龍湯」,造福民眾。寒氣入侵,心下有水,上衝到鼻子,如同水龍頭時時滴水,整晚要浪費一包衛生紙,而一帖小青龍湯下肚,體內青龍突然現身,既收水又發汗,不久病症便逐漸消失。 近日
Thumbnail
黃靖容醫師表示,在中醫理論中,將身體的生理狀態比擬為自然界的陰陽五行理論,其中之一的概念是「火」。 火代表著陽氣或熱能,與另一個相對的概念「水」形成對應。這種陰陽的平衡是中醫理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當陰陽失調時,會造成火失衡的狀況,就可能導致各種不適和疾病的發生。 火的表現分兩個部分:
Thumbnail
【這些冬季病,吃藥不如試試它】 紅糖姜茶姜 專治風寒感冒 做法: 姜5片+紅糖200克 生姜切成5片,也可以把片切成絲,鍋中加2碗水,倒入姜片和紅糖,煮沸後冷到合適溫度,趁熱喝。 功效 連續喝2-3次,風寒感冒就好的差不多,比吃藥強多了,還沒有副作用,晚上喝效果最好。
奇經八脈到底有沒有用? 在醫學院學習階段,每個中醫學生都背過八脈交會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蹻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蹻照海膈喉嚨 但是這些穴位到底如何應用,在處理甚麼層次的問題完全沒有涉略 甚至對於奇經八脈的描述也僅止於.
之前寫了幾篇跟去濕茶相關的文章,看到蠻多人的回應,感謝再感謝,但台灣四季都是濕氣重到爆,也希望大家可以養成了好的習慣後持續維持。 其實住在台灣也真的不輕鬆,一整天都處在濕氣重的環境裡,替身體除濕那就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要不然久了就是生病長濕疹。 之前看阿銘師的YT影片就有提到,台灣人的身體就像一
Thumbnail
這款去濕茶完全不像一般苦澀的中藥,也不像一般的花草茶,反而帶有一絲非洲芒果的香氣,很耐喝且耐泡。只要能抓住「清理、代謝、排出、循環」的原則,身體濕氣重自然就會逐漸遠離。如果沒有喝到符合這些步驟原則的去濕茶,我寧願就喝白開水就好了。
Thumbnail
小青龍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多種功效,如消炎、排痰、舒緩氣管平順肌的痙攣,增強肺的換氣功能,並可用於治療感冒、流感、氣喘等疾病。然而使用時也需注意禁忌人群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濕氣過重一直是個麻煩的問題,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但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我曾向許多中醫詢問這個問題,但每位醫師都給了我不同的答案。不過,我確信臺灣的海島氣候和飲食習慣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我自己也有十年的濕氣問題,一直以來都在試各種方法,包括長期飲用去濕茶。然而,就在最近幾週,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一直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本文探討了人參的使用時機,特別是在體液大量流失和正氣虛津液虧的情況下的應用。藉著介紹了白虎加參湯、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系列和四逆湯系列的適用情況,以及一些實際使用上的建議。本文也提到了高麗參和北五加的特性和應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春天一登場,片片繁花勝景,一一映入眼簾。春雷一響,青龍從水中奔藤而出,放水收水樣樣行。漢代神醫張仲景根據神話,研發「小青龍湯」,造福民眾。寒氣入侵,心下有水,上衝到鼻子,如同水龍頭時時滴水,整晚要浪費一包衛生紙,而一帖小青龍湯下肚,體內青龍突然現身,既收水又發汗,不久病症便逐漸消失。 近日
Thumbnail
黃靖容醫師表示,在中醫理論中,將身體的生理狀態比擬為自然界的陰陽五行理論,其中之一的概念是「火」。 火代表著陽氣或熱能,與另一個相對的概念「水」形成對應。這種陰陽的平衡是中醫理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當陰陽失調時,會造成火失衡的狀況,就可能導致各種不適和疾病的發生。 火的表現分兩個部分:
Thumbnail
【這些冬季病,吃藥不如試試它】 紅糖姜茶姜 專治風寒感冒 做法: 姜5片+紅糖200克 生姜切成5片,也可以把片切成絲,鍋中加2碗水,倒入姜片和紅糖,煮沸後冷到合適溫度,趁熱喝。 功效 連續喝2-3次,風寒感冒就好的差不多,比吃藥強多了,還沒有副作用,晚上喝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