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當第一眼看見2022年本屋大賞第一名的書籍《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的書名時,內心的驚訝其實是多於期待的。再加上小說的背景是二戰時德國與蘇聯之間的戰爭,以及過往未曾閱讀過作者逢坂冬馬的任何書籍,更是對於是否要買來閱讀感到些許的猶豫。然而,另一方面看著書介上洋洋灑灑地列了一大堆得獎的經歷,尤其是勇奪年度本屋大賞首獎,仍然讓人禁不住那份好奇。

結果才剛開始翻閱,就幾乎停不下來,那樣的感受,與其說是在看一本小說,毋寧說是在看一部節奏明快的戰爭電影。從一開頭描繪著書中的主角謝拉菲瑪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親密,那彷若得以避開戰爭風暴,像是世外桃源一般的莫斯科附近伊萬諾沃村的鄉村生活,緩慢的步調、人情的在乎,以及不經意所鋪陳的關於人性的一種良善。卻才不過幾頁的描繪,才不過勾起讓人心生嚮往的愜意農村。旋即在槍聲中,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戰爭的來襲,從來不只是殺戮,那還是關於人性的頹喪與敗壞,只是沒想到那樣的轉折與對比竟然如此強烈,如此讓人措手不及。心,就這麼驚駭地揪著,彷若跟隨著謝拉菲瑪一般,在毫無準備的狀態下,除了絕望與死亡,彷彿沒有第二個選擇。即便蘇聯軍隊的即時出現,硬是把她從將要遭逢莫大屈辱乃至死亡的鬼門關前拉回來,卻彷彿也難以改變生無可戀的狀態。畢竟剛剛才敘說的家園與村落,那依稀仍在耳際的笑聲與叮嚀,如今卻都已經陰陽兩隔。可也在那樣的過程中,女性軍官伊麗娜對於沒有任何反應的謝拉菲瑪,竟然以超乎想像的極端方式,挑起她心中的憤怒與仇恨。而那關於復仇的想望,也點燃了那一絲絲活著的欲望。

「妳要選擇戰鬥?還是選擇死亡?」那是伊麗娜一開口對於謝拉菲瑪的提問,但那不也是貫穿整本小說對於內心的提問。處在戰爭的當口,也許沒有其他的選項。而伊麗娜非常清楚,如果沒有激起謝拉菲瑪的憤怒,那麼答案將毫無疑問的是後者。所以她燒毀了謝拉菲瑪母親的遺體與家園,徹底激發了謝拉菲瑪的仇恨感,也更加強烈地讓她意識到現實的殘酷。她不容逃避,她不容退縮,她只能面對與迎擊。而要如此,就得要有力量,於是復仇給了力量。就這樣伊麗娜成功地挑起謝拉菲瑪的仇恨感。經歷那樣的過程謝拉菲瑪像是換了一個人一般,她想要復仇,她想要活著,為了報仇,為了向殺害母親的德國狙擊兵,還有為了對母親不敬的伊麗娜報仇。

就這樣,謝拉菲瑪跟隨伊麗娜進入到狙擊學校,並且認識了幾位同樣因為戰爭而成為孤兒的同伴艾雅、夏洛塔、嘉娜,而他們的教官正是伊麗娜。狙擊學校的課程非常緊湊,甚至還等不及他們完全學會,就因為戰場的需要而不得不前往第一線,成為狙擊兵旅團,第三十九獨立小隊,而這裡頭還有一位負責監控的秘密警察奧爾加。

前線的戰況絕對不比訓練學校,才剛剛從小說一開頭血腥屠村的驚嚇,透過訓練過程而稍感緩和,接續就立刻進入到一場又一場的前線作戰。值得玩味的是,這裡頭總會點綴式的穿插伊萬諾沃村的另外一位倖存者米哈伊爾。在遭到敵人襲擊的過程,米哈伊爾已經在前線作戰,所以逃過一劫。而米哈伊爾與謝拉菲瑪這兩位倖存者,其實原本就是村莊眾人所欽羨的一隊佳偶,只是因為戰爭而各自在不同的戰場上奮鬥。

小說的精彩在於透過各式各樣的描繪,讓人更加深刻地反思戰爭的意涵,其實在跨入戰場之後,謝拉菲瑪就決定她要為守護女人而奮戰。因為她看見一次又一次在戰場上,敵人如何污辱與侵犯平民女性,那不單是殺戮,那是毫無人性的傷害。也許單憑謝拉菲瑪一己之力,並無法撼動戰爭的大局,但是她真心地想要盡其所能地守護無辜的女性。

然而戰爭比想像中更加讓人驚駭與迷惘,更重要的是如同米哈伊爾所言,戰爭具有讓人變成惡魔的威力。而這也是這本小說最讓人著迷之處,當隨著謝拉菲瑪不斷地在戰場上征戰,彷彿也跟著她出生入死,而她出神入化的功力使得她所狙擊的敵方士兵人數不斷攀升,那是榮耀,那是眾人稱頌的精彩,甚至那也是謝拉菲瑪開始嘗試去追逐原本遙不可及的數字與那所代表的神格化意涵。然而,卻也那樣的過程裡,謝拉菲瑪幡然醒悟,那每一個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是一個生命,那是殺戮啊!

曾幾何時,殺戮竟然成為一種炫耀、一種榮耀,甚至成為一個不斷追逐的目標。一如當謝拉菲瑪跟米哈伊爾討論戰場上所不斷發生的姦淫事件時。米哈伊爾談及士兵是一種透過分享相同的經驗,才能成為伙伴的人種。甚至言及一群人一起強姦女人,反而會提高部隊的同儕意識,藉由共同的體驗強化彼此的連帶關係。謝拉菲瑪簡直無法相信這樣的話語竟然出自與自己同一個村落,和自己一同長大的米哈伊爾的嘴裡。然而,換個角度來說,那也非米哈伊爾熱衷此道或者毫無人性,那是他在戰場上所體會到的生存之道。無怪乎,他會說戰爭會讓人變成惡魔。

更為精彩的是,書中最後透過謝拉菲瑪所心心念念的仇人,也就是當時射殺她母親的敵軍狙擊兵葉卡與米哈伊爾的對比,讓人更加震驚於內心所以為的對錯與善惡。葉卡對於侵犯女性的不以為然,對比著米哈伊爾在領導角色上,面對士兵的同儕壓力而選擇屈服。一是仇人,一是同鄉,甚至幾乎是旁人眼中的情人。當然這裡頭有一個很大的分野在於,葉卡是狙擊兵,而狙擊兵原本就與步兵之間存在著隔閡甚至是仇視。而且狙擊兵常常是個別行動,但是步兵則是集體行動,彼此相互協助。兩者在同儕之間的需求有著極大的分野。也因此身為狙擊兵的葉卡能夠不管旁人的眼光與同儕的壓力,甚至在面對同袍侵犯女性時,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態度;相較於此,米哈伊爾則不然,他得要在乎同儕的感受,甚至為了贏得認同還得一起同流合污。

只是面對著那樣的情勢,對謝拉菲瑪來說,究竟誰是敵人、誰是伙伴。如果她的初衷是守護女性在這場戰爭中不再被傷害,那麼應該無分國別。關鍵是誰泯滅人性地對女性施暴,那就是敵人。誰是真正的敵人,那是謝拉菲瑪所不斷在心頭的提問,也是她不斷地找尋的解答。如果說仇恨是她當初選擇活下來的理由,而保護女性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那麼也許如何忠於這個初衷成為她心中最重要的關鍵。

另一個也讓人深思的議題在於,當戰爭開始進入尾聲,謝拉菲瑪也開使深刻地意識到,經歷了戰爭的洗禮,經歷了那一場又一場的殺戮,究竟該要用什麼樣的角色回到戰爭之後的日常,回到那曾經的自己。也許那是一個不可能的發展,因為殺戮是如此深刻地烙印在自己的內心,因為戰爭所經歷的種種會不斷地在心頭浮現。戰後,從來不是個關於戰爭的結束,尤其是對於每個經歷過戰爭的人來說皆是如此。

所以當有機會遇見眾人所稱道的,被稱為神一般的狙擊女軍官柳德米拉,也是狙擊女兵所崇拜與追逐的偶像時,謝拉菲瑪更在乎也更想知道的是戰後究竟該如何面對自己,面對曾經的角色。柳德米拉懇切地回應著也叮嚀著,戰後的狙擊兵不是要找到所愛的人,就是要找到活下去的價值。若沒有這些作為後盾,那麼戰後的和平只是假象,那將不可能在心裡頭發生。

經歷了許多人的死亡之後,謝拉菲瑪領悟到生命的意義,是一個在單純不過的事實,那就是失去的生命再也回不來,也沒有人可能代替任何人活下去。所有的美化、所有的理由、所有的不得不然都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那都得回到自己身上,那都要去面對自己,面對自己曾經的過往。如果說戰爭具有讓人變成惡魔的威力,那麼如何讓成為惡魔的自己醒覺,也許那比起如何成為惡魔更為困難,因為惡魔的印記深深地烙印在心頭。當曾經根深柢固地相信著殺戮的必要,如何而能回到日常裡去安放平靜的內心。戰爭啊!不僅讓活著變得艱難,也讓活著變得迷惘,更讓活著變成一生擺脫不掉的課題。

掩卷之後,不禁衷心地讚嘆著,《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真的無愧於2022本屋大賞的首獎。那許許多多關於戰爭的議題,依舊在心底發酵,對比著新聞上依舊播放的戰爭新聞,那殺戮、那強姦依舊,那關於人性與魔鬼的議題,心裡頭深深地不安著。




延伸閱讀


關於默潮這一系列的介紹與總覽

avatar-img
54會員
105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要養兒育女,倘若是一位有心人,其實養兒育女著實可以成就一個精彩的自我療癒。那是否自私,別太多心。如果自我療癒得以完成,那麼親子間的交互影響,更是深刻而長遠。所以若能解開心結,回歸到人性的自在,那麼在奠基於這樣的基礎下的互動模式,對孩子來說可是甘之如飴。還記得毒性教條嗎?好的也是會傳承下去的啊!
只是想要分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經驗,總是認為教養不是規範,更不是無限上綱的準則。在書寫的過程中,更多是對於自己角色的提醒,或者就當成兩個孩子的父親的叨叨絮語吧!
深夜,一個人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大樹,夏夜的晚風輕輕拂過,樹梢傳來溫柔的聲響,像是樹的呢喃。走靠進聆聽,宛如訴說著這幾百年來的起落與精彩,抑或者好奇地詢問著眼前的旅人:為何如此著迷?
時屬盛夏,行前反覆地研究相關的資料,只為規劃出一個令人心動的旅程,尤其是如何能感受到夏綠的精彩,更是心裡殷殷期盼的。畢竟,夏綠意味著草木的滋長,那不也象徵著我們一家人在這趟旅程中所渴望的學習與蛻變。於是這一系列關於京都旅行的書寫遂定名為「在夏綠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往後關於閱讀的種種分享,姑且就將其名為「默潮」,為何取「潮」,只為了呼應「海」,試想從名為「寧靜海」的地方所孕育而出的創作該為潮水吧!至於為何取「默」字,因「默」與「墨」恰巧同音,此其一也,再加上關於閱讀,許多人的經驗都比我豐富許多,有機會分享已感慶幸與滿足。所以囉!低調一點好了,故希望「默潮」只是
這一系列的書寫取名為「電影筆記本」,只是覺得自己並非專業人員,還不到影評的程度,也不足以賞析一部電影。而只是希望在觀看一部電影之後,能隨性地將內心的想法記錄下來。或許期待著能藉由電影中許許多多的細節與隱喻而給予自我投射的空間,也或許只是單純地談論著電影中美麗的場景與精彩的演員。
為什麼要養兒育女,倘若是一位有心人,其實養兒育女著實可以成就一個精彩的自我療癒。那是否自私,別太多心。如果自我療癒得以完成,那麼親子間的交互影響,更是深刻而長遠。所以若能解開心結,回歸到人性的自在,那麼在奠基於這樣的基礎下的互動模式,對孩子來說可是甘之如飴。還記得毒性教條嗎?好的也是會傳承下去的啊!
只是想要分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經驗,總是認為教養不是規範,更不是無限上綱的準則。在書寫的過程中,更多是對於自己角色的提醒,或者就當成兩個孩子的父親的叨叨絮語吧!
深夜,一個人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大樹,夏夜的晚風輕輕拂過,樹梢傳來溫柔的聲響,像是樹的呢喃。走靠進聆聽,宛如訴說著這幾百年來的起落與精彩,抑或者好奇地詢問著眼前的旅人:為何如此著迷?
時屬盛夏,行前反覆地研究相關的資料,只為規劃出一個令人心動的旅程,尤其是如何能感受到夏綠的精彩,更是心裡殷殷期盼的。畢竟,夏綠意味著草木的滋長,那不也象徵著我們一家人在這趟旅程中所渴望的學習與蛻變。於是這一系列關於京都旅行的書寫遂定名為「在夏綠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往後關於閱讀的種種分享,姑且就將其名為「默潮」,為何取「潮」,只為了呼應「海」,試想從名為「寧靜海」的地方所孕育而出的創作該為潮水吧!至於為何取「默」字,因「默」與「墨」恰巧同音,此其一也,再加上關於閱讀,許多人的經驗都比我豐富許多,有機會分享已感慶幸與滿足。所以囉!低調一點好了,故希望「默潮」只是
這一系列的書寫取名為「電影筆記本」,只是覺得自己並非專業人員,還不到影評的程度,也不足以賞析一部電影。而只是希望在觀看一部電影之後,能隨性地將內心的想法記錄下來。或許期待著能藉由電影中許許多多的細節與隱喻而給予自我投射的空間,也或許只是單純地談論著電影中美麗的場景與精彩的演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為甚麼我們的祖國要統治世界?為甚麼它是邪惡的?」 母親低下頭,明亮的眸子柔情似水。當她觸摸歐娜時,歐娜柔軟的心總會充滿溫暖的情感。「也許因爲吉爾塔想擁有全世界,但也許它只想保護自己的人民。誰知道呢?都這麼久遠了。」 「監獄長說吉爾塔是邪惡的。」 「真相總是屬於勝利者,而勝利者總是正義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充滿驚悚和血腥場景的恐怖小說,描述了一個被大章魚操控的女孩莎曼珊的恐怖經歷。故事充滿詭譎和驚悚氣氛,不僅展現了人物的恐懼和掙扎,也讓讀者思考人性和生存的意義。
(最近的自言自語) (以下可能會有關少女前線和勝利女神:妮姬活動劇情據透,請自行斟酌觀看內文) 如果說神魔之塔跟全民槍戰佔據我國中的生活,那少女前線跟FGO也可以說是佔據我高中的生活,雖然已經沒那麼多時間可以玩手機遊戲,但少女前線的劇情還是會花點時間去讀一下,現在留下來的手機遊戲大多都是劇情不錯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重溫了一下這本《戰爭沒有女人的臉》,由白俄羅斯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所記錄下的,關於蘇俄女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記憶。
Thumbnail
「沒意義啊。我們的命運太平凡了,眾神才懶得關心,而我們的旅程最遠只會到達出版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視角中,刻畫出性別、階層等議題的好書,見證戰火帶來的創傷,但同時也撫慰溫暖,帶來了希望。主角小佩靠閱讀扭轉了命運,也更成為了自己。 為什麼女性是男性作家的繆思?女性難道就不能獨自發聲嗎?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為甚麼我們的祖國要統治世界?為甚麼它是邪惡的?」 母親低下頭,明亮的眸子柔情似水。當她觸摸歐娜時,歐娜柔軟的心總會充滿溫暖的情感。「也許因爲吉爾塔想擁有全世界,但也許它只想保護自己的人民。誰知道呢?都這麼久遠了。」 「監獄長說吉爾塔是邪惡的。」 「真相總是屬於勝利者,而勝利者總是正義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充滿驚悚和血腥場景的恐怖小說,描述了一個被大章魚操控的女孩莎曼珊的恐怖經歷。故事充滿詭譎和驚悚氣氛,不僅展現了人物的恐懼和掙扎,也讓讀者思考人性和生存的意義。
(最近的自言自語) (以下可能會有關少女前線和勝利女神:妮姬活動劇情據透,請自行斟酌觀看內文) 如果說神魔之塔跟全民槍戰佔據我國中的生活,那少女前線跟FGO也可以說是佔據我高中的生活,雖然已經沒那麼多時間可以玩手機遊戲,但少女前線的劇情還是會花點時間去讀一下,現在留下來的手機遊戲大多都是劇情不錯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重溫了一下這本《戰爭沒有女人的臉》,由白俄羅斯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所記錄下的,關於蘇俄女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記憶。
Thumbnail
「沒意義啊。我們的命運太平凡了,眾神才懶得關心,而我們的旅程最遠只會到達出版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視角中,刻畫出性別、階層等議題的好書,見證戰火帶來的創傷,但同時也撫慰溫暖,帶來了希望。主角小佩靠閱讀扭轉了命運,也更成為了自己。 為什麼女性是男性作家的繆思?女性難道就不能獨自發聲嗎?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