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著當父母的。」過去總常聽見這句話,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直到自己當了父親之後,才愕然驚覺,原來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情緒,是驚恐、是興奮、是徬徨、是壓力…。
記得,過去在社區大學教書的時候,總有許多當父母的學員,會詢問關於教養的一些問題。詢問的過程中其仍不免擔心,豪無教養經驗的我是否真能體會他們的難處。韶光荏苒,耳邊童稚的聲響,提醒著自己身份的改變。身為人父,我是否準備好去學習人父的角色,這是這幾年一直在心頭扣問的疑惑。沒想到一轉眼孩子竟然也都上大學了。
過往的記憶裡,曾經不止一次地有人詢問過,生涯在不斷地轉折中,哪一個職業是自己的最愛。我總會回答,小時候自己最期待去做好的一份工作,其實是關於「父親」這個角色。這樣的想法,不可諱言地是受到自己父親的影響。一直以來,總會思考著,自己得要如何才能做到像父親一樣無怨無悔地照護自己的子女,並且總能適時地去提醒子女許許多多生命的智慧。原以為的單純,卻在當了父親之後,才發現這一切看似容易,其實很難。
過去,總是期待自己可以多方面的學習,如此一來,才得以在必要時陪伴孩子,更不至於因為自己的緣故框限了孩子的發展。例如,總不能因為自己五音不全,而限制了孩子接觸音樂的機會;總不能因為自己肢體感不佳而剝奪了孩子學習舞蹈的可能。更有甚者,在學習的範疇中,關於教養的部分更是所在多有。進入發展心理學的領域,是一份提醒,提醒自己別去忽略了每個關鍵孩子的發展;進入諮商與臨床,更驚懼於父母對子女的影響竟然如此巨大;生活品味的改善,在於看重潛在生活模式的影響;自我狀態的改變,在於身教遠勝於其他的教育模式。然則,這一切仍須回歸到最根本的實踐,知易行難,習性往往跳脫了想望。
有時,回望自身會看不見自己所能給予的種種;有時,疲憊的身心會導致情緒上不當的移轉;有時,面對著孩子無理的渴求,會找不著父親角色上的著力點;有時,父親角色與其他角色上的衝突,更往往帶來極大的困頓與迷惘。孩子一天天的長成,是欣喜,也是責任;是成就,更是反省。於是,一直很希望能書寫一系列關於教養經驗的文章。可是,卻又覺得談教養,自己還力有未逮,尤其是這幾年好幾本關於教養的書陸續出版。
只是想要分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經驗,總是認為教養不是規範,更不是無限上綱的準則。在書寫的過程中,更多是對於自己角色的提醒,或者就當成兩個孩子的父親的叨叨絮語吧!